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 评论荟萃

2010青戏节《哈姆雷特机器》:戏曲与后现代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白朔
2010年09月16日20:52

  海纳·穆勒的剧本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情节和清晰的人物,而王翀的《哈姆雷特机器》,则在形式实验和戏剧内涵中间找到了契合也找到了平衡。可以说这并不是一部看完之后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实验话剧。

  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运用,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阐述方式。除了奥菲利亚的两段独白,全剧几乎是以旁白贯穿始终,舞台上的人物闭口不言,像默剧一样用动作完成了剩余的叙事。一方面,海纳·穆勒的语言极其凝练而且充分体现着语言的复义性,简短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具有无限丰富的解读空间;另一方面,短短五幕的剧本背后是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和极大的情绪积压,如果找出剧本来细读,能感觉到愤怒和悲哀充斥字里行间。而这一切,就导致了剧本语言本身酝酿了太过于强大的力量,以至于舞台上沉默无言的演员,他们的动作很容易就被掩盖忽视,无法承担起补完剩余叙事的责任。在此,王翀令人意外的选用了传统戏曲的身段程式,在我感觉,很有惊险之中一子破局的气势。作为世界戏剧三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其写意的表现手法有着很强的诗意和虚幻性,恰到好处的对应上了海纳·穆勒戏剧语言的丰富表意。而其对时间和空间的突破,又和《哈姆雷特机器》背后复杂的历史片段剪切和叠加不谋而合。传统戏曲中的程式化动作,带有很强的象征性,对情绪表达而言几乎是完美的载体,张弛之间体现出了很好的节奏感,其中蕴含的形式美足可以平衡剧本语言所带来的力度,产生很大的张力。王翀在演后谈中说,把戏曲的美和后现代的表现形式融合,去碰撞诗一样的很飞的存在,碰撞出美。我想这真是非常奇妙而又精彩的对冲,所爆发出的能量,让整部戏变得饱满丰盈,融入了新的含义。

  整场戏不长,甚至可以说非常短,只有四十五分钟。如同风暴袭来然后转瞬退去,结断的干脆利落。无论是灯光还是服饰,都没有太多的花哨繁复,只有剑、长枪、水袖几样道具。大屏幕上剪切的影像资料即作为背景,同时也成了另一条线索,辅助支撑起了五幕场景的延续。而玩具坦克和充气娃娃的出现,带着些荒诞而滑稽的影子,对强大情绪其实也是一种消解。

  “奥菲利亚。她的心是一个时钟。”王翀戏剧中的女性角色总带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色彩,而《哈姆雷特机器》里面奥菲利亚的两端独白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女性、孕育、文化母体、传承和反叛、颠覆和创造……奥菲利亚的疯狂和毁灭,是总结也是预言,是对人类历史的审判,也是呐喊中无可宣泄的愤怒和悲哀。奥菲利亚身穿着鲜血,走上了大街,她是哈姆雷特另一个性别的存在。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