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中国达人秀》 > 各界评论

精品购物指南:后选秀时代 爱真实不爱偶像(图)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2010年09月03日09:02
2010 年7 月30 日,新一届《美国偶像》选秀冠军克里斯·艾伦在加州沙漠里为首张个人专辑拍摄MV

  这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时代,我们的选秀娱乐似乎总挣脱不了这条魔咒。

  当“超女神话”刚写下五年,2010“快男”却在另一片冷漠之中迎来尾声,内地选秀产业无疑正在经历自其诞生以来的“七年之痒”。各式黔驴技穷的炒作手段越发低端,再恶俗大家也波澜不惊……与此同时,一部照抄《英国达人》模式的《中国达人秀》,开播一个多月以来,不仅收视率频创新高,更让广大主流观众和文化精英一致叫好,在众生颓倒的选秀衰年里,逆势而行。

  达人秀模式究竟具有怎样的魔力,可以让“毒舌”周立波的谈吐变得温情脉脉?内地选秀首次不限年龄、身份、表演主题的真人娱乐,是否能够像2005年的“歌唱选秀热”一样,掀起又一轮全民狂欢?选秀到了今天,还需要选俊男美女来当偶像吗?为什么我们总能在国外的选秀节目里听到种种“不和谐”之声?在本期的“主题策划”之中,我们将结合数个话题关键词,纵观中外的最新热潮,为你解读这个“不爱彪悍,只爱真实”的“后选秀时代”。

  达人秀:民生娱乐才更有生命力

  2010年7月16日,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国达人秀》悄然登场,一档被定义是抄袭、山寨的娱乐节目,从一出生便饱受鄙夷。没有海选的新闻轰炸,没有“伪娘”“凤姐”的恶意炒作,当“达人秀”的概念突然走进公众视野,伴随着已在街头巷尾口耳相传的“无臂钢琴王子”“孔雀哥哥”的传说。相应而来的是节节攀升的收视率——从首播的上海8.0%,全国1.37%;到近期第四场的上海16.49%,全国2.83%。仅仅开播四集、一个月,从备受鄙夷到“开创中国真人秀节目新时代”,“达人秀”已风靡全国。

  独家观察 从抄袭、山寨到

  “开创内地真人秀新时代”

  “你是真实的,所以大家才这么爱看你……”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上演了一场牵动人心的真人秀。在此,我们无须探讨真实的力量,就像探讨自然与爱的力量,它们都能直达人心,戳破坚硬、虚伪的外壳。从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生开始,中国选秀节目已走过七年,与“七年之痒”相伴而生的是令人作呕的作秀、包装、炒作、低俗、噱头,所有的一切与真实渐行渐远。

  而观看《中国达人秀》,是一个笑中带泪的过程,充满真实的搞笑与感动,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残酷竞争,这只是一个造梦的舞台。个体户、拾荒者、破产的千万富翁、退休妇女,还有咿呀学语的小盆友,舞台上是一群不同年龄段的真实草根;杂技、舞蛇、表情秀、腹语、气功、肚皮舞、饶舌,比赛内容千奇百怪;中国版“苏珊大妈”、上海80后饶舌说唱男、鸭脖夫妻、没有手臂的钢琴少年、学驴叫的害羞歌手,不断出炉的“达人”总能占据各视频网站的点击排行榜。

  国产“达人秀”与风靡国际的《英国达人》如出一辙,同样的舞台布景(音乐厅),同样的镜头表现(13个近轨道摄像机全方位捕捉每个细节和表情),同样的主持风格(在后台用情感与选手互动),同样的评委构成(三个评委各司其职),唯一不同的是参赛选手的技艺以及背后的故事。这档最初被定义为山寨、抄袭的娱乐节目,实际上却是“堂堂正正”的复制,《中国达人秀》的制作方花400万美元向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购买了版权,该节目模式目前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都创造了收视奇迹。

