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明星在线 > 明星在线精彩内容

访谈:畅销书《兄弟》搬上话剧舞台徐峥曹毅做客

  主持:黄锐(博客)摄影:老孙 摄像/制作:顺子 导播:张伟


  视频:话剧《兄弟》月底登陆北京 徐峥领衔主演

  视频:徐峥演话剧脾气大 小陶红大呼受不了(上)

  视频:徐峥演话剧脾气大 小陶红大呼受不了(下)

  视频:锐言锐语 徐峥爆最想挑战的角色是“活人”

  黄锐: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依然守候在V.SOHU.COM搜狐娱乐播报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明星在线,我是主持人黄锐,根据余华的作品《兄弟》改编的话剧已经在上海演出了15场反响非常非常热烈,那么在9月29号的时候即将登录到北京的舞台,相信这个时候对于很多的网友来说也是一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可以看到有徐峥还有曹毅给我们带来《兄弟》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今天我们的明星在线就请到两位主创也就是两位当中的主角我们欢迎徐峥和曹毅。

  徐峥:搜狐的各位网友大家好!

  黄锐:大家非常感兴趣的是,这部作品很多网友看到过小说《兄弟》,据我们了解这部话剧是根据它的同名小说下半部分改编,并不是完整的小说。

  徐峥:本身完整的小说容量是非常非常大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代表不同的时代,而且上半部小说的写作风格跟下半部有所不同。作为一个话剧来讲,我们现在的演出时间是两个小时,要尽量缩小这部小说,故事和所表现的主题当中,通过我们的讨论,觉得编剧、导演还是觉得下半部所要表现的与这个时代更加贴切人心浮躁的那一面,所以我们选取整个故事以下半部为主,那么上半部的情感部分开始用比较简单的方式交代出来。

  黄锐:用多媒体的方式?

  徐峥:用了一部分多媒体的方式让大家回顾那个时代,比较快的带过,上半部的信息在整个演出当中通过台词通过其它的人物对话慢慢交代出来。

  黄锐:等于这个故事是很复杂的一个故事吗?在出演的下半部分话剧的构造。

  徐峥:本身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浓缩提炼了以后,变成是大家看过小说的都知道,李光头、宋刚还有林宏之间有一个三角的关系,另外就是说伴随着他们情感从原先的从小患难与共友情变成之前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那种情感的颠覆和一种覆灭,但是同时也伴随着李光头的发迹史越做越大到最后变成所谓的成功人士。性格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变形扭曲越来越荒诞的那一面,现在我们这个戏的一种色彩吧可以说。

  黄锐:这种色彩在舞台上两位是怎么体现出来的?通过你们语言或者是夸张的肢体动作?或者是怎样。

  徐峥:曹毅老师这次扮演宋刚,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小说中的一个帅哥。

  曹毅:我们现在改编的下半部主要还是通过李光头来突出社会变形期间人的种种变化,其实我的理解,到了我们要演出的这一部分,其实每个人就是符号,只是作家的一个符号,把现代生活中间所有的这些元素全加在每个人的头上看谁合适不,是这样一种形式。所以作为一个从小说读者是能想象的,根据作家的写作、心理描绘能够想象,但是一旦到了舞台上变成真人的情况下就很困难。

  黄锐:怎么理解大众的想象呢?

  曹毅:我觉得难度挺大的,他的体会比我深的多,他一直贯穿着,而我这个角色基本是跳跃式的,不是跳进跳出,他的生活是一段一段的,出来一下就没了,就是过了十几年若干年,是这样的。


  徐峥:现在因为整个变成话剧以后,由于容量的问题,变成一幕一幕戏要展现不同时代的风貌。因为这还是一部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讲或者读者来说,整个从这样时代的变迁过来。我们每一幕展现不同的年代,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不同气息,它的信息量很大。

