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和返场的两首歌剧序曲最佳,上半场主打黄蒙拉的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其次,半场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最差。这是我对上周六有着四百六十多年历史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场音乐会四首曲目表现的评价。小提琴出身的指挥家尼古拉·齐奈德的指挥棒,并不像他的琴弓那样灵光,一支由绵羊率领的虎狼师,在亢奋中茫然地发泄着。
这是一支四百多年来一直坐在德累斯顿塞帕歌剧院乐池里为歌剧、芭蕾伴奏同时也坐在舞台上拥有自己的音乐会演出,经验丰富的乐团。像所有的歌剧乐队一样,他们柔软顺服,反应灵敏,能够适应舞台上每一位歌唱家的需求。与此同时,这支乐团历经无数指挥名家的调教,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音响色彩,令全世界的乐迷为之痴迷。
两首歌剧序曲,一首是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另一首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两首都是德奥歌剧精粹中的精粹,是塞帕歌剧院的看家剧目,以乐团的烂熟程度,没有指挥同样可以演绎得精彩绝伦天衣无缝,所以我宁愿相信它的精彩与指挥无关;黄蒙拉演奏的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可谓是技巧高妙,在内心诗意和激情的纤毫之间寻找人生意趣,对于同样是小提琴出身的齐奈德,在乐队与独奏进出配合的关系上颇有心得,但却很难发挥出乐团特有的丰美音色;下半场的“柴五”既不是乐团的看家曲,也不是能够显示乐团配合能力的协奏曲,是真真正正考验齐奈德指挥艺术的大交响曲,尽管乐团依旧能够展现出其特有迷人的音响色彩,但音乐逻辑的支离破碎令人如坐针毡,第二乐章起始那段从晨雾中若隐若现缥缈而来的圆号独奏,竟然变得如此地沉稳扎实真切在眼前,而那段舞曲场面又过于舒缓,优雅得就像是18世纪的奥利宫廷。在第四乐章宏大的高潮中,齐奈德似乎被德国式的理智困惑了俄罗斯那种文学的充满酒精和生理的万丈激情,每一次的爆发总是伴随着犹豫、迟疑和茫然。
这个表现与十几年前乐团总监西诺波利率团在人民大会堂有天壤之别。看来,欣赏名团也是有风险的,他们第二天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我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