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娱乐

  这年头,做人就是不能太谦虚。李少红客气地说自己不懂红学,第二天“李少红不懂《红楼梦》”就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如果劲爆的标题对她来说并不公平。

  李少红在9岁时就第一次接触到了《红楼梦》,当时正是文革“破四旧”时期,《红楼梦》自然也被年幼的李少红认为是一本坏书。后来她从军,还因为《红楼梦》被扣上“传播黄色书籍”的帽子而受罚。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就读时,李少红又系统地读过《红楼梦》。84年谢铁骊筹拍电影版《红楼梦》时曾经找李少红担任副导,负责挑选演员。当时李少红不仅细细研读过《红楼梦》,而且做了详细的人物个性特征笔记。但由于怀孕,李少红最终没有参与电影版《红楼梦》。此次接手新《红楼梦》的拍摄任务,李少红更是在红学家的指导下深入阅读。

  可见,李少红对《红楼梦》的认识和理解,起码达到了艺术创作者应有的水准。媒体为其塑造出来的“红盲”形象并不属实,这样一个大帽子扣下来实在冤枉。【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这版《红楼梦》播出后,“黛玉裸死”掀起了巨大的风波,李少红因此千夫所指。但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观众的误解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炒作者无限放大的结果。

  让我们回头仔细看看黛玉之死这场戏,黛玉在离世之前,已经病重昏迷,这个时候她是衣装整齐地躺在床上。所谓的“裸死”镜头发生在贾母哭送黛玉之时,当时紫鹃正在为已经过世的黛玉擦身。为逝者清理仪容乃是最基本的尊重,被误读成“裸死”,这误会可大了。

  另一方面,李少红利用影像来表现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确实有一份震撼人心的凄美。李少红认为自己采用的所有艺术手段,都是为了表现黛玉的纯洁和精神恋爱,也是对世俗的谴责。

  “黛玉裸死”本不应该成为话题,可是如今它引发的热闹景象却恰恰反映了国民的盲目围观的心理。不少观众并没有看过新版《红楼梦》,仅凭道听途说或几张模棱两可的视频截图,就毅然加入砸臭鸡蛋的阵营,未免有失理性。【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警幻仙子赐予贾宝玉的名号——“天下第一淫人”可能会吓坏不少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红楼梦》又名《情僧录》,一个情字贯穿全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荡气回肠的片头曲,正是“情”的千古吟唱。

  弗洛伊德著名的艺术起源论认为,艺术来源于性。虽然这个观点颇具争议,但它表明艺术与男女之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没有赋予“情”的作品是完全没有生命力的。《红楼梦》演绎的就是一段至情至信的风月传奇。虽说新《红楼梦》中确实有数个风月片段,但旨在体现原著本身以“情”为本的主旨,并非刻意表现色情。

  红楼一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究竟从中体味到什么,根本在于观者的内心。同样的文字与影像也会解读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来。【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李少红认为,《红楼梦》本身就是按一出戏来写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红学家的支持。

  太虚幻境里有《红楼梦》序曲、《红楼梦》尾声、《红楼梦》十二支,被专家证实都是昆曲的曲牌。如果看来,曹雪芹脑中构思的《红楼梦》就是一出昆曲大戏。

  再者,《红楼梦》对服饰的描写很戏曲化,所以电视剧中的妆束比较接近戏曲造型,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原著的忠实。另外,据中国古代服饰专家黄能馥考证,北宋年间风行于官宦闺秀间的额妆,始于南北朝时期的佛妆,是贵族区别于世俗的妆容,至少其专用于戏曲舞台那是后话了。因此,本剧视觉设计叶锦添做出这样的安排颇具深意,无可厚非。

  总之,新红剧对景的安排,对人物造型的安排,对音乐的安排,对影像语言的安排,都是围绕戏曲这个方向来。当然,新《红楼梦》并不是完全照搬戏曲元素,根据现实需要和现代观众审美,做出了必要的改良。【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负责新《红楼梦》音乐的两位作曲家杜薇和郭思达虽然年轻,但已经有过丰富的影视音乐创作经验。80后的郭思达就曾经担当过《手机》、《千里走单骑》、《白银帝国》等电影配乐,还曾为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创作主题音乐,广受业界认可。此番操刀新《红楼梦》的配乐,为了表现作品的古典韵味和贵族气质,两位作曲家最终敲定“带电”的昆曲风。即用“氛围电子”打底,主题性则用昆曲表达,实现民族性和时尚风的结合。

  杜薇认为,“氛围电子”最能营造出导演所需要的迷幻、神秘感觉。昆曲虽然和普通观众感觉距离遥远,但红楼全剧由昆曲贯穿始终,是符合原著精神的。音乐为剧服务,昆曲本身就比较阴柔,所以这种音乐上的阴性,又造成了诡异的误解,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传统古典艺术曲高和寡的尴尬和日渐衰微的悲哀。

  新《红楼梦》的音乐对昆曲的运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甚至有人直言该剧拯救了昆曲。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该剧的播出引发了大众对昆曲的关注和讨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先锋意义。【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新《红楼梦》被讽刺为“恐怖片”,批判者们的焦点想必是聚集在了惊世骇俗的“铜钱头”、时不时“喵”的一声的背景音乐、幽怨阴森的片头曲、幻影般的快进等元素上面。其实运用这些元素都是为整体服务,通过反复出现的细节勾勒出浑然一体的一个红楼梦境,这便是新《红楼梦》对于印象主义美学的运用了。

