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唐山大地震》-主页 冯小刚作品 > 媒体评论

新晚报:《大地震》催泪弹 广告植入不惹反感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2010年07月26日06:34
  22日,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的最新电影《唐山大地震》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从开展的问卷调查来看,虽然只有接近四成观众认为影片超出预期,他们还是给影片打出了4.4的高分(5分满分),并认为影片“很好很强大”,“感情实在,不造作”。据片方不完整统计的数据,其22日零点点映场票房达300万元,首日票房达3620万元,超过《阿凡达》3600万元的首日票房。虽然植入广告曾被诟病,可大部分观众认为植入广告并不惹人反感。

  赞瑕不掩瑜催泪重弹

  这大概是继《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最催泪的一部片,基本上看一个哭一个,我也不例外。尽管去看之前,已经知道了大概剧情,人物命运,甚至连几个哭点分别出现在什么桥段都了然于心。按理说,没有意外的观影,是很难落泪动容的。可是,毫无意外,我还是哭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么部电影,不管你之前看过多少介绍,知道多少故事,没用,真进了影院,在那个气场下,该落泪的地方,估计没几个人能扛住。我的意思是,冯小刚不愧是中国最成熟的导演,无论技术还是艺术,他在电影这个领域,的确是高手中的高手。不管他之前拍了多少部没心没肺的贺岁片,和多少部或悲或喜的所谓正剧。他最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非常懂得拿捏观众心理,甚至可以说驾驭—————让你笑你就笑,让你哭你不得不哭—————没什么可辩驳的,就这点而言,中国没第二个导演有他这本事,不服不行。

  但并不是说,《唐山大地震》就没破绽。相反,这片子硬伤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比如,怎么就认定姐姐死了?抱着哭了一阵就让她跟丈夫躺在尸堆里走了?比如,1986年就装上电话了?5000元装一门电话,对一个唐山下岗工人来说,是不是太贵了,且还是装电池的那种电话?

  撇去这些“硬伤”(主要是年代感的误差,总觉得1986年像1996年,1996年像2006年),这片子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催泪重弹。难能可贵的是,冯小刚对某些段落的处理,非常节制。比如,徐帆拒绝杨立新的那段,送走时两句“不可能”,干净利落。还有,把姐弟相认的场面完全剔除,直接切到回家认母,节奏感十足。这也恰好控制住了情感,让所有的点都聚到一块儿,最后迎来高潮———母亲下跪,母女相认。

  至于把姐姐怀孕后的命运,以及弟弟的成长经历都一笔带过,我认为也颇为明智。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母女如何相认?如何走出心结,宽恕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地震无非是个背景,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别的致命灾难,比如一场车祸,抑或一次意外,这个命题都能成立。

  也因此,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是部家庭伦理片。就是你如何宽恕亲人对你的伤害,如何宽恕与自我救赎,如何放下与释然?如此,“唐山”便成了一个形容词,逃不过劫难,却必然重生。

  去年陆川的《南京!南京!》把一场战争,拍成一次人性考问;如今冯小刚用《唐山大地震》把一场天灾,变成一道命题,关乎血缘与亲情。有多恨,就有多爱;有多坚持,就有多痛苦。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血浓于水,亲人永远是亲人。爱,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感谢冯小刚!藤井树

