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戛纳专电(特约记者 张文伯)昨日《紫蝴蝶》在戛纳连映两场,让人遗憾的是,备受国内媒体期待的《紫蝴蝶》首次亮相只能用“平淡”形容,而来自观影的声音也将该片置于尴尬境地。 首场放映开始前40分钟,各国记者已经开始排队等候观摩影片,影片正式开始时能容纳1000多人的德彪西剧院上座率将近9成。然而随着影片的放映,陆续开始有记者退场,直到影片放映结束,走掉的观众将近一成,而据观看了所有已经放映的参赛影片的荷兰同行摩根告诉记者,这场走掉的观众人数并不算多。然而第二场放映人数却是少的可怜,上座率只有两成。 影片散场,记者首先找到坐在不远处的焦雄萍老师,她说:“《紫蝴蝶》总体来说还不错,影片充满张力,将导演的个人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拍摄手法过于繁复,剪辑有些问题,同时影片的线索太多,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让人看的有些累。” 日本《读卖新闻》的一位记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觉得日本演员仲村亨的表演非常完美,影片的导演个人风格很强烈,但是在影片的结尾以全片的主题歌为背景,剪辑上一段日本侵华战争的纪录片,和前面的整体风格不大协调。” 《香港商报》的一位记者则表示,虽然这部影片在置景上投入巨资,但是却没有体现出大片的价值,影片依旧延续了娄烨惯用的影像风格,但是晃动的镜头感觉有模仿的痕迹,让人想起王家卫的电影。 美国的几位记者则纷纷表示根本没有看懂影片的内容,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关系太复杂,“他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为谁效力?”影片结尾几位主人公同归于尽的结局尤其让人困惑。 国内一家电影专业杂志的记者首先对影片给予了肯定,“作为一个‘第六代’导演,能够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易,作为一个‘刺客’的故事,我觉得比《英雄》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