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东风雨》 > 新闻动态

柳云龙回应质疑:这次我没戴保险套就出来了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李俊 黄悦
2010年05月12日10:33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东风雨》算是砸了。观众和媒体都不买柳云龙(在线看影视作品)的账。这个当年“用电影镜头语言拍电视剧”的导演,现在又被指责用电视语言拍电影。有人说不该有爱情戏,也有人说故事太散导致电影完全看不懂。柳云龙一一回应了这些说法。

  《东风雨》在内地公映一周后,柳云龙坐立不安。

  4月底在上海,他见到记者,往桌边坐下,上来就忍不住感叹了句:“唉,我真不如回去继续拍电视剧。”

  拍电视剧的时候,柳云龙把自己比作“批发商”。现在还有人整天追着他打电话,要买《暗算》的播放版权。柳云龙身边的周小姐透露,这部已经播过好几轮的电视剧,现在还能卖到每集过百万的价格。

  相形之下,柳云龙的电影处女作《东风雨》则没这么幸运。兼任导演和主演的柳云龙跑了全国9个城市的影院,和院线、影院、观众、记者见面沟通。现在,他还要心力憔悴地直面来自四面八方观众、影评人的各种争议,以及眼下的票房压力。

  “我赢得起,也输得起,因为作为导演,我还年轻,路还很长。”他安慰自己。

  在北京,柳云龙参加了一个一帮北京影评人的座谈会。根据对《东风雨》这部电影态度的截然不同,影评人分裂成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派,各据一边,针锋相对:正方认为这部电影作为间谍电影不落俗套,在艺术追求上野心勃勃;反方则认为,影片还是在用电视语言的叙事方法,是部烂片。

  柳云龙坐在中间,神情严肃。偶尔,他也冒出来自嘲几句:“不都说我自恋嘛,那就自恋吧!” “东风,雨”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略进攻方向的一个约定暗号。1941年,珍珠港战争爆发前后的上海,中国间谍安明掌握了这个情报,但是在传递过程中不断发生意外,他的身边埋伏着各种各样的间谍,包括红颜知己“欢颜”、 坚守“布尔什维克信仰”的日本同志、从千里之途舍身犯险的东京来客、日本情报组织特高课??为了传递这份情报,各国都牺牲了大批间谍人员。这是一份伟大的情报,也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因为战争还是爆发了,个人的牺牲并没有改变整个战争格局。柳云龙用有些生硬的叙述手法,讲述了一个非常复杂、格局很大的故事,但他并没有探求牺牲的意义,而在于表现自己一贯崇尚的信仰,虽然这些飞蛾向火扑去,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

  《暗算》走红之后,韩三平找柳云龙聊天,希望他能拍一部谍战题材的电影。中影那时候正在推一个“青年导演计划”,柳云龙就跟着一头扎了进来。拍《东风雨》的想法,其实在《暗算》拍摄期间就已经有了。最初是陈赓的儿子找他拍“红队”的故事,柳云龙挺有兴趣,就开始翻阅大量资料,然后无意中发现了“珍珠港事件”的故事背景,才知道原来中国人在这个事情的背后也曾经付出很多。军事专家徐焰后来推荐了《太平洋战争的警号》,书中有很多关于日籍中共党员的故事。柳云龙最终决定拍摄《东风雨》。

  影片的开场是一段跑狗场大戏,共6分钟,很成功地让观众置于环境中。但这个好的势头未能延续到影片的剩余部分。多条故事线索,各方间谍人员的背景、身份、动机,甚至影片本身必要的一些铺垫,在接下来的1个多小时里都没能流畅地表现出来。

  “间谍是个极端的职业,残酷却浪漫。”柳云龙说。但影片着重描绘的特务间爱情,却成了是最被诟病的地方。观众只看到两个各怀鬼胎的恋人,说着故作高深的台词:“你看那黑夜里的蝙蝠,一半兽一半鸟,我和你在一起就是想做鸟,飞到有亮的地方去。”

  有意思的是,喜欢《暗算》的多数观众,都认为柳云龙打破了常规的电视剧镜头语言,大量运用了电影手法。但是当他真正推出自己的处女作电影时,却又被指责完全是拿电视剧的手法在拍电影。

  与几乎同期拍摄的《风声》相比,《东风雨》的格局、立意、线索、视野都更大、更复杂,柳云龙也更强调自己的文艺气质。只是这种文艺腔调一旦和商业元素平衡不好,就变成了自恋、造作。“我来不及反思。”柳云龙告诉记者。

  回去继续拍电视剧,其实只是柳云龙发牢骚的一种方式。他还是想再拍电影,而且下一部电影的资金已经到位,投资会比《东风雨》更大,他现在基本上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新片。

  “闲着也是闲着,不是都说我自恋吗?下一次我还要演,或许就去演一个小瘪三??”柳云龙大声说。

  B=《外滩画报》

  L=柳云龙

  我是卖牛奶,不会卖矿泉水

  B:最近有没有去看一些关于《东风雨》的评价?