  除了催泪还是催泪弹

  “你哭了吗?”“哭了多少次?”……《唐山大地震》上映,催泪弹威力之大,大到改变了电影院的观影语境,不得不服。上一部电影制造出了这种“举国同哭”的效果,应该是20多年前上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原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根柱子压着两个孩子,最终妈妈选择了救弟弟,被放弃的姐姐死里逃生后开始了长达30年的自我放逐和心灵救赎。电影以同样的故事为基础,但把重点放在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三口破镜重圆的过程。这个改动的意图很明显:冯小刚并不想探讨人性,他打的是“亲情牌”。所以,电影里的地震只有短短的四分半钟,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母亲独自抚养残疾的孩子,独居多年不愿再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勉力支撑;被领养的女儿一直难以摆脱被遗弃的噩梦,大学期间未婚生子,对母亲的选择始终难以释怀;儿子身残志坚地奋斗成了大款,非要媳妇把孩子留给妈妈抚养……每一条线索铺开来,都可以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黄金档”电视剧。电影里,冯小刚也娴熟地运用了国内电视剧惯用的苦情戏的路数,十分钟一个哭点,除了催泪,还是催泪,最后再来个大团圆的结局,如此一来,电影院哭倒一片,票房井喷,也在意料之中。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家庭剧”,在表现天灾无情人有情方面,交足了功课。但在人性的思考和对灾难的反省上,实在乏善可陈。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停留在感情层面,没有深入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即使是片中最出彩的母亲,除了片段式的情感爆发外,对她终其一生的心灵救赎过程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现,所以,这个人物令人同情,却没有发人深思。而在对灾难的态度上,电影里除了“唐山人民感谢解放军”外,对于当年的事前预防不力事后救援失当没有作出任何反省—————当年的大地震,因为消息封锁导致不知多少伤患者无法接受国际救援的事实,如今早已不再是秘密,电影里却没有任何触及。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某一块柔软之地,已经值回票价,它并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内容这么重的责任。只不过,按照同样的逻辑,它就更不需要被作为检阅人性的标尺了。 敏敏特穆尔

  观众调查: 震撼在预期之中,广告植入并不惹人反感 催泪效果:两只手都不够擦眼泪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唐山大地震》这颗“重磅催泪弹”的功力果然不俗,超过一半的观众表示“数次落泪”,还有近四成的人“湿了眼眶”。还有女观众表示“两只手都不够我擦眼泪了”。相比之下,男士们比较冷静,但也有个别男观众在打电话时对朋友坦白“还是哭了”。

  广告植入:一出场必笑场但不惹人反感

  《唐山大地震》里有不少明显的植入广告,如某某某品牌酒,某某品牌汽车、某某某某品牌保险,虽然每样出场都引发了观众的大笑和小声议论,但观众对广告植入却给出了足够的宽容,半数以上的观众都表示“还好,可以接受”,还有三成觉得“很笑场,不反感”。真正认为厌恶和反感的只有13%。

  演技比拼:徐帆最感人陆毅最“出戏”

  在“谁的表演最打动你”这一栏中,被冯小刚称为“整部电影的魂”的徐帆以67%的绝对优势胜出。而排在第二名的则是“小方凳”的扮演者张子枫,虽然演出时间不长,但她自然不做作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饰演负心汉的陆毅则比较倒霉,以63%的高票当选了最令人出戏的演员。早前《唐山大地震》在广州开新闻发布会时,就有记者向陆毅表示,当他出场时,有人惊呼“肖童!”外加上角色不讨巧,陆毅对此也颇感无奈。倒是之前颇有争议的张静初虽然不算最动人,也没有最出戏,很是安全。

  观众如是说

  冯小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草根”二字。他的电影,就像跟街坊拉家常说故事,只不过这次他的故事命题,比以往都宏大。怎样说这个故事呢,冯小刚选择用家常鲜活的语言,家常平凡的物件,像西红柿,勾起每个人心里的小往事小纠结,触发集体情感,至于天翻地覆的灾难,那只是一个背景。冯导化宏大为家常,很巧很见效。—————王赞媚

  尽管打了预防针,还是看哭了。相比起展示灾难到来时毁灭性的震撼、人们顿时的信仰缺失、以及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更吸引及打动我的是影片对中国老百姓的拧巴倔强、重视血缘、情感内敛的个性描写,细致且真实。就凭这一点,加上“唐山大地震”那么大个招牌,就算表演不尽如人意,叙事有如电视剧,这个戏在主流观众群中也有足够大的杀伤力。—————伍洁敏

  没有人性深刻,只是表面的煽情,但胜在剧本改编成功,并不生硬,值得一看。—————戴乐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