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先秦古籍,被认为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
分《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它主要记述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天文、历法、民俗、民族等等诸多方面,天南地北,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因此“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却又同时属于所有学科。
《山海经》中共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矿物产地300余处、矿物达7、80种。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
《山海经》的书名虽然最早见于《史记》,但司马迁叹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最古”的小说;鲁迅先生则将它视为“古之巫书”。
而对它的作者一直众说纷纭,成为学术界中千年未解的悬案。
战国秦汉的时候有人说《山海经》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大禹和伯益。但是后来有人发现书中有“长沙”、“零陵”、“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据此推断《山海经》并非大禹和伯益所作。后代的人们大多认为此书并非一人一时所著。
《山经》以山为纲,为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以方向和道路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座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面积大小、两山之间的关联、还有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等。在叙述河流时,也一定言明其发源、流向、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还记载了伏流、潜流、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情形。《海经》则用另一种散点的记述方式,内容与《山经》互为补充,珍藏了更多神话传说的内容。
在物质资源分布方面,将矿产分为金、玉、石、土四类。根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医药性等特性阐述识别方法。还详尽记述了动植物的形态、性能、医疗功效。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么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之所以说它是一部遗失的天书,是因为《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甚至有人说是先有图而后成文的一部百科全书。有人说图画是《山海经》的灵魂。但是遗憾的是,那些古老的经图却都已无处可寻,留下的只有文字以及明清以后所画的版本。
其中,较为有趣的是《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是上南下北,与现在的地理图的“上北下南”在方位上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