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斯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抑或兼而有之?马修斯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条人生的绝路,他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是他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还是有人逼他走上了这条路,抑或受到什么人的诱导和暗示?在话剧《大将军寇流兰》中,林兆华向我们呈现了人类的某种复杂性,在这里,不仅有人性的复杂,更有人的社会存在的复杂。
没有答案,却不能没有思考。林兆华不动声色地把他的思考传递给我们,使得我们在走出剧场的时候,依然心情沉重。从马修斯到寇流兰,这个古代罗马的英雄传奇像魔鬼一样折磨着我们,撕扯着我们的心。他的性格,或者他的人格,是有缺陷的,他最后死于奥菲狄乌斯的剑下,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罗马的民众、那两个跳梁小丑似的护民官、那些道貌岸然的元老院的元老们,他们放逐了自己的英雄,恐怕也难辞其咎。而民众能为护民官所蛊惑,难道不是因为这个社会存在着深刻的裂痕和不公正吗?那么,对于他,以及他的遭遇,我们究竟该同情,还是该崇拜,抑或该诅咒呢?在这个价值多元的年代,我们的选择也多少有些游移和茫然。这是这个时代的病,也是我们的病。
别轻信摇滚乐带给你的感受,那也许是不真实的。在摇滚的声嘶力竭之后,戏剧才绽放其自身的魅力。不是说摇滚乐用在这里没有意义,看上去还是恰如其分的。摇滚乐渲染出一种气氛,一种情绪,一种心理节奏,和舞台叙事、演员表达融为一体。所以,在这里,摇滚乐不是一种噪音,而是一种心声。奥菲狄乌斯在最后一刻说道:“鼓手,在你的鼓上敲出沉痛的节奏来。”我不知道林兆华是否从这里得到启发,才为《大将军寇流兰》找到了摇滚乐这个知音。摇滚乐赋予该剧的,应该不是精神,而是心情。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穿越心情的湿地,而抵达思想的彼岸。悲剧不是要我们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它带给我们的恰恰是心灵的震颤和理性的启迪。我想,这也是林兆华一定要把《大将军寇流兰》搬上中国舞台的目的。
昨天,由林兆华与易立明共同导演、已故翻译家英若成翻译、濮存昕主演的莎士比亚悲剧《大将军寇流兰》首次邀请媒体探班.一走进人艺三楼排练场...
07-11-18 1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