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宣扬自我奋斗的“白专典型”。
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的独身女人。
一个渴望财富的“亿万富姐”。
一个看来已经成为笑料的过气明星。
今年夏天,北京少有的热,北京人甚至还造了个名词:桑拿浴天气。酷热中,在北京看守所,刘晓庆已过了近两个月的牢狱生活。
她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女电影演员,先后拿过六次“金鸡”和“百花”奖,就是现在,她也还身处影视摄制第一线。她又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演员,和同龄人一样,她经历过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所有重要的历史时段: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下过乡,当过农民、工人、解放军,比多数同龄人幸运的是,由于她的表演天赋、个人努力和机遇,刘晓庆成功地改变了个人命运,由一个普通的只受过中学教育的川妹子,成为众所瞩目的电影明星。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刘晓庆和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从价值观到生活方式,从有形的城乡风貌到无形的心灵世界,困惑和不解、苦涩和欢偷,刘晓庆和我们一样感同身受。她演戏、写书、走穴、开公司——面对每一次时代大潮,刘晓庆都作出了自己的呼应。
无论你喜欢她,还是厌恶她,认为她有个性也好,自大狂也罢,刘晓庆,这个二十多年来持续引起关注的电影演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刘晓庆”已经成了一个词汇,就像改革开放、个性解放、下海等词一样,成为我们理解昨天的关键词之一。
个人奋斗:不合时宜的“白专典型”
刘晓庆从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从《我的路》开始。
1983年的刘晓庆,拍过了《小花》、《神秘的大佛》、《原野》等电影,已成了知名人物,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曾专门为她举办专题研讨会,主题是“刘晓庆现象”,要在更早,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由于离婚,由于个性,刘晓庆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议论,“我终于奋起反抗了”,她出版了自传《我的路》。她在书中写道:
“今天,我捧出一颗火红的、赤诚的心。这颗心没有任何防卫,坦白地暴露在大家面前。它渴求真挚的谅解与深厚的友情。我把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想法都写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了解我。”
这部描述刘晓庆个人奋斗经历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980年代早期,个人奋斗思想还被称为“白专路线”,集体主义还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它要求每个人都自觉充当“四化”建设的螺丝钉。
在这个时候,刘晓庆自己跳出来,现身说法,宣扬个人奋斗来改变人物命运,无疑正好成为了一个靶子。当时全国不少报纸对刘晓庆展开了批判,说她是“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目的不正确”,有的文章直接用她作品里的一个比喻作标题:“这是一面什么镜子?”从那以后刘晓庆没有参加过任何出访国外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官方再没有把她派出去。
其实她并没有说假话,她的个人境遇正是她努力奋斗的结果。
刘晓庆,195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文革”开始后不久,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她被分配到四川宣汉县农场,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以此为起点,家世普通的刘晓庆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于能歌善舞,她先后被宣汉县宣传队、达县地区军分区宣传队、成都部队话剧团看中。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电影《南海长城》挑选演员。刘晓庆被初步选中扮演女主角,下放到海南岛渔村体验农家生活,剧组同时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演员,“如果有更合适的人,就打发我回家”。
