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跟孙中山一起闯江湖
江湖是什么?
答曰:“江湖就是武林人士进进出出的地方。”
江湖在哪里?
答曰:“有人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
《十月围城》,这个历史上并无记载的故事,仅是一段江湖传说,而影响了故事的隐形主角孙中山,其实一直都与江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历史上的孙中山与黄飞鸿确有交集 |
孙中山与江湖帮会
孙中山年轻时曾一度为改良派,但甲午战争后对清廷愈发失望,逐渐转为革命派。1886年,20岁的孙中山在广州结识了他最早的政治上的同志郑士良,而郑正是洪门中人。
洪门起源于明末,据传其名来自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对外的名称则是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是当时地下反清的重要势力。清末,洪门力量极盛,孙中山曾说,清末广东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门各会。在那个年代,洪门的巨大力量,是反清革命者不可能忽视的。孙中山早年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的革命口号,与洪门“反清复明”的思想有相近之处。
| |
《铁拳无敌孙中山》:孙中山与江湖侠客的交往一直是港片乐于表现的题材 |
1904年,孙中山带同盟会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海外分支机构致公堂,并被授予“红棍”一职。从此,孙中山开始用自己的革命理念改造致公堂的体制与理念,帮助致公堂从反清复明的原始帮会向具有现代民主思想的组织转变。此举也促成了1925年致公党的诞生,发展至当代,致公党已成为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
凭借在洪门中建立的人脉与关系,孙中山最终聚拢起了革命武装组织,并先后发动八次武装起义。直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洪门力量同样起了很大作用。
| |
孙中山与友人的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关心焉、尤列 |
孙中山与他的江湖
除了如《十月围城》中讲述的江湖侠士主动保护孙中山,其实历史上的孙中山身边的革命同志也不乏游侠义士。其第一个革命同志郑士良,就是自幼修习拳术的武林高手,而片中开场即被暗杀的杨衢云,历史上对其的评价是“任侠好义,尤富于国家思想。学习拳勇,见国人之受外人欺凌者,辄抱不平。”由此可见,杨也并非片中所表现的一介书生。
片中梁家辉饰演的陈少白,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中国日报》于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创刊,其创办人就是陈少白---他被称作是“中国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中国日报》是当时兴中会的机关报,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的第一份机关报。陈少白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的,他是同盟会香港分会的会长,创办《中国日报》也是奉孙先生之命。
| |
电影中的李玉堂(左)的原型有可能是香港富商李纪堂 |
而李玉堂根据历史索引,也许是以李煜堂为原型的,1915年陈少白与李煜堂曾经一起开过上海保险公司。但更有可能是李纪堂,他是当时香港富商李升的儿子,并且一直以资金资助革命,就连《中国日报》都是由他接济。1906年陈少白辞去《中国日报》社长一职,陈少白与李纪堂曾一起合作经营剧社“采南歌”,之后陈少白还组织过“优天影”等剧社。
由此,我们不免揣测,历史上的陈少白也许真的和一班以戏班为掩护的江湖人士来往密切,而真实中的“李玉堂”,也真的暗中资助着革命,他们共同担负起了地下筹划革命,地上掩护孙中山的任务。电影中的情节也许是虚构的,但谁又能否认,历史上没有真的发生哪些故事呢?彼时,一群或来自草莽或来自庙堂的热血汉子,为了推翻满清的封建统治而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革命义士,也是孙中山拥有的江湖。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