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手机》(高清在线观看)播出接近尾声,由电视剧引发的各类社会话题却方兴未艾。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一千个观众也能从《手机》中看到一千个不同的自己。或许还没有哪一部现代题材的作品像《手机》这样尽然有序的探讨了如此多的社会问题。而作为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编剧宋方金又是如何看待和设置这些人物和话题的呢?搜狐特此独家专访了《手机》的编剧宋方金,让他来解密一下《手机》中你已经知道或还没意识到的N个话题。
一、 最新的着眼点——城乡一体化
“我和刘震云老师是多年的好朋友,和制片方也是。最开始我也和刘老师一样,觉得毕竟《手机》有了电影和小说,再做一个电视剧有没有必要?但在后来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兴奋的点——要把严守一的老家和北京做一个特别有机的互动,从而展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的变化。有了这个点之后,大家才决定可以做。”
“《手机》在03年的时候是一个揭秘性质的,六年过去之后,手机的作用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它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的同时,却拉大了心灵距离。所以电视剧《手机》的一个新主题就是,通过人物之间关系的转变,全面展现城乡社会这三十年的生活变迁。这在之前的电视剧里是没有过的。”
二、 最微妙的人物对比——费墨夫妻VS黑转头夫妻
“费墨和李燕在剧中其实对应的是“黑砖头”和黑砖头老婆。费墨是城市里的一个知识分子、教授,很有名望;而黑砖头其实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是全村最有文化的人,还会三十六计,他们两个也都是有点妻管严,是互为映衬的。李燕是一个导游、城市白领,能说会道,不讲道理起来谁也没辙;而黑砖头媳妇也是非常勤劳、非常彪悍。其实两组人物看起来不一样,但我是都作为小人物来写。”
“在我的创作观念里只有社会层面和阶级层面上的大人物,生活层面上每个人都是小人物,每个人都要面对他特别弱势和无助的一面。比如费墨回到家里就是弱势的,他的道理遇见李燕是不好使的。严守一也是一个小人物,面对很多事情都特别无助,特别如履薄冰。”
三、 最伟大的生活哲学家——黑砖头
“我听到的反馈是很多人都喜欢范明饰演的黑砖头这个角色。虽然他只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但其实他才是生活的哲学家,具有他的伟大性。你比如他总是说‘困难越大越好,麻烦越大越好’,其实他说这样的话是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办不成事儿还能显出自己的伟大,这其实也是一个生活的哲理。”
“以黑砖头为代表的这些人为什么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很欢乐。严守一这些人是从严肃过渡到了娱乐,而黑砖头则是从严肃过渡到了欢乐。他们会把所有问题随时随地的自我消化,找到生活中的乐趣。而绝不会像于文娟这类人那样,什么都不说,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人际关系的彻底变化。”
四、 最不能错过的精彩部分——台词
“我个人觉得《手机》一个不能错过的看点就是它的台词。剧中每个人说的每句话,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思考后写出来的,里面包含了很多具有哲理性的话。倒也不是刻意延续电影的风格,而是当你最开始思考人物的时候,都会赋予他一些有意思的特点,特点确定下来之后,他的经典台词也就有了。而且好多剧中台词都是来自于我身边的人,比如里面有一句“你还真敢捅词儿”,这就是我们制片主任经常说的,都很生活和有趣。”
“我觉得一句好的台词决不能只有一层意思。你比如说黑砖头从来都把再见说成再会,就为了显示他有学问。他对他老婆说‘请坐’,那他老婆一定不敢坐,因为很多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她老婆走开。《手机》中的台词大多都包含了很多层意思,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特别的有意思。”
五、 最复杂的朋友关系——费墨&严守一
“这两个人的关系用民间的俗语来说,可以叫做狼狈为奸,两个人看似方向一致,但其实目的不同。他们两个应该是朋友,因为在生活中,只有朋友才能伤害自己。费墨和严守一的关系,其实是经历了两真正的个朋友必须经历的所有阶段。”
“一开始两个人是知音,但其实费墨在精神层面上是有点看不起严守一的,但两人相处中他又是弱势群体,总是陷在狠尴尬的比较里面。后来一个背叛了,费墨相当于是抄了严守一的后路,这时他变得强势了,但其实这并不是他控制得了的。他相当于是被李燕、刘丹等人逼上了梁山。最后费墨问严守一,‘我们还是朋友吗?’其实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他们会是更好的朋友。生活中的朋友必须会经历这样一个关系的变化。”
六、 最背道而驰的效果——其实不想犀利
“其实《手机》最终的创作目的是想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那种温暖的交流,试图去找回一些温暖的感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比如严守一特别想有一说一,但就是做不到;比如吕桂花走了二十里路打个电话只是因为她的孤独和惦念……我们一直在表达的,是手机在缩小了我们生活空间的同时,加大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终归要说的就是生活中的距离问题。”
“很多人说《手机》犀利,并不是我们有意为之,而是因为这个故事遭遇了时代。文学创作者不能回避他所经历的时代和社会问题,所以就算你今天让我写《春秋》,可能它也是犀利的。我们与这个时代相依为命,就必然会在作品中留下时代的印记。比如我们正遭遇的种种社会问题,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让《手机》成为了一部犀利的有点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