这个角色最后还是属于了刘晓庆。杭州话剧团女演员陈祖荣当时也在《南海长城》剧组,她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刘晓庆:剧情要求演员光着脚跑上满是碎石头的山头,从上岛第一天起,刘晓庆就打赤脚,在滚烫的沙滩上锻炼奔跑;当天气转凉,海水已经很凉了,一天有人打赌:谁敢下水?话音来落,“扑通”一声,刘晓庆第一个跳进海水里,其实她的水性并不好。就这样,刘晓庆被挑中了:按剧情要求,女主角正应该是个性格泼辣的人。
从此,刘晓庆开始进入电影界,又由电影演员一步步成为电影明星。
“文革”结束后很长时间,电影几乎是中国惟一的娱乐方式,刘晓庆等人因而迅速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因此,《我的路》一出来,影响巨大,青年人争相阅读,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有一家日本杂志这样介绍刘晓庆:“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路》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一代青年。”
刘晓庆的个人奋斗是建立在她的敬业精神基础上的。
她的好朋友、电影演员徐松子说:“我自认自己已经很敬业了,但我比不上她。”她们一起出演《逃之恋》,刘晓庆一人扮演几个角色,往往一化妆就是两三个小时,化完妆,穿着戏服满脸油彩的刘晓庆就坐在地上候戏。
有的名角拍戏,多少会有些坏毛病:现场要跟个保姆随时伺候,迟到早退也是常事,往往全组都准备好了,明星才姗姗来迟。记者听过不少人介绍:从未见过刘晓庆耍大牌,总是准时到场,就是拍别人的戏,她也会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着。杜信是刘晓庆拍《武则天》时的摄影师,其后还合作过《逃之恋》等剧,他描述了一个细节:《逃之恋》里有场戏,“刘晓庆”追赶已启动的火车,追不上而摔倒在地,这场戏拍了两遍,刘晓庆两次实打实地摔到地上,连腿都磕破了。
1980年初期,和刘晓庆同时出道的女演员还有一批:张瑜、方舒、岳红、龚雪、潘虹、李羚......光和刘晓庆同在北影厂的就有“四朵金花”李秀明、张金玲等,二十年下来,除了斯琴高娃、陈冲等人,只有刘晓庆还能保持足够的公众关注度。
刘晓庆一定有自己的独得之秘。记者先后采访了刘晓庆的十多个同事、朋友包括对手,各人的描述视角不一,但大多数人都谈到了她的“不甘居人后”、“争强好胜”、“凡事争第一”的强悍个性和人生态度。
从1975年拍摄《南海长城》开始,陈祖荣就开始了和刘晓庆的交往,在那个时候,“她就要出名,要奔”。主演过《苦菜花》等影片的女演员杨雅琴参加了国宴,刘晓庆就私下说:“加油干,吃国宴。”
男主演王心刚当时已是全国有名的电影明星,所到之处,人人瞩目,刘晓庆不服气,“我一定要超过王心刚”。
关于自己的性格,刘晓庆自已在书中早有分析,“我就想做中国演员之最’”,“从来我就喜欢‘最’这个字,我终生都会去追求这个字,我希望成为‘最”,我认为我应该‘最’,不然,这辈子就白活了”。歌唱演员江英和刘晓庆是近20年的朋友,她们在一起交流过这个话题,刘晓庆说:‘认这一辈子就应该多方面发展,当演员我得了最高奖,演员里面我第一个写书,电影之外我还能表演歌舞,电影拍够了,别人都下海,我也要下海尝试。”
个性解放:追求幸福和自由
刘晓庆有过不少名言,流传最广的大概要数这一句:“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像人们熟知的那样,刘晓庆有过几次婚姻,还有过好几任男友。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离婚还是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而刘晓庆是“文革”后中国电影界第一个公开离婚的女明星。
她也许痛苦过,困惑过,但从那以后,刘晓庆说出了许多在当时让人震惊的话,她勇敢地追求个人幸福:“我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凡人,我不愿意过虚伪的生活,我愿意正大光明地宣布我之不爱,去寻找我的所爱。”对待生活,她主张“不要荒废人生”,“要享受生活”,对于婚姻和爱情,她说;“没有爱情,婚姻就不存在”,“只要有爱情,有没有婚姻不要紧”。就在今年3月,为电视剧《火凤凰》到杭州做发行,年已51岁的刘晓庆还讲出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女人,有男人在追求自己,我感到自己会更美一些,更自信一些。”
刘晓庆主张女性解放,有些观点甚至还有女权主义的味道,比如;“反正我不喜欢婚姻,也不想再结婚了,既然不想结婚,我也不要对方离婚,在一起开心就好”。“可以同居,不要婚姻”;“谁离了谁都能活”;“不要相信天长地久,永远不要相信永远”。
刘晓庆的一些女性解放观点,几乎是向这个古老国度深厚男权传统的一种挑战。她的一些话,即使是放到今天,仍会让一些人不舒服,在那个年代中讲出来,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而它对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起到的是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新财富观:“金钱和富有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