  曹毅:戏当中少的是几年,多的是十几年。

  徐峥:当你展现出来的这一幕,音乐响起来把我们拉到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穿着那样衣服的时候,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很大的,让人回忆起当时那个年代,他去卖服装了,让我们想起邓丽君的那个年代,听邓丽君歌曲那个年代,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年代。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很多不同的信息包含在里面,用这种信息是舞台上整体的展现,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囊括小说当中的很多很多内容。那么讲到人物方面,由于也是一个容量的问题,现在还是比较表现以李光头为主。因为李光头的变化,他这个人身上的变化包括他命运的变化也的确是映照了整个时代变迁和人心浮躁的这么一种东西。作为我自己来讲,对于宋刚这个人物和了解林宏这两个人物的读者来说可能有一点小小的不满足,实际上这两个人物给李光头让了很多位,腾出了很多空间让李光头来表现的,所以这个没有办法,因为时间只有这么一点。我们在排练场的时候曾经来演小说,最开始我们写好的一个剧本我们放在边上,我们把小说里面的片断一段一段拿出来演,包括上半部的很多内容,发现有很多很多戏都是可以拿出来演的,但是这样一演的话估计可以连续演三天。每天晚上都有演出,每天都不带重样的。但是放在这里我们还是截取比较精华比较重要的一个元素。

  黄锐:现在话剧上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让观众每一场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主角和主角之间的对话包括情景的设置,其实你们也可以,能抽屉式的拿掉一些东西,又能抽屉式放进去一些东西,不是让观众每场都有期待吗?

  徐峥:这个牵扯到整个剧作的创作风格问题,因为一开始上海还是有一位很不错的作家叫李荣老师写成比较成形的剧本,根据小说改编的,动过很多脑筋。看过小说会知道,里面很多内容是难表现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有人说你们要演《兄弟》在舞台上怎么表现啊,那些内容在台上怎么个演法。有很多人看完之后说我喜欢上半部,看了上半部太感人了,你们为什么只演下半部呢?有人说我就觉得下半部不好,因为每个观众看完《兄弟》之后会有一个心目中自己对小说的认识。现在的话剧观众特别好,他去看一个演出的时候自己都是有准备的,有很多人是看完小说之后买票看话剧。我看过的小说,我心目当中的李光头已经有了,宋刚是什么样子,他再去买戏票去看,看完之后回去写博客,自己觉得哪儿好哪儿不好。有人知道大家关注,他先去买票,买完票之后补买书,翻完书之后再去看戏,有人是看完戏之后回去再翻书。变成整个看话剧的行为变成一系列的活动,是蛮有意思的。

  黄锐:刚才两位老师也确实讲到了在这个舞台上表现这个人物的时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是以李光头为主线,场景虽然发生了变化,那人物自然会随场景的变化发生变化,就像刚才曹老师所说的,在剧中您有几年的跳跃,很可能下一幕到了十几年之后。对于演员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也许换台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分钟不到,你必须让自己完全进入到那么一个状态其实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曹毅:其实像宋刚这个角色原来看过小说的人,给我的印象,我看过,接这个戏之前我看过,看过之后我觉得这样一个人物在我心目当中是很深刻的,少言寡语,以林宏的高兴与痛苦而高兴痛苦,是很被动的人物,照着我们衣襟所说的很本分很老实的普通人,就是平平常常平平淡淡过一辈子的人。现在改成话剧要说话,不说话怎么办?很明显就会和原来小说中间这个人物的性格有所偏差,在这个当中要找到既说了话又要符合原来小说中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怎么对照起来,我觉得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你又不能不说话,必须得说,说多了就不像了。

  黄锐:还得恰到好处。

  曹毅:对,这个是难度很大。

  黄锐:你们自己私下的工夫应该下的很多,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演员相互之间的磨合。

  徐峥:对。

  黄锐:刚才我们也说了,这个话剧在上海演出有15场,场场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上座率,反响非常非常好,拿到北京的舞台上再来表演的时候,你们自己心中会有疑虑或者会担心这边的票房不如上海吗?


