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2011柏林电影节开幕:看上去很美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2月10日09:34

  柏林电影节一向被看做是最富有东方审美情调的欧洲电影节,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人的福地。从《盲井》、《孔雀》、《看上去很美》到《图雅的婚事》、《团圆》,这些中国影片正是通过柏林电影节获得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好口碑,也算是为中国电影迈向国际认同添砖加瓦了。

  但是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恐怕要让众多中国影迷失望了,且不说无一部华语影片角逐主竞赛单元,整个亚洲也不过只有一部名为《爱,不爱》的韩国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勉强撑着台面。因此与往年华语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的风光无限不同,今年则多少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心灰意冷,因为与奥斯卡不同,柏林电影节不需专门机构推荐,但凡有实力的作品,导演都可报名参加,所以这次主竞赛单元中华语影片的绝迹,也称不上就是中国电影实力衰减的表征。若是真要探究起原因,恐怕也只是赚钱赚到手软的中国导演们已经无暇或者无心附庸曲高和寡的柏林电影节了。

  柏林电影节的口味一向遵循其政治性传统,在题材和评审上相对其它电影节也就较为偏狭,聚焦点自然就落在一些小众电影上。而从以往经验看,但凡在柏林电影节中获奖的华语影片,最后几乎都会失掉国内市场。从《孔雀》、《左右》(高清在线观看)皆票房惨淡,到《盲井》、《看上去很美》遭到禁播,柏林电影节于华语影片称得上是纯粹的名誉场。

  但若说几年前还有导演愿意放矢于这名誉场,愿图以真诚的电影摘取艺术认同,即便是被贴上小众的标签,且有预见性的落入票房惨淡的结局,只怕是因为中国电影还处在全面市场化的蛰伏期。彼时浮躁之气还未肆意席卷整个行业,大家也犯不着眼红谁,最多说句“人各有志”然后在商业化和文艺制作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就好。

  但到了2010年一切变得不同了。

  2010年中国国产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貌似尴尬许久的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于是上至相关机构,下至导演、演员,甚至是掏钱买票的观众影迷都觉得自己为中国电影历史性的突破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但膨胀之余难免让人心虚发慌,因为彼此都心知肚明,所谓百亿票房下真正的好电影其实寥寥无几。但即便有粗制滥造,商业电影动辄就能票房过亿的事实,也难免让人生出中国电影市场一夜之间变成聚宝盆的错觉。

  虽然电影人向来不以票房好坏为衡量电影的唯一标准,但事实证明曲高和寡的叫好声始终不如如雷贯耳的高票房有号召力。而对于商业电影,观众们也总是一边骂一边狠劲儿的掏钱进影院。于是放着这么好赚的钱不要,非要惹人嫌的拍些只谈艺术思想不图名利双收的电影就显得很不“识时务”,分身乏术下自然也就会倾向于市场。所以2010年就有王小帅的商业转型新作《日照重庆》上映,又有王全安的商业电影《白鹿原》启动。

  其实观照另一个在今年柏林电影节中处于边缘化的亚洲国家日本,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绝非独有。2010年时,日本有多部电影亮相柏林电影节各个单元,且有影片《芋虫》斩获女演员银熊奖,但今年除岩井俊二的新片《吸血鬼》在柏林首映及《白夜行》入围全景单元外,也无一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而今年日本电影市场的行情却与中国惊人相似。2010年日本电影总票房高达26.6亿美元(2200.7亿日元),在全球票房榜上仅次于美国的110亿美元排名第二,且票房排名前50均为海外及其国产商业大片。

  其实投身商业影片的制作并无过错,也有商业影片能够拍的兼获艺术和市场的双重认可,虽然不能企及都如《阿凡达》般掀起观影新浪潮,开启电影制作新时代,但若能叫好又座自然是皆大欢喜何乐不为,也不见得非要一根筋的商业、艺术泾渭分明。

  怕只怕满眼风景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等卯足了劲一拳打过去,却是打在了棉花上,该有的力道没发挥出来,自己反倒被闪个大跟头,染了一身泥,到时候就是想洗都洗不干净了。

  单曦玺(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