  印象主义是有着百多年历史的一大艺术思潮和流派,最初出现在绘画领域。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革新,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近处观察时,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从远处观察时,这些点就会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进而能非常深切的体会到画家要表现的或温暖或冷淡、或喜悦或忧伤的意境。

  新《红楼梦》广受非议的“点”单独拎出委实奇特,但是通篇看下来细细体味,却在不知不觉间笼罩在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之中,恰似《红楼梦》原著的意境。须知《红楼梦》绝非写实,拍成片子也不会写实。【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虽然“黛肥钗瘦”和小宝玉“贼眉鼠眼”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李少红心中对角色的选择有自己的一杆秤。

  《红楼梦中人》选秀乱象丛生,胡玫甩手,这一切的后果和口水只能由接手的李少红团队承担。李少红坦言自己没有完全的选角权力,但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各方利益,保证搭建出一个最合适的演员班底。

  黛玉的扮演者虽然有着婴儿肥,但她将黛玉这个角色拿捏得分寸合适,而且随着剧情的深入渐入佳境。养尊处优贵族小姐的小性儿,寄人篱下的心酸,潇湘妃子的才情,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感情,魂归离恨天的不甘,这样一个复杂而美好的角色,蒋梦婕的初次“触电”能演绎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

  昆曲演员出身的李沁,其气质贴近宝钗是公认的。宝姐姐的端庄大方、蕙质兰心和八面玲珑,都在李沁身上很好的体现出来。小宝玉于小彤的黑人辫子头和酷似舒克贝塔的脸型,都是浮云啊浮云。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温柔乡里养大的,如宝似玉的小少爷跃然荧屏之上。苛求外型上的相似又有何必要呢?【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小说和影视作品本是同根生,但一个用文字语言说话,一个用影像语言说话。从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完全的复制照搬不可取,有“改”才能“编”。影视制作者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理解加入进去,才是创作的态度,生产出来的作品也才会有灵魂,否则只是一具“忠实原著”的躯壳而已。

  《红楼梦》原著80回+40回的篇幅,以电视剧50集的容量来承载,必要的取舍无可厚非。至于取舍的标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梦》一书穷尽曹雪芹一生心血,数百年来,每人看《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心得,每一片段在文中承载的重量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另外一方面,技术手段或影视表现手段目前达不到的内容,也不得不被砍掉,这也是制作团队无可奈何的事。

  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改”的力量应该充分被尊重。如果不给编导者自由的创作空间,而是一味挑刺,相信后来人会更加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到时候,别说是广播剧,观众看到的影视作品只能是配图原文朗读了。【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新版《红楼梦》悲剧拍出喜剧来?不管看过没看过的,都乐意抓住这点,卯足劲大力抨击。李少红和支持新《红楼梦》的专家和观众则认为,这一版才是一出彻底的大悲剧。

  高鹗的续写部分固然不合理、违背曹雪芹愿意的地方很多,但在宝玉和宝钗婚姻问题的处理上,基本符合后世红学研究者对曹版结局的猜测。“金玉良缘”早有明示,贾府长辈对其认可的态度也有迹可循。宝玉和宝钗在长辈的主导下结合,绝非李少红和她的80后编剧团队信口开河。

  “金玉”结合是悲是喜的争论,显然来的比二人是否成婚来的有价值一些。结婚可以是一件“喜事”,但未必就是“喜剧”。喜事针对的是希望促成这桩婚姻的人,但其本身却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宝玉与黛玉的精神恋爱纯洁凄美,斯人已去,遭受至亲欺骗与不爱的人结为夫妻,毅然离家遁世,这怎么能算喜剧。宝钗红粉佳人,却要一辈子独守空闺,当然也不会是喜剧。家破人散,喜从何来? 【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拍曹雪芹笔下存世的前80回,还是拍高鹗续写后的120回,这不仅困扰李少红的问题,更会是将来所有动心思翻拍这部巨著的人共同面临的艰难抉择。李少红很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才知道拍哪个版本也是站队。”

  这版《红楼梦》开拍以前,出品方和红学家已经就选择120回的版本来拍达成一致。李少红团队的加入更像是被雇佣的工匠,接订单干活。李少红也是到了开播前才想明白,87版代表前80回,她手下产出的版本则代表着120回版。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87版的对立面上。

  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87版在播出时后六集同样掀起了巨大波澜。当时有红学家指出,该剧全然改变甚至抽掉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对立,对这条重线索处理失当,导致全剧的失败。87版播出后的学会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该版电视剧终于未能补续出超过高鹗水平的结尾。

  可见,《红楼梦》不管采用何种结局,都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同。【阅读全文】

新版《红楼梦》

  结语:李少红这次被动而保守地站在最广为接受的版本战队中,却仍然逃不出舆论的鞭笞挞伐。谁知道20年后,当《红楼梦》又要遭受新一轮折腾时,到时候李版的支持者会不会像现在87版的支持者一样,以糟蹋经典的名义将那个未知的倒霉鬼疯狂“围殴”。

  策划文稿:游婷 / 专题:杨小雪 / 设计:牛牛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