  L:《暗算》之后,我发现谍战剧变多了,很多电视剧也开始去说理想、信仰,说革命浪漫主义。《暗算》的意义不在于它拍得能有多好,故事能有多完美,但是它带动起了一个产业。《暗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这就是一件挺好的事儿。这次拍《东风雨》,我也看到一些评论,很多人觉得讲故事太散、线索太多、看不懂,但其实美国电影对于我们中国观众来讲,看不懂的太多了。最近的那部《禁忌岛》,我不信你们每个人第一遍都能看懂。现在的很多欧美观众都说,要以看懂这个电影为一个近期的理想。其实,《东风雨》不是一个看不懂的电影,只不过有些时候我们的观影习惯不对,一会儿看个短信,一会儿接个电话,然后就不知道看到哪里了。这意味着,你不主动、不精神集中地看电影,就会看不懂有些情节。当然也会有观众讲,我为什么要这么费劲,都累了一天,特别希望到电影院里去看一些最简单、高高兴兴的东西。这想法没错,但是我想,每一个电影人,每一个导演,从事这个职业的标准、目的、想法、角度是不同的。

  B:你觉得柳云龙不应该去做那些简单的、博大家一乐的事情?

  L:对!如果想让柳云龙去做下里巴人,这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太简单的事儿。我要拍一个简单的电影,我能给它拍到天上去,你们信吗?我会调动所有的电影手段,我会让你们在看简单故事的前提下,感觉到导演已经把电影手段用尽了。这都很简单,我也可以去做。但是我为什么不去做那种东西?用一种比较通俗的话说,这样没劲,但是从我的角度讲,我还是希望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有一些责任感。电影除了是一个商品之外,它还是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就像矿泉水和牛奶,要我选,我一定是生产牛奶的人、卖牛奶的人,我不会卖矿泉水。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有营养。其实,全世界的导演都在追求这种高度,它既有商业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我第一次做电影导演,就给自己选择了一条特别难的路。谁不知道用小一点的资金,拍点小的戏,试试水,起码它有个保险套嘛。我这个就属于没保险套儿就上来了,是一不戴保险套的柳云龙拍了一个《东风雨》,就这么出来了。我也喜欢这么做。我的的确确喜欢我的片子当中除了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还有吸引人头脑的东西。现在是大家都有钱了,很多人浑身上下弄了很多名牌,但讲出话来驴唇不对马嘴,胡说八道,大家对他还有敬意吗?电影除了形而下之外,我柳云龙希望它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

  B:如果很多观众都表示理解这部电影有障碍,这是观众的错吗?

  L:观众没错,他们可以再进电影院看一次,但我也没错。为什么我们对于好莱坞的有些电影,就能有一种求知和渴求的行为,愿意再去看一遍?为什么对国产电影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宽容一些,再去看一遍?文艺作品说白了,拿出来就是给人评论的,甚至给人骂的嘛。要不然你就不要拍电影,你拍电影干什么呀?你拍电影就是让人说三道四,甚至让人骂的。“你他妈的根本让我看不懂,你什么玩意儿!”挺好,那我会非常绅士地告诉他,求求你,你再看一遍,要不然我花钱,请你到电影院再看一遍。或者说你没时间了,行,你永远记住有一个柳云龙,让你恨之入骨。的确,大家的工资一个月就这么点儿,挣点钱容易吗?去看场电影,如果再吃饭,然后打车,这笔开销确实不小。文艺作品是精神产品,但是其实我们有多少电影里充斥着三聚氰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东风雨》里面没有三聚氰胺。只是你第一次喝它的时候,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它绝对不会损害你的精神,也不会损害你的身体健康。

  那就不是个平实的年代

  B:不少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认为柳云龙不会拍爱情戏,如果《东风雨》把爱情戏全部删掉,就是一部好作品,你怎么看?

