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相关新闻

中国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世界首演

   
剧照

剧照

剧照

  中国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世界首           

    演出时间:2008年3月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 19:30

  2008年3月23日 14:00

  演出剧场:歌剧院

  节目介绍:

  《图兰朵》(Turandot),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一九二四年,在总谱排练号三幕36之前,普契尼停下了他的笔。他的溘然辞世,留给了世界一部没有句点的《图兰朵》。

  此后八十年间,《图兰朵》的续写始终是牵动世界目光的艺术焦点,先后有两位意大利作曲家进行了探索与尝试。2008年是普契尼诞辰150周年,国家大剧院汇聚众多中国艺术家的智慧打造大剧院版《图兰朵》,这将是中国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深沉致敬,同时也是献给国际艺术界的一份厚礼。

  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的创作思路及方案得到意大利普契尼基金会的极大认同。中国作曲家郝维亚受国家大剧院委约完成18分钟结尾的续写。虽然整部歌剧以“图兰朵”的名字命名,她却没有自己广为传唱的咏叹调。在续创中,郝维亚突出了这位中国公主更为人性化的内心世界,特别创作咏叹调《第一滴眼泪》。增强了图兰朵角色中的歌唱性和性格上的柔弱感,让图兰朵在戏剧情节上的转变过程能够更好的被观众接受。

  为什么要“续写”《图兰朵》

  首先是为了庆祝国家大剧院的开幕。

  同时为了纪念2008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诞辰150周年。这个新版本《图兰朵》的上演,是被意大利邀请成为全世界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但是,还应该有一些更深的意义。

  第一个原因是:《图兰朵》在歌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方学界普遍将1924年11月普契尼的去世,和两年后的1926年4月《图兰朵》在米兰斯卡拉剧院的上演,看作是“欧洲歌剧黄金时代”的结束。

  此后,歌剧艺术犹如天边的晚霞,虽然还是那样迷人和灿烂的令人伤感不已,但是她的艺术宝座已经被代表工业时代文明的“电影”,这个如同旭日初升的视觉艺术不断地侵袭着,最终旁落。

  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1901年,威尔第坚持活到88岁高龄去世,但是他临死也没有看到由贝里尼和他自己创造的所谓“大歌剧”形式的再次出现。从1871年他的《阿依达》首演后,意大利的歌剧院里再也没有上演过由大型管弦乐队、合唱队、众多人物、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主人公宿命般的悲喜命运组合而成的“大歌剧”。

  那时的意大利在恐惧着德国人瓦格那征服歌剧世界的同时,焦急地期待在意大利也能再次出现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作品。¬¬

  1920年普契尼准备好了。

  他在获得了一系列“毁誉参半”的名声之后,开始酝酿,秉承着威尔第的大歌剧传统,以当时最为先进的音乐语言, 费时四年,写作了这部《图兰朵》。不仅仅回答了乐评人对于他的所有指控,也告诉了全世界意大利仍然是歌剧的中心。可惜,在作品即将结束时(既柳儿葬礼结束的地方,总谱排练号三幕36之前)他却因罹患喉癌后转为心脏病而猝死在布鲁塞尔。

  《图兰朵》的尾声写作因为普契尼的去世,但是又留下了23页草稿(其中仅有10页可以读懂,其他几乎无法辨认),变的较为复杂。前后84年间,包括我在内有共有三个人续写过这个尾声,前两位都是意大利作曲家。他们是Alfano Franco和Luciano Berio。

  正是由于《图兰朵》在歌剧史上的“挽歌”地位,国家大剧院选择了她作为开幕音乐季中唯一一个自己制作的歌剧。

  第二个原因是:当代中国对于《图兰朵》的误读。

  中国人是喜欢图兰朵公主的,因为普契尼和剧作家阿达米与西莫尼安排她降生在中国的北京。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还把小提琴唤作“梵厄霖”的时代,西方艺术家就用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创作歌剧了,还用了“茉莉花”的旋律,这些足以让我们心中激荡起民族豪迈感!