  “达人秀”能在中国选秀节目哀鸿遍野之时异军突起,除覆盖各年龄层次的拓展性外,其他选秀节目的衰落也成全了它:《快乐男声》和《花儿朵朵》的收视率已进入历史新低,此前闹得满城风雨的《非诚勿扰》也在几经整顿之后节节败退。尽管创下了收视新高,《中国达人秀》离缔造奇迹还相差甚远,要知道,《非诚勿扰》曾创下4.23%的全国收视率,而目前稳坐选秀收视之巅的仍是2005《超级女声》总决赛(11.65%)。

  “达人秀”本身也存在不少硬伤,争议主要来自两方面:评选标准和评委水平。部分“达人”背后的故事真实动人,但如果总打“感情牌”,难免有点强迫观众“被感动”之嫌。主办方也承认,他们会“把梦想打磨得更亮”,比如让参赛农民的打扮看起来更土,人为制造戏剧冲突性。

  从评选标准看,目前不少晋级选手依靠情感因素多于才艺水平,如何把握这之间的“度”也成问题。“苏珊大妈”借助非凡的唱腔才让梦想绽放,而煽情过多则会令观众更多抱以同情,而非欣赏。再说《中国达人秀》的评委,专职“哭”的伊能静频频起立鼓掌,被疑“作秀”明显,而周立波的嬉皮、调侃、搞怪也被批太抢风头。与《英国达人》的著名毒舌评委们相比,这里更多只有鼓励,而温情补品吃多了难免会让人营养失衡。

  “早上好,假如碰不到你,祝你下午好,晚上好并且祝你晚安!”为追求真实,电影中的男主角楚门最终选择勇敢离开了眼前虚构的“真实”。《中国达人秀》吸引参赛者的是造梦光环;吸引观众的则是真实的感动。6场初赛,3场复赛,1场总决赛,每个选手最多露脸三次,目前赛程已入中段,而一众中国本土选秀节目仍然处于模仿、学习的初段。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将“梦想”与“真实”小心呵护,不要沦为“虚假”与“人为”。

  对话“中国达人之父” 用娱乐包装百姓梦想

  金磊是《中国达人秀》的总导演,该节目能在内地选秀浪潮衰退的2010年逆市而行,许多出自他大脑里的点子自然功不可没。这位“中国达人之父”告诉记者,大众的口碑才是“达人秀”收视率的基本保证,因为“它汇集了全国各地普通民众的梦想,并且成功抓准了中国主流观众的价值观”。

  记者:很多选秀节目在幕后都要用到一套严密的炒作、煽情手段,你的节目完全不需要吗?

  金磊:我们想去除所有伪善、不真诚和虚假,把所有最真实的还给老百姓,让他们来当真正的主角。所以,这个节目去掉了所有常规的煽情手段,常规的主持人和选手、评委互动的形态,在现场你可能看不到任何电脑灯,也听不到任何特殊音效。这样朴素而隆重的形态表达了一种关怀:我们一直想做人文的娱乐、温暖的高端。老百姓很聪明,知道哪些东西是假的,哪些东西是真正留给他们的。

  记者: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就会让“情感牌”的作用变大,太过强调情感因素,会不会让选秀失掉公正性?

  金磊:节目选的是“达人”,所以才艺才是最终的评判标准。一切达人秀的核心标准都是去发掘百姓当中有没有惊人的才艺,有没有能带给人感动的奇迹。

  记者:你做选秀到底是为了做什么?是为了把娱乐变成“感动中国”?

  金磊:我相信,百姓当中拥有超人才艺的,一定有他自己的故事。《中国达人秀》总冠军的标准,是强调选手能否代表中国登上世界舞台。今年10月6日,来自全世界的“达人”们将一起在世博演出,总冠军也将签约国际公司。所以,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选手才能真正走远。

  在“达人秀”里,可以让一个拾荒者去音乐厅唱歌,这是现在这个时代对庶民的尊重,对百姓愿望的关注。我想做的娱乐就是真实娱乐、民生娱乐,这样的娱乐才有生命力。因此,这个节目传递的是老百姓真的成主角了,并不是被电视台忽悠了,那种真人秀的命运感会被极大地放大。从某种程度上讲,达人秀的舞台就是以娱乐的形式讲述小人物身上的大故事。

  记者:节目完全克隆《英国达人》,其实也是一种缺少创新,你打算怎么做出中国特色?