  徐峥:这一点我觉得我们还是蛮相信余华写的这部作品的,因为作品本身包括他的销量来讲,包括他的影响来说都觉得够大,很多人是看过这部小说的。所以大部分的观众是因为跟小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就是说我们在保利整个演五场,在这个剧场里面如果大家正好又是十一期间,如果大家晚上有空去看一下这个戏的话,就上海观众的反映来讲,对这个作品还是应该说是挺满意的,看完以后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一出戏,而且它活灵灵的表现在观众的面前,本来大家看到的是文字的东西。我们每一部戏包括舞美设计包括人物的造型都很有风格感,自卖一下。整部戏从剧场效果来讲,观众互动很强烈。

  黄锐:这部《兄弟》属于先锋话剧这个范围之内吗?

  徐峥:我觉得不是先锋话剧,它够是由一部文学作品改编出来的话剧。它有它自己的风格,有它自己的味道,不要去冠以先锋不先锋的。我也不知道,有人说看不懂的才叫先锋。我觉得中国人历来对这个词概念有一些偏差,这其实是一部蛮好看的戏,本身小说也很好,而且和中国人经历的那种生活大家都很熟悉,光是这些熟悉的信息、熟悉的元素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观众依然觉得这个戏有趣有意思。

  黄锐:其实你是想告诉大家,大家带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这部话剧才能够真正找到快乐产生共鸣?

  徐峥:我觉得本身话剧所负担的功能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功能,它包含很多,你可以看成,比如我刚才所说的观众用这样的方式,买了书再去看戏,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是参与了一次文化活动,但是作为观看晚间演出又是一次消费活动,他是合在一起的,它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你看完一个戏以后会有很多感受,你高兴也好,难过也好,或者你认同也好,满足也好,或者你觉得不满足,跟别人再去探讨,再讨论也好,或者回去写一个文章也好,这本身都是挺有意思的。

  曹毅:一部戏出来以后如果大家意见不一致,我觉得很正常。

  黄锐:是好事吗?

  曹毅:我觉得是好事。一味说好一味说坏就是不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有人看过小说,有些人没看过,还有他的好恶和审美都是不一样的,说不定现在他这样,过一阶段他又变了,都有可能。现在从上海观众的反响来看,北京观众还是应该喜欢这个戏。

  徐峥:我们还是期待在北京有一个好的演出效果。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在北京上海两个地方都演过戏,我在北京也是演了好几部戏,相信也有很多经常看话剧的观众应该算是很熟悉了,都是老朋友了。在上海演的戏就更多了,但是我一直认为上海的观众和北京的观众是有一些不同的。

  黄锐:不同在哪里?

  徐峥:不同在哪里?我觉得上海的观众,而且现在跟以前又有所变化,他们由于观剧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所以现在的观众了剧场以后他很知道他应该怎么样看戏。我说的并不是指看话剧的注意事项,不是简单的从表面上讲。他知道我怎么样给演员传达我看戏的感受,他对演员在台上形成一个互动,因为话剧表演你知道是真人对真人演,我们台上真人在演,下面观众真人在看,在现场无时不刻是在交流的。由于两个城市的文化不同,他们交流的气息不一样,有的地方上海人觉得这个地方好玩,会笑,北京观众可能点在那里。在北京这个地方准专业工作其实是很多的,有很多从事文化的工作不一定是圈里人,但是和从事这些活动有关,他看戏的态度又会不一样,有的观众会更加冷静一些,或者有的更加挑剔一些、清醒一些,上还有一些观众好像似乎从这场效果的感觉来说心态更加放松一些,我觉得没有谁对谁不对,而是两地的文化不同带来的观众气息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很希望《兄弟》这个戏在北京演的时候能够形成观众互动的交流,这交流不一定笑声多、掌声多就是交流,有时候安安静静看戏就是交流。

  黄锐:曹老师觉得呢?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老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峥 | 黄锐 | 曹毅 | 李光头 | 宋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