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十年电影大片:极其具有大国特色的聚宝盘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2月23日10:41

  2000年作为20世纪最后一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美国获得了意外的票房收入,激活“每一个华语导演心中都有一部武侠片”的梦想。2002年,第五代标志性导演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贡献出《英雄》,从而掀开了内地电影大片时代。接下来不断重复的故事,其套路很简单,便是在中国,搞大片,不装逼会死人的。目前大片,正处于无规则的战国时代。

  十年以来,中国大片虽然画出来超级好看的大阳线,可是很难让人读懂的K行图。每部新大片,都是一面新的照妖镜,都需要编导演和宣传方集中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强势营销,但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不可复制,大片基本等同于奇观电影。拍大片,挣大钱,或者赔大发,由于电影市场的加速度放大,这个游戏可以长期玩下去,回顾十年大片的历程,大抵可以说中国式大制作就是很有特色的聚宝盘,这个产业远远没有建立起足够可任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有时候从账目上看,是赔钱的,但事实上可能别有洞天。很多导演和明星,曾经走上神坛,成为偶像,然而还没搞明白,又被轰下去,成为呕像。倒是偶像与呕像,在票房上却无正相关。观众看大片,是一种社交消费,一部分人的约会流程、一部分人的热议话题,至于幸运的馅饼砸得多重,试图寻找各种参数做加权公式的人表示压力很大。

  现在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危机中有转机、希望里有失望、挣扎时有征服,总之围绕着一个大字做文章。无论是中影、上影等国企,还是华谊、博纳等民营,不管是内地名导、还是港台过江龙,绝大多数大片每一个环节都要大,大导演掌舵、大题材架起、大投资砸钱、大明星担纲、大宣发普涨,多数以动作打底、大搞类型片,2005年以前海外还有大市场,之后内地市场就足够支撑大投资电影的回收了,前提是必须挤干喊出来的投资数据。从立项开始,大片就必须要咄咄逼人,处处都要显示出垄断的傲慢,时时定然要寡头式的偏见,占领更多的优势资源,通过行政和市场两个渠道,红脸和白脸都要唱,于是动辄杯葛、扫荡海外大片,集中档期与排片,轰炸、剥削观众的消费潜力,只要刺激起足够的话题,观众乐意就范。观众一会是记吃不记打的饕餮,比如《大内密探零零狗》也能过亿,又转眼可能立即抛弃,《精武风云•陈真》、《东风雨》、《未来警察》惨不忍睹。这里面的逻辑,有吗?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都不止是七宗罪那么简单。投资方或编导以为找到了一般性规律,下一步可能就要翻车。

  如何尊重电影观众,很难,很不好说出真相,真相总是很伤人的。搞高深了,被指责装蛋。弄肤浅了,又说是三俗。只有适度的忽悠,这个度也很难找。张艺谋的《英雄》并不被认可其价值观,也并不妨碍2002年就收获2亿多票房。姜文《让子弹飞》很有些为《太阳照常升起》复仇的意味,目前来看,很讨当下观众喜欢,却更是证明了中国大片必须走的路子。正是观众的面目模糊,更迫使投资人和导演迷信,必然更要以最佳阵容完成电影,从《英雄》、《十月围城》到《让子弹飞》都是这个理由,拿出真金白银的老板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商品的市场潜力。贼不走空,每个渠道都要全面掌控,因为很难倒推出观众究竟为什么进了电影院。

  贵圈真乱,名人都说暗话,场面上是一套,私下又是一套,真作假时假亦真。在有着各种复杂形态的垄断格局中,潜规则暗潮汹涌,压力太大,依然冲出地平线。不想做烈士的,就要屈服,跟上时代。从《英雄》开创的里程碑,到《让子弹飞》,几十部大片之路,荆棘遍野,伤痕累累,也偶尔落在身上几束献花。有的做了先锋,有的成了先烈,绝大多数导演被混沌的市场异化,但似乎电影作者连背影都不再有。又没有足够的新晋明星,未来如何,只能观望,难做理性预期。执念不少,怨念不少,文天祥说“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但求澄清电影生态,逐步转好,大片走上正常化道路。

  与大片相比,中等投资的电影很危险,只有少数导演的少数电影偶尔成功。这就迫使投资人往大片或小片发展,最终扼杀更多有潜能的电影人。必须对比美国电影的创意来源,就是中等投资电影版块,能够持续不断的贡献有用人才,卡梅隆、彼得•杰克逊、诺兰等等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还是希望中国中等投资电影发展壮大,否则大片无前途。

  云飞扬(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