  金磊:虽然是购买版权的舶来品,但《中国达人秀》真正获取成功的核心元素,就是将视角对准了最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每一个在舞台上出现的选手,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熟悉,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而这些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真挚情感,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也很能传递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嘛。

  记者:偶像选秀节目在国外长盛不衰,但在中国,从“超女”时代的全民痴恋,到后来的无人问津,短短几年便成颓势,是什么原因令其如此步履维艰?

  金磊:把《中国达人秀》和以往的内地选秀相比根本没必要,因为它根本不是传统的偶像选秀的概念。过去几年,各地卫视做了很多尝试,也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规律,但为什么近来的偶像选秀却走入了瓶颈?很多业内人士觉得这是因为内地进入了“后选秀时代”。

  可偶像选秀在欧美依然很火啊,每年依旧有过百万唱片的销量和众多大型演唱会。这是因为在美国和英国,有非常巨大的唱片工业和娱乐产业做支撑,有着非常成熟的市场。但整个产业链在中国却是缺失的,特别是唱片方面,所以继李宇春之后,我们的偶像选秀冠军不可能再拥有巨大的唱片发行量。而李宇春也是时代产物,当年我们其实是在选出某个80后的意见代言人。

  记者:中国电视节目喜欢克隆,一拥而上,当“达人秀”被各地纷纷效仿后,会不会也将像以往的相亲类节目、选秀类节目一样出现审美疲劳?

  金磊:达人选秀是我们以前一直很质疑、不敢触碰的。因为我们一直误认为选秀要有一个标准,要么比唱歌,要么比跳舞,后来发现其实未必。不一定要去比什么,正是因为“达人秀”没有死板的标准,才抓住了选秀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小人物大梦想,平凡人创造奇迹。参加偶像选秀的年轻人需要一夜成名,不排除有功利心在,所以是比较窄众的万人狂欢。“达人秀”则要做到所有人狂欢,无论50后、60后、70后都可以获得共鸣,所以它好比奥运会,偶像选秀则好比田径锦标赛。在受众层面上真正拓宽了,找到了让更多人加入狂欢的理由,所以我不太担心达人秀模式的生存能力。

  专家评审团 达人秀提供了一个“中国梦”的故事

  在《中国达人秀》开播一个多月之际,我们也请来了一个由选秀评委和文化学者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让他们来对这档节目的优劣长短、价值观取向,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查”。

  周立波 《中国达人秀》评委,海派清口代表人

  选秀节目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

  “不要为了‘毒舌’而‘毒舌’,我觉得‘达人秀’和别的所有选秀不同,它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不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一个层面,你都有快乐的权力和展示快乐的权力。在初赛阶段,我们三位评委会留给选手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不想把某些精彩扼杀在摇篮里,而初赛只是对他们精神状态的一个评判。

  至于各地模仿达人秀的模式,会不会造成审美疲劳?我想不会,为什么?因为它的结构、创意不同,最关键的是真实性,包括我们这些评委都没有作秀,都非常真诚地记录着整个过程。纵观现在很多的相亲选秀,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觉得是在看戏,看戏就不真实了。《中国达人秀》不作假,就是呼吁其他节目,是不是应该到转型期了?我觉得它会对整个娱乐界有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榜样。”

