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米高梅破产_米高梅电影公司 > 相关新闻

86岁米高梅难敌岁月神偷 昔日怒吼雄狮奄奄一息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1月12日01:45
1945年,鼎盛时期的米高梅囊括了众多大牌明星
1945年,鼎盛时期的米高梅囊括了众多大牌明星

  2010年11月3日清晨,被债务危机折腾得够呛的好莱坞“百年老店”米高梅宣布进入破产重组。对于米高梅来讲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经过多次转手,最近一次是2004年被索尼等公司以5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但如今这头雄狮真的与“破产”二字挂钩,还是让中国影迷颇有伤感。

  米高梅是好莱坞传统八大公司中较晚成立的一个,但无论是170座奥斯卡金像奖,还是《乱世佳人》票房大卖都让其在好莱坞黄金时期格外耀眼。其生产的《宾虚》《魂断蓝桥》《洛丽塔》《日瓦格医生》等经典电影;打造的不朽经典形象007、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该公司旗下聚集了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加里·格兰特、琼·克劳馥、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费雯丽等大明星……在全盛时期曾创造每周推出一部电影,而且几乎每部电影都挣钱的神话,正如其黄金时期,好莱坞流传着的那句话:“只要签约米高梅,就一定能赢奥斯卡。”

  但面临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复杂的电影市场变化,老迈的米高梅有些行动迟缓。加上遇到多个不负责任的金融玩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家公司的电影产量和质量大幅下滑,进入21世纪这头挣扎了86年的雄狮彻底被时代抛在了身后,再辉煌的过去也难敌“岁月神偷”的力量。

  1924年-1936年

  路易斯·梅耶缔造明星时代

  代表影人:克拉克·盖博 代表电影:《乱世佳人》

  代表事件:明星制确立。

  米高梅的全称是Metro Goldwyn Mayer Inc,1923年美国电影业出现危机,成立于1915年的米特罗(Metro)电影制片公司出现严重亏损。老板马尔科斯·洛夫不但没有后退,反而张开大口又买下了同样濒于破产的高德温(Goldwyn)电影制片公司。至此米高梅公司有了“米”和“高”。但洛夫觉得他还缺少—个经营者,他在众多可选择的对象中挑选了路易斯·梅耶———一个好莱坞小电影制片公司的老板。1924年4月24日,米高梅(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电影公司宣告成立,路易斯·梅耶成为米高梅的首任管理者,公司的副总裁,他也是日后米高梅黄金时代的缔造者。米高梅采用怒吼的狮子为公司的标志,拉丁语“为艺术而艺术”(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铭则和这只狮子一样为业界所熟知。米高梅是美国电影界最早采用彩色拍摄技术的公司,1923年采用两种颜色拍出《未被邀请的访客》,1930年拍出全彩色有声电影《脂粉之歌》,而就在这一年米高梅签入了一位大明星———克拉克·盖博,盖博不仅是米高梅“大片厂制度”下签约的第一位影星,也标志着大打明星牌的米高梅逐步进入其黄金时代。

  米高梅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大批全美观众喜爱的影星和导演,其中克拉克·盖博最为有名,他的大耳朵和迷人的坏笑帮助他确立了银幕上花花公子的形象定位。1933年影片《一夜风流》让男主角克拉克·盖博一夜成名。他所扮演的彼得成为影迷崇拜的偶像,人们争相模仿这个失业记者的打扮,宽外套、V字领衫、宽边帽风靡一时。盖博因此片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称号,这也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首次授予喜剧片演员。1935年,盖博在耗资200万美元拍摄的《叛舰喋血记》中扮演指挥士兵哗变的英国海军军官,该片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盖博本人也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1937年,盖博以绝对优势在当年举行的电影皇帝和皇后的评选活动中当选好莱坞的电影皇帝。而他最让中国观众熟悉的是《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这部电影上映后不少影迷对盖博的崇拜达到疯狂的地步,连希特勒对他都相当钟爱,1942年盖博参加美国空军轰炸柏林的战斗任务时,希特勒曾派出三个飞行中队,想活捉盖博却无功而返。

  除了盖博,珍·哈露、罗伯特·蒙哥马利、琼·克劳馥和金·维多等也颇有号召力。米高梅的这种推广明星的方法,促使好莱坞大片明星制的形成,作为当时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米高梅每年要生产40至50部影片,盖博一年就要拍12部电影。米高梅旗下的影星是电影票房的绝对保证,《乱世佳人》便是典型代表,这也是当年好莱坞最兴师动众的一部电影,投资了近四百万美元,雇佣了十余个编剧、五个导演,光是为了选女主角就面试了1400人。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从头到尾监视流水作业的每一个细节。该片在1936年所创造的1.9亿美元的票房实属惊人,如果排除通货膨胀效应,这部电影仍是美国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不为人知的是,《乱世佳人》是由塞尔兹尼克影片公司制作的,米高梅只负责发行而转为投资方之一,因此当时出现在《乱世佳人》片头的并不是那只咆哮的狮子。

  大牌明星出走,歌舞片盛行

  1937年-1949年

  代表影人:朱迪·加兰

    代表电影:《绿野仙踪》

  代表事件:大公司只管制片,放弃电影院经营。

  在《乱世佳人》走红的同一年,由朱迪·加兰主演的《绿野仙踪》上映,该片成为好莱坞真人童话电影的经典,荣获第12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当年最佳童星特别奥斯卡奖”。然而不久后加兰体重剧增,并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只能靠服药生活。即使如此,她在电影事业上仍然越来越红。

