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沙鲁克-汗到美国(虽然只是在宝莱坞电影中),并表现了为什么他是一名印度巨星
(来自柏林)--宝莱坞影星其实都非常有偶像效应,而且都是很棒的演员。 所以在这部“我的名字叫可汗”中看到宝莱坞巨星沙鲁克-汗并不奇怪——他的锋芒远远大于一个印度电影市场里的小明星——他这次参演本片挑战自我拓宽戏路,并且可能也扩大了他的国际影响力 。当今都市背景下, 他饰演了一位来到美国的印度人,面临着双重的困境——作为一个后911环境里的穆斯林,又要与阿斯伯格症(一种“高功能自闭症”一般只会出现在高智商人群)患者同住,他的抗争和生存。
本片即将于二月12日在印度、北美以及其他地区上映,但该片北美地区发行方Fox Searchlight并没有首先让本片在北国地区放映,而是奇特的将本片投到了本次柏林电影节参赛作为其发行的策略。由沙鲁克-汗作出演本片主角并非没有经过考虑,事实上他的影片正大量的被打入国际市场。但是十分遗憾的是印度媒体被禁止报道对这样一部,探讨当今美国病态式的反穆斯林热潮的影片。
诚然,本片后半部分转向了剧情和阴谋片的风格。但是本片的编剧兼导演Karan Johar依然坚持着他一贯的风格——试图改变观众对印度商业电影模式化的印象,将一些现实主义色彩融入到印度商业片一贯的华丽剧情之中。
曾共同出演红极一时的商业片"Kuch Kuch Hota Hai"(1998)的演员Johar,、主演沙鲁克-汗以及其搭档Kajol,再次联手出演这部严肃题材作品。本片讲述了一个叫做可汗的人和一个自闭症患者相处的故事。这个自闭症患者虽然感情表达有障碍,但是仍然可以瞥见其可爱的内在人格。影片的前半部分,影片尝试用一种实验的方式,感情化处理,并回避没必要的荒诞演绎。
本片中的可汗名叫Rizvan Khan, 后来踏上了他拜访总统的旅程,试图为自己呐喊出“我的名字叫可汗但我不是恐怖分子”。在插叙内容的开始,表现出他早年生活在印度,一位迷迷糊糊的母亲抚养一个孩子(由Tanay Chheda饰演)长大,并帮助他与自闭症做抗争。 影片将这段经历多多少少的融入到了后来传奇的旅程之中。
可汗年轻的弟弟,是一个三藩市移民,人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不怎么知足。由于他们母亲的死,把两兄弟又联系到了一起,但是两个人相处的并不好。
不可思议的,也是宝莱坞式情节典型的模式——他向一位美丽的单身妈妈(Kajol)求婚并成功了。 只有一个问题:她是个印度教徒。弟弟试图阻止这一切,但是可汗完全沉浸在对这位新娘和她的儿子的爱当中。
接着911事件发生了,影片描述了美国人对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亦或是阿拉伯人还是印度人完全混为一谈,根本不知道怎么区别。 当然这也情有可原,影片中涉及到的毕竟是在一群乡下人当中的状况。但是如果将这种偏见仇恨只归咎于三藩市的左倾特征,明显是对本片创作者的一种误读。也许影片中描写的他们喜欢缆车的情节,可以对作者的观点有所暗示。.
这样一个悲剧(911),不难预料到让这个家庭面临沉重的打击。更糟的是,可汗的妻子因此对他大发责难,一个令人气恼的情节转折,自此妻子这个角色莫名其妙的就悄然淡出了。
此后影片就成了一次关于救赎的漫长旅途,英雄主人公必须完成妻子的要求去告诉整个国家的人以及美国总统:虽然他有个穆斯林的名字,但是他真的不是个恐怖分子。这里所呈现的,你可以说是一种Frank Capra(意大利裔美国导演参见wikipedia)风格的积极争取和乐观向上,但是整个救赎过程的关键点,都建立在美国南部乡下的环境中,这很显然不具备说服力。这部分的后期混音也一团糟。整部分就一个字:太假了!
尽管如此,整个故事尤其是主角可汗的人物线,还好,将信念和热血这些精神贯穿了始终。并不是通过肤浅的小技巧,可汗这个角色成功的展示了在日常环境中,那种紧张局势和情感的危机下小人物做出抗争的困难和痛苦。这是一种炫耀式的表演,不过看起来还不错。
影片似乎在制作过程中也陆续加入了一些情节试图让可汗的旅程更丰满,比如一个看起来像关塔那摩监狱的关押所情节以及关于台风的情节。甚至连现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Christopher B. Duncan饰演)也有所涉及。
这个片子花了太多精力在细节处理上,但是它很出色的地方在于选取了一个美国主流电影都回避的主题——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侧写以及穆斯林裔美国人的困苦处境。与此同时主演Shah Rukh Khan借此片得以获得机会让更广大的观众群所认识。这是一次值得你花上162分钟去观看的旅程。(原作者Kirk Honeycu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