  高晓松 《中国达人秀》评委,内地选秀的评委常客,音乐制作人

  偶像选秀产业链的容量很有限

  “达人秀模式发展到最后,会变成一种大Show。现在最火的Show就是由许多绝活艺人来演绎的故事。之前我担任过评委的一些歌唱选秀模式已经遇到瓶颈了,因为音乐产业链断了。音乐产业链里,又包括偶像、唱将和原创。偶像,最好消化,所以大家都争着去选他/她;原创,仅仅在行业里还是需要的;一说到唱将,就‘杯具’了。但现在连偶像也倾斜了,粉丝总共就那么多,偶像却出来得太多了。就算大众偶像产业链是存在的,但毕竟容量是有限的。我在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两家电视台的评委工作,其实没有可比性,两个选秀的性质差异很大,一个是一家艺人公司的专业选拔赛,另一个是全开放的平台。”

  陈富清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对“秀”字已经听得快不能容忍了

  “既然《中国达人秀》叫‘中国达人’,而不是‘中国音乐达人’,那它反映的就该是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层面的。所以,选拔范围还应更宽一点,现在大部分还局限在才艺方面,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有些不妥。该节目的三位固定评委中有两位来自音乐界,能不能增加一些非音乐界的朋友?另外,大家对‘秀’字已经听得快不能容忍了,能不能把‘秀’从名称里去掉?像《英国达人》和《美国偶像》一样就好,有非要叫‘秀’的必要吗?”

  张颐武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达人秀找回了原有的那批沉默观众

  “达人秀提供的就是一个关于‘中国梦’的故事,所有人都没有抱怨生活不公,而是想着怎样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年轻观众本来不属于电视生活,但这些年,由于有了‘超女’,有了选秀,收视观众的平均年龄往下移了。《中国达人秀》出现的意义是重新找回主流观众,而以往的主流观众往往都是电视剧的死忠,不一定对综艺节目感兴趣,这一次,他们却成功找到了路径。达人秀模式找回了我们原有的沉默的那批观众,他们其实才是支撑中国电视文化、电视精神的最主流的一群人。”

  2010内地选秀的第七年很“痒”

  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打响大规模选秀节目的第一炮开始,如今,内地选秀彻底迎来了“七年之痒”。纵观以往一些很有影响力的“选秀牌”,分析它们的成败,竟也能由此揣摩出今年《中国达人秀》缘何如此火爆的原因——在100%拷贝国外优质节目的同时,避免涉足内地前辈们已走过的弯路,直到自己这个后浪把前浪们都拍死在沙滩上!

  独家观察 “快女快男”为何风光不再

  曾几何时,在湖南卫视播出的《超级女声》(后更名为《快乐女声》)和《快乐男声》这两张选秀强牌引领了整个内地的娱乐风潮。可惜在今日,它的昔日光辉却早已不在。对于已进入最紧张的“5进4”环节的几位2010新“快男”,部分媒体记者可能还记不牢他们的长相,充其量,也只能用资质平平来形容。

  为何现在选出的“快女”“快男”越来越凑合?首先是观众已经严重审美疲劳。日前,《人民日报》推出题为“选秀,你厌了吗?”的网络调查,65%的网友称对选秀心生厌倦,他们中更有接近60%的人表示2010年的选秀“感觉最差,建议以后停办”。

  其次,选秀所受的限制也越来越多。担任过国内众多选秀节目评委的乐评人祁又一认为,今年的《快乐男声》只有最后10场比赛能上星播出,覆盖全国,而且时段被安排在晚上22点30分的非黄金时段,极大削弱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全国卫视都在‘自我阉割’,师洋、刘著、胡子哥这些话题人物都早早地被拿下,哪怕让他们进入20强啊,也能增加不少收视率吧?”为其佐证的另一个例子是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本来有一个女选手唱得很好,甚至还作为选手代表去了节目的发布会(可见电视台也有意栽培),但因她自称“卖唱女”,而有关方面说“卖唱”在国内不是一个职业,所以她很快黯然离场。

  既没实力唱将,又无争议人物,当然什么节目都火不了。

  这几年来,芒果台对观众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也备受争议。支持选手要发短信,想让心仪选手“复活”要发短信,点评节目要发短信……商业目的本身无可厚非,但过于明显的敛财意图令人不爽。而短信投票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

