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很大,五光十色,应接不暇。娱乐圈很小,茶余八卦,皆是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越来越多的光怪陆离灯红酒绿,舞台上空间就那么大,于是为了博出位,你抛媚眼我撩大腿,竞争空前激烈。都不想雷同,都想将“创新”这个词儿当做亲妈,可是放眼中国娱乐界,有多少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创造呢?无论是《爱丽丝梦游仙境》《2012》等好莱坞电影里可有可无的“植入”(也有人说是谄媚?),还是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印象》系列带来的室外演出革命,抑或越来越多的音乐中有了中国汉字,都让中国创造有了抛头露面的机会,都让消费者有了可以叨叨两句的话题。可是要让他们真正骄傲,中国创造,还需要真正选对消费者的胃口,在创造引领潮流的天下,只有选对了胃口,才能让中国创造更可口味美。
不是现在流行什么我们就应该去追逐什么,真正的创造是制造流行,制造文化。创意是其中的一个热点,原创是创意最核心的内容,好多文娱名人还专门总结了创意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比如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的《赖声川的创意学》。走原创的创意之路,走原创的本土化之路是必然的趋势,纵观世界风云,民族的东西在世界范围内也更能收获更大的关注度和市场效益,无论电影还是音乐,抑或小说等其他门类艺术。
创意没有错,这本就是个贩卖点子的时代,只是我们走的创意路,要有一个最终的目的,不能盲目不能随波逐流。你都不知道市场是什么样的,你就瞎创意,还自诩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能逼着别人骂出最难听的那几个字。
中国创造,仅有原创和创意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做出中国创造的影响力。这个娱乐时代,需要却不仅是娱乐。文化成为一种最容易沟通的输出工具。所以文化娱乐领域的中国创造,则需要在创造有影响力的产业上下足功夫。漫画照葫芦画瓢没关系,多些中国文化自己的底蕴,慢慢也就形成了中国自己的;电视节目抄袭国外的牛的没关系,本土化能做好,也是我们的,谁能保证直接把《美国偶像》照搬来中国就一定无比风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它需要有心人不断汲取对己有利的内容,然后整合成自己的。昆丁的电影大多都取材自他喜欢的电影桥段,可是看完他每部片子,你能说这是一部大杂烩还是别人的电影吗?当然不会。
我们迫切需要,但是也无比忌讳。我们忌讳闭门造车闭关锁国,指望着在家里宅着就想出个《阿凡达》是很可笑的,指望着完全通过科班就坐享其成出来一首《东风破》也是很做梦的。我们不怕山寨,我们怕山寨得很山寨。我们不怕幼稚,我们怕幼稚得很幼稚。全球的八卦总是一体,泼墨门之类的“创造”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互联网本是一村,把没有通过审查的美剧屏蔽了而从业者却不去看美剧就指望着超越美剧是很扯淡的,看了三两个优秀电视节目就以为掌握了电视节目的精髓是很可怕的,你羡慕龙丹妮的人气火爆,人家可是将国外所有(是所有)好看的有收视率的电视节目都看过并且做了详细的本土化试验。
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说,想象力是产业之根基。而找对观众胃口的想象力,充满个性的想象力,是中国创造的文化娱乐产业最需要想象并且实施的。或许十年之后,我们现在仰望的3D电影已经像去剧院看个戏去工体看个球一样,无比稀松平常了。只要路没有走歪,迟早会顺利到达终点。路走弯了,下多大的努力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