刘晓庆的“离经叛道”,还表现在她公然追求财富的态度和行为上。中国人讲究“君子重义轻利”,以谈钱为耻,“士农工商”,商贾阶层在社会各业中排名最末,但刘晓庆很早就意识到这种财富观的不合时宜,她说:“在现代社会,金钱和富有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我们不要躺在国家身上当包袱,要自己奋斗,用双手去获得财富”。
她的几本书中,有一处必然会被浓墨重彩地写到:贫穷给她带来的苦恼和困惑。因此,当“走穴”之风兴起时,刘晓庆很快就加入到走穴大军中去。她还有了句新座右铭:“每一分钟都要用来挣名挣利。”不光自己信奉,还不断灌输给周围的演员。最初只是当演员,后来刘晓庆又当起了“穴头”,亲自组织演员到处演出,她有一个外号“大猫”,就是当“穴头”时落下的。据说,刘晓庆迄今还保持着一个无人可及的“走穴”记录:一个月演出场次最多,达到150多场,最高一天演过8场。
应该说,刘晓庆是演艺界较早看到商业主义大潮兴起并主动投身入内的人土之—。在1980年代,她赚钱的主要方式还只是“走穴”,并因此留下了她个人最早的逃税漏税处罚纪录。到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下海”经商成为一种潮流,刘晓庆开始组建公司,广泛涉足房地产、影视、化妆品等十多个领域,即使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众多实业项目已销声匿迹,刘晓庆还能凭借影视制作将自己的公司运作下去。“帝、后心态”:从自信到自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刘晓庆凭着自己倔强的个性和不屈的个人奋斗,一步步走到了中国影坛的顶端,但是当她这种自强自信的个性发展到另一端——自高自大时,她的性格也就成了既帮她又害她的双刃剑。
1990年,刘晓庆曾以名誉权被侵犯为由,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原成都军区记者站记者羊慧明告上法庭,此案当年在法院的主持下以双方和解而告终。作为一名曾与刘晓庆打宫司的当事人,羊慧明一直在研究刘晓庆的真实心态,近日,本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采访了正在美国的羊慧明先生,他认为:“刘晓庆‘敢争天下第一’的个性,在明星崇拜文化的催化下,再加上早年的迅速成名,极易演化成类似‘帝、后’的心态:高高在上,俯视人群,谁也冒犯不得,法律面前也不认输。”
记者采访了不少她的同事朋友,不少人表示:刘晓庆喜欢人以她为中心,围着她转,喜欢听恭维话。
刘晓庆与新闻界关系之恶劣,众所周知,近十年来,有关刘晓庆的新闻大多是负面消息。除了前文提过的原因外,一方面是受名人声名所累,成了名肯定要受传媒追踪的困扰;另一方面也与刘晓庆不尊重记者工作有关。几个二十年前就与刘晓庆有合作的演员告诉记者,当年刘晓庆在片场间隙,常有记者想上前采访,心情好时,刘晓庆还说两句,心情不好,理都不理。
刘晓庆自已也反思过与新闻界的关系,“最早在我默默无闻、急于要介绍自己时,我承认是这些报纸、这些新闻兴风作浪,把我乔装打扮推向了市场”,到她成为大明星后,“也许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木已成舟’,记者对我的作用已不大了,就像国有企业的服务员由于顾客太多服务态度不好一样,我也日渐烦躁,态度越来越恶劣”。
就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生活中的刘晓庆不无优点:极为孝顺父母、重视友谊,但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个性又很容易伤害到他人。
将来一切尘埃落定时,肯定会有人研究刘晓庆诸多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在很多人看来,她总想扮演强者形象,事事总要高人一头的强人心态是个重要动因。如果说,她早期主张个人奋斗、个性解放还符合潮流,她的争强好胜还能被理解成有个性,到了90年代,当民主平等意识已成为大众社会的共识时,她这种个性很容易就构成一种俯视众生的心理侵犯,招致大众和新闻界的反感和抵触。
想当亿万富姐:隐患就此埋下
如果刘晓庆还在老老实实地拍影视,这种口无遮拦的个性大不了只是让报纸多说几句不好听的话,从90年代初开始,“我认为电影演员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桩事业”,不甘居人后的刘晓庆纵身跳入商海。
这是刘晓庆的失误所在。商海何其凶险,有多少人穷心尽智尚不能发财致富,何况—心多用的刘晓庆。可她不管不顾,一头扎下去,同时涉足房地产、影视、食品、美容保健等多个领域,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几年时间办起了20多家公司。其结果大家都知道,大多数项目都已寂静无声。就以房地产来说,90年代开始做房地产项目的企业多如过江之鲫,但最后能挺过来的只有高手,市场不认明星,刘晓庆早就不提她的房地产了。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令刘晓庆身陷看守所的主要原因,与这一时期她的经营活动不无关联。
