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01月02日讯本报记者曾颖
岁末年初,电影又该热一把了。许多平常很难得进电影院的观众趁着节日的喜气拖家带口咬牙进一回电影院,其气势颇有些像早些年经济困难时期那阵,忍着半年不吃肉,攒下肉票来过年的味道。人们把电影的这段时期称为“贺岁期”,其价值和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暑期。在过去的2001年贺岁档,有10部影片打着贺岁大旗拼力厮杀了一回,这里面,几乎云集和囊括了国内能够让人想起的所有大腕导演和演员,连张艺谋都不甘寂寞,众里寻她千百度,推出一位“幸福少女”,但这最终没给他带来“幸福时光”,因为在这一次10部贺岁片大厮杀中,除了冯小刚之外,几乎没有一个赢家。票房甚至出现了冯小刚以1抵9的神奇场面。反观这10部“贺岁片”可以看出,投资者和拍摄者们也许是被观众冷落得太久了,太渴望能抓住点救命物件什么的,于是,“贺岁”成了再好不过的一根救命稻草,他们甚至一厢情愿地相信,凭一厢情愿地贴上一张“贺岁”商标,豆腐就可以卖出肉的价钱。
《防守反击》趴了,虽然它以足球为卖点,且加了“贺岁”的标签;《大惊小怪》、《考试一家亲》和《美丽的家》、《幸福时光》等影片,云集了张艺谋、梁天、梁冠华、赵本山、傅彪、宋丹丹、李湘等大腕明星,并贴上“贺岁”的标签,但仍然没有站直,没有赢来导演想要的掌声和制片人想要的钱。而第五代和第六代素以耐得住寂寞而著称的导演们,最终发现寂寞难耐,于是也下海,也给自己影片加上贺岁的标签,结果,金琛的《菊花茶》、夏钢的《玻璃是透明的》让电影院的经理和守门人也体会了一把孤独的滋味。仅有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制作、耗资2亿港币、耗时1年半拍出的《特务迷城》场面还不算难看,但比起当年“成龙出马,万人空巷”的场景,怎么也难说是算成功。可以说,2001年贺岁档是很多电影人的“百慕大”,很多人在这里折戟沉沙,不说机毁人亡,呛几口苦水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坑他们的不是观众,而是他们自己,他们太过于把电影当成一个“投机”事业了。
可以说,没有一个制片人希望投资电影是想血本无归烧钱玩的。因而,拍电影适度考虑经济因素是可以的。但当经济因素成为惟一的考虑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一幅情景呢?拍摄的时候卡预算,艺术质量能打折扣就打折扣,场面小器,制作粗糙,加上一些自以为观众喜欢的噱头就能上市10元20元地从观众口袋里掏钱,这也忒省事了点吧。咱们的“贺岁片”,论场面,没一个称得上是大的,不说跟好莱坞比,就是和日本、韩国比,差距还明显太大。
论活跃气氛,则更是没法跟香港地区的电影比,近年来,香港高志森、黄百鸣等串缀各路明星搞的“无厘头”贺岁喜剧,无论气氛和笑料,都比咱们某些胳肢人的所谓贺岁喜剧强之百倍。至于说论明星的集合号召力和浪漫戏的浪漫度,则说起来更让人汗颜。新的一年又来了,2002年贺岁片粉墨登场,《大腕》冯小刚先拔头筹,已攻营拔寨占了不少城池。而随之而来的《一见钟情》、《绝对情感》和《拳神》也各挟威风杀上台前,也许人们想看看染了黄头发的陆毅怎么样和范冰冰谈恋爱;或再一次找一找《风云之雄霸天下》和《中华英雄》里的精彩动画。但愿人们的愿望都能实现,导演得到掌声,制片人得到钱,而观众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