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北京国际电影季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北京展映"影评

《烈日灼人》:历史认知的一剂良药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阿木
2011年04月22日10:57
《烈日灼人》海报(点击进入影视库)
《烈日灼人》海报(点击进入影视库


  毋庸置疑,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不可忽略的电影导演,他对他的国家倾注了几乎是个人全部的热血,却又能冷眼旁观般看待俄罗斯民族在特殊时期所遭遇的精神乃至于肉体上的劫难,体现了诗人般的人文关怀,民族受难,换来了导演对于历史痛定思痛般的反思,并且将这种忧患、苦难意识贯穿在他的电影之中,如这部备受好评的《烈日灼人》。

  对于政治人物的评论,向来常是只以成败论英雄,再多的责备都将是徒劳,斯大林这个前苏联具有钢铁一般意志的政治领袖,他的一生可谓是毁誉参半,评论这样的人物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敢于直面历史的魄力。而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并无意于与历史来个头破血流的碰撞,而是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前苏联1930年大清洗运动时期的科托付上校一家——在如诗如画的乡间田野别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但平静的生活,随着一个消失了十年的人物米迪亚的出现而被打破……

  影片采取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米迪亚对娜迪亚说故事的方式,讲述了隐藏在这个家庭美好表象之下的罪恶。科托夫这人勇敢、正直、忠、诚热爱祖国,在苏联时代这样的人物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偏偏是这样的人物为了一己私利,而遭致了米迪亚的报复,科托夫深知自己将受迫害,他没有和家里的任何一个人说,强作欢颜般和家人道别。作为极权主义之下生活的人们,科托夫和米迪亚都是受害者,仿佛是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前,他们每个人都在不自觉的充当了这个国家运行的部件,自觉或不自觉的迫害他人。

  而对于米迪亚这个人物,导演给他一个相当深刻的内心刻画,他自私,软弱,以其说他的内心是复杂的,不如说他以报复为借口,以此对抗对于个人命运来说永无宁日的国家机器,也就是斯大林时期的极权主义,政治上的阴影对于人性的迫害是深刻的,他完全不由自主的陷入了疯癫之中,于是在结局中,当他看到斯大林的头像在田野中升起时,毫不犹豫的干掉了那个迷路司机。但是这个人物也是自省的,他知道在这个强大的国家机器未结束之前,他能做的唯有先结束自己。片中种种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火球象征了无处不在的极权主义,结尾升起了巨幅斯大林头像象征了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政治恐怖,让人相信,这样的沉痛的现实来自于斯大林极权主义时期。

  影片最后以字幕的方式道出了厄运以不同的方式降临到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当中。对于幸存的人们来说,这样的岁月又以某种形式沉淀于他们的回忆之中了。

  不消说,这样一部电影,对于缺乏历史认知的某些民族来说,它将会是很好的参照,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责任编辑:刘冉)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