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华语片渐成电影票房主流 西片A级导演转战小片

2009年07月17日08: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娱乐社区
《刺陵》,由周杰伦(左四起)与林志玲挂帅,演员号召力十足。
《刺陵》,由周杰伦(左四起)与林志玲挂帅,演员号召力十足。

    这几年推出的大片包括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可辛的《投名状》、吴宇森的《赤壁》系列。接下来将陆续在本地登场的《十月围城》《刺陵》《风云Ⅱ》《花木兰》等,也都是大成本制作。

  相反的,西片A级导演包括李安、柯普拉、史提芬索德伯格、山姆雷米,却都纷纷转战低成本电影,演员阵容甚至名不见经传。

  目前中西影坛出现一个有趣的对比,西片A级导演转战较低成本的电影,而华语电影则越拍越大!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最近嘉华 (GV) 所推出的B级惊悚片《地狱魔咒》(Drag Me To Hell) ,它是导演山姆雷米 (Sam Raimi) 继好莱坞巨片《蜘蛛奇侠》 (Spiderman) 系列后,“回归”低成本制作的荒诞恐怖片。很多观众就是冲着山姆雷米的名气而去看《地》,结果本地票房开红,霸在十大票房的前三甲数周。《地》的制作粗糙,故事虽俗得要命,不过很搞笑,而夸张的桥段也十分过瘾。男女主角也是尽量压低成本,两人在本地知名度不高,女的是曾演过《梦幻人生》(Big Fish)与《魔战王——贝奥武夫》(Beowulf)的艾莉森洛曼(Alison Lohman) ,男的更是不知道排到第几线的贾斯汀朗(Justin Long) 。

  大导低成本电影 口碑不一

  美国名导柯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也是拍惯大片,旧作有史诗般宏伟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不过她今年推出的新片,也即她的第32部电影《泰特罗》(Tetro),走的可是低成本。挂阵的虽是“国际班底”——美国男星文森特加洛(Vincent Gallo)与西班牙女星玛丽贝尔瓦度(Maribel Verdu),不过也非好莱坞一线演员。

  《泰》刻划美国著名指挥家卡洛的儿子班尼,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寻找失散的哥哥泰特罗,两人随后陷入家族往事的回忆中。影片仅仅耗资1500万美元,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的黑白电影。

  演员名不见经传

  美国另一名导史提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早期以低成本起家,不过后来是越拍越大,《毒网》(Traffic)不便宜;《瞒天过海》(Ocean's Eleven, Ocean's Twelve和Ocean's Thirteen)系列的演员阵容更是吓死人,有大嘴美女、阿毕哥、麦特戴蒙、乔治克卢尼等好莱坞一线演员。导演那以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 Che Guevara )为题材的《切》(Che)单是分上下两集共268分钟长,就知道一点也不便宜。

  不过,史提芬索德伯格的新片《应召女友》(The Girlfriend Experience)就走回低成本的制作,《应》也是他继成名作《性,谎言,录像带》后,再度拍摄以性关系为主题的电影。本片的故事聚焦于陪客费高达每小时2000美元的应召女郎,而出饰女主角的萨莎格蕾(Sasha Grey)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名成人电影女星。20岁的萨莎格蕾18岁入行,曾拍摄不少艳照,曾获去年“成人”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奖。她之前曾在独立电影“Quit”和一部加拿大恐怖电影“Smash Cut”中短暂亮相,所以片酬应该不会太高,大大降低了《应》制作成本。

  邵氏9月3日将推出的李安的“Taking Woodstock”(暂译《胡士托风波》),大家都知道李安之前被《色,戒》搞到神经衰弱,《卧虎藏龙》之后的西洋科幻大片《绿巨人》又口碑票房不得意,他选择了较“个人化”的《胡》。《胡》描写胡士托音乐节创办人的故事 ,约3000万美元(约4400万新元)的成本虽是《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两倍,但在好莱坞动辄上亿美元制作的电影中,可是小巫见大巫。