  也许,导致“快女快男”没落的根本原因还是对新人开发和培养的严重不足。每年有那么多的冠亚季军,10强、20强的,但真正被大众记住的只有零星几个。没有作品支持,再多的曝光率也无法长久。至于与《中国达人秀》的“造梦”功能相比,祁又一认为,哪个“快女”“快男”又没有梦想呢?“师洋带着20多箱衣服来参加比赛,刻苦排练每一次舞蹈,你能说他没有梦想吗?只不过没有实现的机会罢了。”

  综合盘点 内地选秀牌的那些得与失

  《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

  播出平台:东方卫视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得失点评:

  为了和湖南卫视的“超女”较劲而诞生的栏目,虽然人气比后者略差一点,但是也算地方电视台中的强者。前者号称更关注音乐性,捧红过年轻的实力派唱将如王啸坤(2006年《我型我秀》总冠军),但自从造出了“师洋”这样的搞怪分子后,风格也只好随之改变;而后者的最大特色是开发了“男色”这一领域,令湖南卫视扼腕叹息,后来不得不以《快乐男声》奋起直追。但《加油好男儿》的定位模糊问题比较明显,由于没有清晰的选拔标准,缺乏对观众的主题引导,很多差强人意的选手也晋级了决赛。

  《舞林大会》

  播出平台:东方卫视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得失点评:

  众“星”拾柴人气高,高雅艺术通俗化的一次锐意改革。让有点“过气”的众星互相PK国人不擅长的舞技,这一创意成就了这一档比较特殊的明星选秀节目。当然后期也不免走向了炒作明星暧昧、甚至走光等低俗话题的方向。

  《绝对唱响》+《名师高徒》

  播出平台:江苏卫视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得失点评:

  前者无甚特点,后者的特点是“无PK、无淘汰、无评委”的三无,强调男女混搭、音乐和其他艺术混搭,总之是玩“虚”的比较多(最后总决赛请到了周杰伦还算有点“干货”)——据某知情人透露,这也是因为没有拿到广电总局的选秀许可证导致的,所以该节目中不能说“比赛”(要说“节目”),不能说“选手”(要说“嘉宾”),不能说“评委”(要说“老师”),不能说“媒体评审”(要说“媒体代表”)……少了竞争的刺激,谁还会眼巴巴地守在电视机前?

  《红楼梦中人》

  播出平台:北京卫视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得失点评:

  雷人电视剧的始作俑者,翻拍风潮的高潮。虽然后来的电视剧与该选秀关系不大(真是个讽刺),但二者的雷人程度不相上下。虽然是大打文化选秀牌,并针对全民,但较强的功利色彩与古典名著的真诚解读之间一直在博弈。最“杯具”的不是被忽悠了一把的孩子们,也不是关注投资回报的众商家,而是没有发言权只能冷眼看众生的曹雪芹。

  《乐拍乐高》

  播出平台:广东卫视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无!(歌手都戴着面具演唱)

  得失点评:

  现场拍卖原创音乐作品,让明星主持人和明星嘉宾来分别担任拍卖师和买家。但据某位参加过该节目的嘉宾透露,根本没有人“付款”,大家就是瞎喊一通竞价,作秀痕迹太重,甚至有欺骗观众之嫌。由此看来,广东卫视在经历大改版之后,指望该节目在综艺领域出出风头还是很难。

  《花儿朵朵》

  播出平台:青海卫视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得失点评:

  填补了“后超女”时代选秀节目的空白。但完全拷贝芒果台的做法令人无奈。而“获胜者签约唱片公司”已不再是诱人的馅饼,反倒是令人止步不前的陷阱,很多唱功好者只好虚晃一枪,达到曝光目的便撤。

