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说,姜文一直在抗拒市民化的趣味,而且用的是很笨的方法,这大概也包括传闻中说的姜文的“轴劲”。而姜文的“一根筋”的作风成为,银幕上的他从来都是个人风格强烈,以至于任何一部片子只要有他的出现,就会或多或少地威胁到整部影片的气氛,也直接威胁到影片导演的地位和初衷。
这种性格被不少媒体称为霸气,对此姜文辩解说:“不是说大家都得听我的,你也可以说服我,我也可以说服你,谁对听谁的。”只不过是姜文对的次数比较多而已。从一开始拍戏就去修改剧本到如今当导演,姜文的“轴”鞭策了他进步。
初出茅庐:意见多了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代表作:《芙蓉镇》、《红高粱》、《春桃》等
这个阶段姜文初出茅庐,而他塑造的人物却都相当饱满,但在这些平凡人物身上最不平凡的也都是一根筋到底的一股子轴劲。在剧组,姜文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想法多。
1985年姜文第一次参加电影的拍摄,是陈家林导演的《末代皇后》。那时他只演过话剧,话剧是从化妆、服装到道具都自己设计,所以不懂拍电影的“规矩”。看到化妆师给他化完的妆,他说不应该这样,应该这样……化妆师甩下一句:“油梭子发白,你缺练呀!”试服装时,他又参与意见,“服装应该是这样”,结果他又把服装师给得罪了。其实在此之前,姜文因为不够漂亮没有选上《末代皇帝》里的溥仪,可他昂扬表示:“我可以不演这部戏,但我要告诉你一句话:我不是曲意讨观众喜欢的人,而是要用我的魅力征服观众。”正好陈家林准备拍《末代皇后》,姜文带着自备的圆框墨镜,毛遂自荐去了。他把这次出演视为一种胜利,“不能把自己的脸丢给化妆师”成为姜文的信条。
在老搭档刘晓庆眼中:“他时常无意中令与他合作的导演难堪。他喜欢睡觉,工作不准时,摄制组只有在他到达前将一切准备就绪。导演或是副导演替他走位打光。当他姗姗来迟时,会不假思索地推翻已弄好的一切,提出新的方案。这新的方案尽管要造成道具、时间、人力的浪费,却又使全组人都觉得高明一大截,不得不重新来过。”
![]() |
姜文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和80后爱情电影《意乱情迷》一度交锋,《意乱情迷》男主角林申,是自幼在北影厂长大的孩子,非常喜欢姜文,欣赏姜文...
07-09-22 1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