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红楼梦》 新版红楼梦-主页 > 媒体评论

中国经济时报:忠于原著的新红楼为何遭围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9月03日08:05

  新版《红楼梦》已于9月2号在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盛大开播,为了配合这场耗时4年的巨制,北京卫视提前推出《一人一个红楼梦》栏目,以人物专题片的方式为新版《红楼梦》造势,开播前日又举办了开播庆典,不可谓不热闹,真称得上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但网上却是板砖与唾沫齐飞,呈现另一番光景,借用南都周刊的一句话:“新版《红楼梦》没引发任何争议,而是正在遭受一场围殴。”

  对于网友的质疑,李少红一直以“忠实于原著”来回应。关于忠于原著这一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认为,任何手段的传播都不是原汁原味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原著的核心要素和主要情感相对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这个前提下,还要看对经典的演绎是出于什么目的,不同的目的,倾向性就不相同。西方曾有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后现代改编,但都是借着莎士比亚这个名头去抒发创作者自己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要求它完全忠实于原著。如果目的是为达到原著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再现,就应当符合大众已有的认知和审美,而不能过分地自由发挥。李少红一直高举着忠于原著的大旗,忠实到台词都是直接照搬原著,她走的肯定不是解构主义的路线。但她的片子头却遭到了观众一致的口诛笔伐,是自由发挥过了头,还是为突出个人风格,逆潮流而行,挑战普罗大众的审美极限呢?

   其实忠于原著和导演的个人风格并非死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认为,由于人的感知各不相同,所以对古典名著的改编和翻拍自然也存在差异,对一个有出色艺术涵养和技术表现力的导演来说,在原著和个人风格之间取得平衡本不是大难题。关键在于创作人员的态度,对经典要心存敬畏,在改编和翻拍的过程中要极力保持经典的纯粹性。艺术的个性发挥决不能过于偏离大众对原著的理解度和对改编的宽容度,否则效果还不如笨拙朴实的还原。

  以上两位专家所说,概括起来就是两点:态度和能力。不知道李少红导演会选择哪一条呢?是承认自己态度不端正,还是承认自己“没有金刚钻还揽了瓷器活”?其实当年,对于李少红接棒胡玫,还是有很多网友看好的,认为她唯美的风格能更好地表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哪知她只顾着营造意境,却忘了《红楼梦》更是一本写实作品,里面涉及到的饮食、服装、礼仪、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史料和学习研究的范本。这么好的“拿来主义”,为什么就要折腾个片子头呢?

  也许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太不宽容,肆意表达的喜怒哀乐放大了对这部电视剧的不满,甚至其中还转嫁了其他的情绪。对于此种现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认为观众应当宽容一些,毕竟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远非“搬运”那么简单。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艺术、两种传播媒介,需要两套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评价标准,所以对新版《红楼梦》的评价需要深入小说和电视剧的内在精神才能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他希望观众认真看完新版《红楼梦》的每一集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一哄而上,人云亦云。

  《红楼梦》本是一出伟大的悲剧,但自从4年前“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活动开始,它就一直以喜剧甚至闹剧的扮相行走江湖。这恰恰又成了一出现实的悲剧,经典本是用来荡涤心灵的,而不是用来狂欢。狂欢过后,这部新版《红楼梦》能留给我们什么?

  

(责任编辑:杨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