  TIPS 最有新意的PK最没脑筋的

  娱乐媒体人是和选秀打得最火热的职业之一,他们的工作总能使其接触到选秀各个层面,了解许多环节中不为公众所知的内幕。在他们眼里,什么样的选秀模式才是最有新意的?什么样的又是最没脑筋的?让我们看看几位随机抽取的80后媒体人会如何回答。

  调查参与人:

  刘杨(男 某门户网站的音乐编辑) 王宇(男 某英文报纸的音乐记者) 林静(女 某英文杂志的文娱编辑) 杨鸿(女 某门户网站的娱乐编辑) 春瞳(女 某音乐杂志执行主编)

  什么样的选秀才是有新意的,耐得住看的?

  王:让那些每天环绕在你身边的普通人“麻雀变凤凰”,是选秀节目满足观众的基本切入点。所谓的新意就只能靠实现梦想的手段了,节目制作人和观众都要思考,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普通人成为什么样的明星?

  林:选秀可以涉及专业的知识和真实的职场,展示多重的价值观。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神秘的行业,如广告创意选秀、编剧选秀、导演选秀等,最终以赢得资金支持作为奖励。这样可以真实帮助一些有才华的人从零起步。美国有很多类似的节目,小到帮人改善某个饼干店的经营,虽然最终都是选出一个冠军,但参与者的生活都会真正受益。而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多样,又可以将“想象力”“观察力”作为选秀的切入点,一如日本的老牌节目《超级变变变》。

  春:新意其实不重要,点子早被想光了,怎么做才好看其实才更重要吧。别光玩什么八卦啦、骂街啦、谁和谁打起来啦之类的,咱们已经上演了好多年动物园型的选秀了,是不是该商量着往“美型”方面变变了。

  什么样的选秀让人觉得没想法,又很俗套?

  刘:当年激情洋溢的朗诵总算划上了休止符,今天的选秀如果再走老路,恐怕不太令人痛快。所以,不能因为选手没特长,就把现场搞成《感动中国》或者《艺术人生》,赚人热泪,混淆视听,纯粹靠“感情牌”撑场子,这种行为有悖比赛的公平原则。

  王:可笑的是还拿评委来作秀的,似乎一定要找个尖酸刻薄的才行,这招用在两年前还好,可现在已勾不起任何观众的兴致了。

  杨:《红楼梦中人》就是选秀失败的典型例子,甚至不得不无疾而终,选出来的“人才”未必进得了剧组,让观众看到的更多是节目设计的混乱。还有今年的“快男”,毫无任何值得一提的新闻点,除了“伪娘”刘著,但刘被淘汰之后,就再无关注度。

  林:首先,不要为了出名而出名,该手法太低级了。其次,别再比唱歌了,艺术门类有那么多,干嘛死揪着一个不放。还有那些打着“比美”的幌子在卖丑的,大部分选手的言论都很脑残。

  全民真人秀的“老祖宗”在国外

  火爆的国外选秀节目在国内几乎都能找到“克隆”,比方说超女的“模板”是《美国偶像》,《中国达人秀》的模板是《英国达人》等。但国内选秀往往只学到了种种炒作噱头,却不愿钻研国外成功节目的基本内核,这也直接导致了那些国产“克隆体”患有不可治愈的先天疾病。说到底,国外选秀通常并非纯粹的“造星运动”,它们更注重参与性和全民性,给平凡人提供实现梦想的民主舞台。大部分节目的创办宗旨,甚至带有浓浓的“美国梦”色彩,可谓最近风靡内地的以《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真实娱乐”“民生娱乐”的老祖宗。

  每种职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美国偶像》这类单纯以选拔“偶像”为目的的节目就要过时了!国外的全民选秀运动正逐渐朝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演变。各门各派都有为自己量身定制的选秀栏目,每种职业都可以找到比拼绝技的舞台,从舞者到模特,从商业精英到导演,从厨师到减肥者,哪怕你的梦想只是当一名合格的卡车司机,都能够找得到一档直播节目,让你把才技秀给全世界观众看!