  L:现在的爱情观,的确跟15年前国人的爱情观不一样。电影里是我想象中的爱情,可能跟普通人的爱情价值观也不一样。我想象的爱情不是欲火,是奉献,是牺牲。我对爱情的理解是,我要时刻准备着为对方去奉献,时刻准备着为对方去做一些事情。

  B:电影本身有很多细节都非常精细,但是部分台词显得很突兀,这也是现在很多观众诟病比较多的地方,你完全可以平实一点,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L:我总不能拿现在的语言放到《东风雨》中,那个年代就不是一个平实的年代。你看张爱玲写的小说会那么平实吗?你看她那里面的“之乎者也”。我一直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最真切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人物关系、情感关系、语言的交流方式,以及对上海整个城市的氛围描写。她写得非常真切。我运用这种台词,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或者说年代的原本,而不是做一个四不像的东西。我倒没有特别去考虑过它的文艺腔或者非文艺腔,尤其在男女情感上用一些文言文,我其实更想衬托的是这一份爱情的美、浪漫,也许这种浪漫和美不被你们所认同,但它起码代表了我对那个年代的一种理解。现在大家拍三国,语言倒是平实了,但是你们满意吗?我们作为电影人怎么做,都无法达到诸位媒体的满意。实实在在地讲,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全世界通吃,包括《阿凡达》也有人骂。所以,我也就不奢望说我的电影一定要大家都喜欢。我对我自己这部电影的成与败,心态放得很平很平。它很快就会沉入到历史中去,十几天它就成为历史了,甚至没有人再想起《东风雨》。《东风雨》变成一个亮点也罢,变成一个沮丧也罢,只会沉淀于我的历史中。

  B:有人认为,《东风雨》是《暗算》电影版的延续,你为什么对谍战题材这么感兴趣?

  L:这是偶然性,同时偶然当中的必然就是:谍战可以把很多我所想象的人性最极致的东西放进去;还可以通过谍战,把商业片的很多最基本的要素——暴力、血腥、情色、男欢女爱,搁到这样的一个题材形式中去,充当内容。我们在电影局审批的时候一刀没剪,其实我蛮吃惊的,现在的电影创作环境这么宽松了,真好。

  我的职业就是让人评头论足

  B:你是否觉得现在创作、舆论环境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L:现在的电影创作环境啊,远不是姜文他们拍第一部戏的时候了。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作为导演,到目前为止,还是太顺了,还是需要大家向我掀板砖,下手狠点没问题,只是希望还能准点、稳点、深点,来点刺激的,或者来点雷人的。但是我真的怕那种写得半半拉拉的,最好能上升到一种高度,电影的高度。如果再写那种说台词过于文艺、剧情过于拖沓,那是什么呢?说白了,都是对手黑我们的一种方式??

  B:第一次做电影导演,你也看了这么多影评人和观众的评论,有没有从中借鉴一些东西?

  L:我没有客观地去想,哪些有道理,哪些没道理。因为我只是从尊重的角度,客观地去面对。我这一段时间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思考,因为道理自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人的讲法都是道理,都代表着一种声音。而我不会因为别人骂我,或者别人捧我,就要去想一种办法应对。没有这个必要,太累了,有点时间你赶快接下来做点什么。这些都不是我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因为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就是让人评头论足的。

  B:像你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一般未必能够承受现在面临的舆论争议,你怎么让自己心态平和下来?

  L:其实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主流文化,走到今天,是投机取巧的。你看看我们常常引为经典的那些历史典故,空城计、借东风??都是典型的投机取巧。司马懿如果昨天晚上跟他老婆吵了一架,吵得青筋毕露、不管不顾,他哪里会去管什么空城计,照样打你,会怎么样?借东风,现在的天气预报都不靠谱,那东风没刮怎么办啊?还有那个四两拨千斤,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都是我们崇拜的。但是你为什么不用千斤拨四两,那多从容啊。我们另一方面,就崇拜像岳飞那样的悲情英雄。可是你研究研究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十三道金牌都把你召不回来?别说皇上了,就一公司老板打十三个电话,三天你回不来,你就别回来了。在这样的文化下,现在观众的骂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实际上观众在骂的过程中,也会变得逐渐有变化,他不可能永远去骂人吧?他会变得理智,他会变得客观。你像现在我们对奢华品的需求,各种大品牌都去买,再过几年你去看看还有人买吗?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人的思潮是要有一个时间过程的。所以我看这些,真的是心态很平和。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