  图兰朵故事的原形其实是来自威尼斯剧作家卡罗﹒高奇(Carlo Gozzi)于1726年编的一部童话《一千零一日》。在总谱的扉页上,普契尼更是明确的写着“这是一个神话,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神话”。

  剧中加上茉莉花的旋律,普契尼一共使用了八个来自于中国的主题。其中包括1921年左右当时的中国国歌和其他一些中国民歌的旋律。

  我们当然还喜欢那些优美的音乐,比如卡拉夫的“今夜无人入睡”,更熟悉的观众也许还知道柳儿的“请听我说,主人”。但是Ping、Peng、Pang我们也许就不是很熟悉了,可是普契尼却把整个二幕第一场交给他们三个人去表演。还有年迈的Timur的音乐,卡拉夫和柳儿的二重唱“可怜的柳儿”,等等。

  中国人也有不喜欢图兰朵公主的。批评的观点是:故事无聊,词语粗鄙,甚至还有“辱华”的意味。总之,“我们中国才没有这样不讲道理的公主呢”!

  1994年中央歌剧院第一次上演《图兰朵》时遭受了巨大阻力,其中一条是:在城墙上挂死人的头颅,这对中国太不尊重了。原因是剧中那些猜谜失败的各国王子们不得不交出来的自己的头。另外一条是:一定要用意大利语演唱吗?不能翻成中文演唱吗?

  经过当时的音乐家努力,1994年《图兰朵》终于第一次在中国上演,并最终成为在中国第一部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意大利歌剧。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中国要进入世界主流文化圈。

  当GDP不断地带领着中国和平崛起后,中国也应该在世界文化领域内有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国家大剧院不仅仅是一个搞演出的剧院,她更是国家的演出和艺术事业中心。所以,在西方经典艺术形式“歌剧”的心脏里,搭上一个中国的桥,把中国人对于西方艺术的观念和我们的技术能力展示出来。让西方了解中国艺术家对于他们自身艺术的熟悉程度和中国政府对于世界文化的重视。

  迄今为止,所有的外国艺术家听到国家大剧院的这个项目,其惊讶程度远远要大于我们。

  记得陈平院长和音乐总监陈佐煌先生在我们前期沟通时强调:“这是普契尼的、意大利的、当然也是中国的。”

  普契尼的,意味着忠于原作。国家大剧院肩负着普及经典艺术的责任。所以告诉中国观众一个真实的图兰朵,远比去颠覆她重要。

  意大利的,意味着在当今中国歌剧艺术还不是很普及的情况下,遵循真正的西方歌剧传统和舞台表达方式。完整而准确的演绎,尤为重要。

  中国的,意味着在中国艺术家的参与下,肯定会给这个新版本中的图兰朵公主披上一层中式面纱。

  对于任何一个作曲家而言,这个工作都是令人激动和难忘的,尤其是在“国家大剧院”大幕即将拉开的时刻。

  我感谢提供给我这个难忘经历的领导和师长,还有那些无私帮助我完成这个新尾声的中国和意大利的好朋友们。

  ——郝维亚

  2007年12月13日

  导演寄语:

  普契尼用他生命的最后激情,谱写了他的柳儿的咏叹,那是爱的咏叹,那是美的咏叹,那是善的咏叹。我想像着那是普契尼在弥留中看到的他的柳儿的灵魂,是那灵魂把图兰朵从血色的黄昏一步步领出来……是那灵魂把普契尼引向天国,我想像着……仿佛国家大剧院的图兰朵的最后一个瞬间已出现在我的面前——柳儿,是你那洁白的灵魂让世界变的晶莹剔透!

  ——陈薪伊

  陈薪伊是几十年来活跃于戏剧舞台上成就非凡的导演,她创作戏剧作品近80余部,除从事话剧、歌剧、京剧创作以外,更广泛涉足音乐剧、儿童剧、地方戏曲等多个剧种。陈薪伊导演的作品曾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更十二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其中4部获文华大奖)。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的作品既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气韵,同时兼具着女性导演特有的委婉细腻。

  视觉总监(兼舞美设计)高广健: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高广健与《图兰朵》极有缘分。早在1997年,高广健就远赴意大利,为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图兰朵》进行舞美设计;1998年,倍受关注的张艺谋太庙版实景歌剧《图兰朵》同样是由他来担纲设计制作;之后,他又陆续制作了韩国汉城世界杯体育场大型实景歌剧《图兰朵》(此版曾在法国、德国巡演)以及中国京剧院新创大型京剧《图兰朵公主》。此番再度牵手“图兰朵”,已经是高广健第五次与“中国公主”结缘。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普契尼 | 郝维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