  火爆推荐之一 《舞林争霸》

  FOX电视台制作的最新档舞蹈真人秀。该节目在芝加哥、纽约和洛杉矶开展海选,制片人亲自走遍美利坚大陆,寻找最能代表“美国节拍”的舞者。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流行秘诀:当下最火的《舞林争霸》并不以舞蹈类别作为评判选手水平的标准,而更注重创意和激情。该节目简直就是各类舞蹈的“世博会”:从街头风格的嘻哈到小丑舞,从机械舞到时下最流行的莎莎拉丁舞,从灵巧的“小快步”到潇洒的牛仔舞,这些每集都不会重复的出神入画的舞技大大增加了可看性。

  火爆推荐之二《全美超模大赛》

  由联合派拉蒙电视网(UPN)播出,是其标志节目之一。贴身追踪十几位平凡少女如何飞上枝头,变身艳光四射的名模凤凰,成为超模界新宠的故事。来自美国不同地域,不论阶层和职业,年龄介于18至27岁之间的年轻人都可以报名参赛。除角逐不菲的奖金外,获胜者还将有机会赢得著名国际品牌的代言合约。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流行秘诀:与其说是选秀,还不如说是一场热闹的真人秀。这个节目会让各路青年男女体验到成名所需要付出的艰辛。他们除要参加各种魔鬼式集训和模拟测验,还要时刻提防竞争对手的阴谋诡计。选手们之间的钩心斗角甚至成了《全美超模大赛》霸占收视率的一把利器,只有那些心理素质“超狠”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

  火爆推荐之三《未知元素》

  歌唱真人秀的鼻祖、英籍制作人西蒙·考威尔凭借《美国偶像》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之后,又于2004年返回英国推出了这档节目。与以往的歌唱选秀不同,《未知因素》的三位裁判分别负责青年组、中年组和团体组的决赛选手选拔,然后所有人马重返舞台,由观众投票决定最终总冠军。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未知元素》的最后大赢家,曼彻斯特城的21岁男孩Shayne Ward创造了网络单曲下载量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人气指数:★★★★

  创意指数:★★★★★

  造星指数:★★★★☆

  流行秘诀:可以完全视做《美国偶像》的英国版,但更具英国选秀节目的传统特色。和《美国偶像》纯打“明星牌”不同,《未知元素》走的是更重亲和力的平民路线,男女老少都可以来报名,并且都有可能获得唱片合约,尤其是青年组、中年组、团体组的组别划分,使节目的包容性、公正性都迈上了一个台阶。

  独家观察 尊重 真实的人生

  抛开美好的瞬间,国外的选秀也并不回避各类“不和谐”的声音。因此,我们会经常在《美国偶像》中看到有选手当面指责评委,甚至朝观众泼酸水,当然,也少不了为了实现个人目的的选秀,向评委和观众极尽讨好、谄媚之能。把这些现场插曲毫不掩饰地播出来,一方面能够调动节目的看点,刺激收视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真实的人生。也许,偶像们在成为偶像的道路上,并不如粉丝想象得那般完美。

  反观国内选秀,总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之景,评委客客气气,选手毕恭毕敬,甚至有的评委还没开金口,观众便已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了。本来,在2009《快乐女声》中掀起“评委骂战”的包小柏是非常有潜质成为西蒙·考威尔那样的毒舌评委的,但无奈制作方并不喜欢敢于说真心话的评委。

  同样,选手之间的钩心斗角也是国外选秀模式的重要成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特别设计的压力测试环节,不时有选手因不堪承受而退出比赛。选秀就是残酷人生的缩影,国外媒体喜欢从全方位的角度来阐释它的方方面面,自然有好也有坏。而我们国内的选秀选手却大都表面亲如兄弟姐妹,没有恶性的竞争,也没有挥手作别的失败压力,在一团和气之下,产生了一个众望所归但又不痛不痒的冠军。

(责任编辑:杨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