《泰特罗》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的黑白电影。
《泰特罗》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的黑白电影。

  山姆雷米:低成本电影易调动也较有趣

  西片A级导演转战较低成本电影,感受如何?山姆雷米为《地狱魔咒》宣传接受《洛杉矶时报》访问时曾说:“比较容易调动,也比较有趣。它也许无法跑到很远,但你肯定享受它的旅程。”

  西片A级导演转战较低成本电影,作品出来的口碑不一。《地》虽赢得海外影评人的口碑,不过海外票房一般,但它在本地票房不俗。而李安的《胡》虽角逐了今年康城影展的金棕榈大奖,不过褒贬兼具。有报道指《胡》像部演唱会电影,而原著披露好莱坞男星洛赫逊(Rock Hudson)生前曾遭轮暴,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曾逛同志酒吧,李安都没有拍出来。

  中国渐成电影票房主市场

  另一边厢,华语片A级导演是越拍越大,这几年推出的华语大片包括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可辛的《投名状》,吴宇森的《赤壁》系列。陈德森与陈可辛联手打造的《十月围城》,周杰伦与林志玲主演的《刺陵》,以及接下来本地将陆续推出的《风云Ⅱ》、《花木兰》等等,也都是华语大片。

  《十》耗资至少4500万新元;《风云Ⅱ》约1500万美元,单是特效得做18个月,华语片中的少见;《刺》也超过1000万美元。这样的成本在好莱坞不算什么,但在华语片,可是相当贵了!

  东方天蝎发行过《赤壁》系列,接下来将发行《风云Ⅱ》,也投资了《刺陵》等片,该公司的运营总裁林德接受本报访问时说:“华语片越拍越大,是因为中国的走势,中国经济好,电影票房好,戏院越来越多。”他说中国是块大饼,现在几乎没人理会香港的电影票房:“中国投资商敢砸钱,而中国市场又可以回本,电影成本当然越来越大。”

  他认为中国“盗版”存在于中国中下层,年轻人还是喜欢进戏院享受,大城市的票房还是理想。

  得奖作品,小荧幕播映

  记者也留意到早期许鞍华的电影都有机会在本地上映,但在香港金像奖大放异彩的《天水围的日与月》在本地戏院不见踪影,而刘美君去年在台湾金马奖摘下影后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也只有在电视上播映的命运。

  林德坦承,中小片很难做:“你看《赤壁》单是打出演员阵容,就吓死人。张家辉在香港金像奖获影帝殊荣的《证人》,这里的媒体都很喜欢,不过也不卖,因为卡司就弱了。”他坦承想支持好片,但不赚钱影响公司的生计,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他是不会让《证人》在戏院上映。

  购买大片 会回本吗?

  本地市场毕竟不大,购买大片会回本吗?林德说,通常购买大片,卖方会要求配搭中小片,中小片若票房失利,大片扣除了宣传、院商、版权等费用,还是可以赚钱:“只是赚多赚少。”

  华语大片虽一部接一部,但林德认为不会持久:“它会是个循环。好莱坞很多导演为摄影棚(Studio)拍大片,约束比较多,同样的,陈可辛这些导演做了大片,也会面对一些约束,过一阵子,他们会疲倦,会想拍自己喜欢的较低成本电影。”

  邵氏接下来将发行《花木兰》等大片,公司发言人认为:“现在的亚洲电影不好做,尤其是有诚意的低成本电影。”她认为华语片没有大卡司,没有大制作,很难吸引观众:“现在戏院的气候和以前不一样了,当时没有那么多外语片,现在的韩国、日本、德国片等都与华语片竞争。”

  她坦承现在做电影是与“时间”赛跑:“每周上映的电影那么多,竞争激烈,那些较慢跑(也即靠口碑)的电影,很吃亏。”

  
(责任编辑:长江一号)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