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新性格 荧屏“红色季”来临
            文/黄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色剧。它可以是史诗性质的《长征》,也可以是理想主义的《士兵突击》;可以是柴米油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可以是信仰无声的《潜伏》——这些红色剧,不仅仅影响了一代青年,也是当代中国对历史的篆刻与铭记。
  随着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从6月开始,电视台的黄金档将全面飘红,一大批反映建党、建国伟业的主旋律电视剧将陆续亮相。
  与以往不同,这批红色剧在故事性和可看性方面下足了功夫,江湖传奇、宅门家国、青春偶像等各种形式的“外衣”,包裹住了红色的主旨,在收视率与调性上融合统一。
主旋律,与我们的记忆有关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的介绍,所谓“红剧”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的电视剧。最初总局将其分类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从立项报批到拍摄制作播出,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较高的要求。承制单位以国营的影视制作机构、电视台为主,播出平台多为央视一套黄金档。
  随着时代的变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分类依旧存在,每年立项并获批的不超过15部。与此同时,一大批以革命战争为背景、塑造小人物反映大历史的红剧,也开始走进电视荧屏,除拓宽表现手法外,时代背景也由革命战争时间扩展至建国、改革开放各个时期。
  与观众的既定印象相反,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最初10年里,与观众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电视剧,恰恰是主旋律的红剧。譬如总局此次提倡的40部建议播出红剧名单里,70%属于已经播出过的老剧,其中,80%更是红极一时的收视口碑双赢之作。他们代表了上个十年电视剧的创作较高水准,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