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拍案惊奇》(下称《三枪》)狂欢节基本尘埃落定了,有人将其评为“伟大的垃圾”,更甚者形容它超出了人类容忍底线,而赞之者小心翼翼地肯定一下,还要提防被怀疑收了张伟平的黑钱。而那些沉默无语的群众则将《三枪》推进了亿元俱乐部。
洪晃从电影院出来,立即在微博上发帖大骂《三枪》。洪晃的“恐吓”吓退了不少人。《三枪》真差得这样惨绝人寰吗?
要我来评价,它不像洪晃说得那么差,也不像有些托儿说得那么好。它有一个还过得去的故事,抖了几个明显过期的笑料,是一部纯搞笑喜剧片。
如果是一个不知名导演的作品,《三枪》根本不会入影评人法眼,它会作为一个正常不过的喜剧片,匆匆上来草草过去。所以,人们围观的,分明是“艺谋拍案惊奇”。所有的冲突,全都来自于张艺谋这个名字。所以《三枪》有些无辜,成了一场持久战争的牺牲品,战争的一方是张艺谋,另一方是知识精英。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开始,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达到高潮,这两个阵营已有不共戴天之势。张艺谋一提起首都文艺界就愤愤不平,商人张伟平更是大骂所谓的“文化精英、影评人和知识分子”都在道貌岸然地胡说八道。而另一方,把张艺谋的每部大片都形容为一次事先张扬的公开抢钱。
从电影院出来时,我问一位大妈观感如何,她很客气地说,不喜欢,因为这个电影“没意义”。此言深刻,有意义和没意义,正是知识人批判张艺谋的核心所在。张艺谋近年的片子,在取得高额票房的同时,都被文字工作者扫进了回收站。
张艺谋怒了,直言知识分子真难伺候,这样那样怎样都不行,有价值观的被骂死,这回拍个没价值观的给你看,结果同样被骂死。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知识分子、文化精英都是扯淡,只有赚钱是王道。于是他宣布相信群众,甚至谄媚地讨好90后,他把票房当成了投给自己的选票。
在这场批评的狂欢中,洪晃和张伟平抢了电影的风头。每一方都说人民在自己这边,抢占有利地形然后指责对方的背叛。可怜的《三枪》,成了夹缝中的炮灰。
我的一个朋友说不是《三枪》有多差,而是放错位了。这个电影本应该在洗浴中心大厅放映,人们穿着浴袍热热闹闹地看二人转表演。如今你的宣传攻势,是要让它在剧院出现,衣冠楚楚的高尚人群当然炸了锅。《三枪》是拍给谁看的,这个很重要。观众的境界有多高,这部片子就有多烂。
也有对《三枪》表示欣赏的知识人,《财经》杂志主编何力说,“《三枪》也许含蓄地试图将一个个扭曲而丑恶的人性表现为当下镜像。”盛大文学的侯小强说,“《三枪》表现了他们惨不忍睹的卑微人生。他们是我们啊,是我们悲贱且生生不息的人生。”
呵呵,你还不如批评它,这样的表扬意味着更大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