  米高梅虽然培养了像加兰这样的新星,但还是挡不住明星们的出走,1943年琼·克劳馥转投华纳兄弟公司,至此米高梅旗下最受欢迎的三大影星琼·克劳馥、克拉克·盖博和珍·哈露全部解约,米高梅每年制作的影片也从50部缩减到25部。二战期间,美国票房不景气,而米高梅另辟蹊径推出大量成功的歌舞片,包括《雨中曲》这样的业界经典。此外,1943年《灵犬莱西》中的少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也开始崭露头角。

  二战结束后,电视机进入美国老百姓的生活,电影观众少了一半。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做出判决,判定大公司非法垄断。这一判决要求制作公司只管制片,放弃发行和电影院业务的经营,令米高梅的主要财源被切断。

  首次出现亏损,大制作削减

  1950年-1959年

  代表影人:查尔顿·海斯顿 代表电影:《宾虚》

  代表事件:明星制终结。

  1951年,路易斯·梅耶被解雇。歌舞片不再流行,米高梅也开始削减开支,和一些高收入的影星解约,其中就包括朱迪·加兰。这段时间的米高梅开始呈现没落的迹象,大制作影片《战国佳人》的票房失利加上运营成本过高,1957年米高梅创立后34年第一次出现年度财政亏损。到1960年,所有签约演员都离开了米高梅电影公司,曾制作出《猫和老鼠》等经典动画的动画制作部解散,米高梅开始进军电视节目制作,利用手头拥有的丰富电影资产拍摄改编版的电视节目。慢慢的米高梅的大制作只能偶尔为之,在随后的10年里,米高梅虽有《洛丽塔》《日瓦格医生》等佳作,仍连年亏损。

  这段时间,唯有查尔顿·海斯顿主演的《宾虚》值得一提,这部翻拍作品的全美票房高达7000万美元,挽救了当时即将倒闭的米高梅。截至2005年,只有《泰坦尼克号》和《魔戒三部曲》与本片一样赢得11项奥斯卡奖,而本片是唯一一部赢得最佳表演奖的。

  所有权多次转手,极速减产

  1960年-1979年

  代表影人:史泰龙 代表电影:《洛基》

  代表事件:赌王柯考连入主。

  1967年米高梅被卖给了加拿大投资人老埃德加·布朗夫曼,两年后又被出售给内华达富翁科克·柯考连,后者对米高梅的几次操作为其四十年后的破产埋下祸根。柯考连出售了米高梅公司所有的道具服装,并将资金投入拉斯维加斯等赌城生意。1973年柯考连关闭了米高梅的发行和推广部门,将业务外包给联艺电影公司。生性爱赌的他两次将米高梅转卖,又两次买回。1979年柯考连宣布米高梅成为一家酒店经营公司,并无意继续拍摄影片直到1981年吞并联艺电影公司。

  电影制作方面,米高梅在新主管詹姆斯·奥布雷的带领下走入精简道路,每年制作的影片数量被削减到四至五部,投资缩水,代理发行更多的独立影片。这一时期米高梅出品的经典影片有1976年的《洛基》和1979年的《疯狂的麦克斯》,前者的拳击题材以小博大获得不错的票房,更将穷困潦倒的史泰龙慢慢变成风靡一时的动作明星。后者则让梅尔·吉布森崭露头角。

  除了007,只剩下拍卖和收购

  1981年-2001年

  代表影人:皮尔斯·布鲁斯南 代表电影:007系列

  代表事件:吞并联艺收获007系列。

  1981年,米高梅吞并由卓别林创立的联艺电影公司,正式改名为米高梅·联艺娱乐公司,通过收购米高梅获得了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无形资产:007系列影片。1986年科克里安以14.5亿美元将米高梅卖给特德·特纳,但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特纳拥有米高梅短短74天后又将大部分股份回售给柯考连,只保留下了米高梅的电影和电视作品片库(所以时代华纳拥有米高梅1986年以前的片库,《乱世佳人》重新发行DVD时由华纳操作)。柯考连随后将米高梅股权作价13亿美元卖给意大利金融投资家吉安卡多·帕瑞蒂,但后者因用欺诈手段获得米高梅控制权被指控,米高梅最终被里昂信托银行拍卖,而感兴趣的买家只有一个———科克·柯考连。经过反复的所有权转让,外加数次盲目的收购扩张,米高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索尼并购也救不了米高梅

  2002年-至今

  代表影人:无 代表电影:《风语者》

  代表事件:索尼并购米高梅。

  进入21世纪米高梅改变了其国际推广策略,他将自己生产的电影交由环球、梦工厂、派拉蒙成立的UIP进行国际发行。2001年,米高梅靠《汉尼拔》《律政俏佳人》的业绩得到四个多亿的票房收入。2002年6月华人导演吴宇森(在线看影视作品)的《风语者》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片,全球只收回7700万美元票房。之后,米高梅公司依旧只能靠007系列电影赚钱。

  2005年,柯考连再次抛售米高梅,时代华纳和索尼美国分部成为主要的竞标者。最终索尼以接近50亿美元的价格吞并了米高梅,其中20亿美元被用来支付米高梅欠下的债务。通过这次收购,索尼的片库规模增大至8000部,也掌握了美国电影市场50%的影片资源。而最大的赢家还是柯考连,反复买进卖出让这位大亨赚得盆满钵满。但被收购的米高梅仍没有好转,在整个好莱坞票房节节攀高的2007年和2008年,米高梅贡献了众多赔钱典型。盲目依赖老牌明星,米高梅自食其果,汤姆·克鲁斯、丹泽尔·华盛顿等过气巨星依旧拿着顶级片酬,其影片票房却不尽如人意。

  2009年底,米高梅的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债权人要求出售米高梅来抵债。最终米高梅电影公司和望远镜影业达成合并协议。但这家拥有86年历史的好莱坞雄狮最终还是在在今年11月3日申请破产。

(责任编辑:午小饭)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