仅举—例。1994年,晓庆化妆品公司与村办企业徐州某化妆品厂签订合同,合作生产化妆品,产品生产出来了,晓庆公司却一直拖欠对方加工费54万元不付,同时还拖欠江苏前八段集团借款40万元不还。1996年,晓庆公司被这两家企业告上法院,一审二审都被判败诉。但6年过去了,尽管当地法院多次到北京强制执行,但晓庆公司采取种种手段,一直拒不执行法院判决。
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本案原告代理律师、徐州光亚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伟,据他介绍,近日他们正准备再次到北京,请北京的法律专家论证,在目前对公司财产执行不了的情况下,能否转而对刘晓庆的个人财产进行强制执行。黄伟说:“仅仅从我代理的这两件案子来看,刘晓庆就已涉嫌刑事犯罪,原因是:一、涉嫌虚假出资注册公司;二、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法律判决、裁定。”
还有没有别的类似案件,这里我们不作评论,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判断,6月20日刘晓庆被刑事拘留,7月24日被依法逮捕,表明司法机关已掌握了刘晓庆涉嫌刑事犯罪的相关证据。
刘晓庆过去的个人法律顾问、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顾问曹星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论说:“刘晓庆的这次事件,主要原因有几个,首先就是自我定位错误,不想只当电影演员,要做亿万富姐。”曹星曾当面劝说刘晓庆:“把自己说成‘亿万富姐’,会让你的影迷寒心,‘亿万富姐’,怎么也比不上‘人民艺术家’这个名衔有价值。”
“刘晓庆要出事,是迟早的事”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这一次刘晓庆真的被判有罪,那么首先应该反省的就是她自已。
早在1989年3月8日,青岛市税务局市南分局向刘晓庆开出了“税南地字第003号”“税务违章案件处理通知书”,认定刘晓庆偷漏个人调节税18万多元。1989年10月4日,市南分局作出新的处罚决定,认定刘晓庆有偷税漏税行为,此外,关于关键的28万多元的“赔偿《西太后》摄制组损失费”等问题,“另将继续审查”。
13年前的处罚结果,白纸黑字,历历在目。刘晓庆自己也深知厉害,“离婚是与老百姓作斗争,偷税漏税是与国家抗衡”。
记者从多方采访得到的信息分析,对此次被捕刘晓庆早有思想准备。早在今年5月刘晓庆妹夫及前公司会计被抓不久,就有人问她:“税案怎么样?干万不能出事。”刘晓庆的回答是:“现在很难说了。”
从6月中旬到她被捕的前一天,刘晓庆“少有”地每天到她亚运村的公司上班,亲自剪辑她公司刚刚拍完的电视剧《洛神》。“把带子剪出来,发行了,就能变成钱,可以抵罚款”。6月19日下午,她对一位到公司登门看望她的朋友说。据说她还说了一些别的话:“情况很糟了”,“我确实逃了税”,“也许真要判刑”,“要罚5倍吧”。这个时候刘晓庆显出了她的强人本色,她反过来安慰这位朋友:“没事,在里面我照样锻炼身体,看书,出来还是我刘晓庆。”
有熟悉内幕的人告诉记者:在中国拍影视剧,逃税漏税现象并不少见。常有这样的事发生:片子刚刚拍完,剧组还没有解散,会计账目就已被撕毁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刘晓庆再次涉嫌逃税就不奇怪了。
有人说:“刘晓庆要出事,是迟早的事。”就记者的感受而言,重读1983年的《我的路》和1995年的《我的自白录》,十二年的时间、刘晓庆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当年那个有几分野性和生气又有几分谦逊自省、倔强奋斗的川妹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高在上谁也不能冒犯的‘大姐大”。
不管刘晓庆这次能否涉险过关,在记者看来,“刘晓庆”作为一个时代关键词的符号意义早已结束了。刘晓庆之于时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980年代前期,到了90年代,刘晓庆的露面,更多是与负面报道联系在一起。从传播的角度而言,刘晓庆已经从一个个人奋斗成功的典型变成一个无法正确自我定位的笑料,一向争强好胜的刘晓庆终于没能赶上时代的脉搏。
关于刘晓庆的未来命运,媒体早就在作预测,有的说她精神很不稳定,头发也白了;有的说她是“一棍子打不倒的”,还能走向舞台,还会有自己的事业--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羊慧明说得好:“刘晓庆若能经受住从云端跌落深渊的巨大落差的打击,已经是了不起的历练,至于她将来如何,我们没有必要再以她还能演多大的戏、能赚多少钱来论成败。”“即使她能再度轰轰烈烈,也希望她再也不要回到云端之上--那是害她。”
很多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多年来,刘晓庆过得幸福吗?她自己说过:她很幸运,一直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也有她的密友告诉我,对于晚年生活,刘晓庆曾用几个“老”字做设想:老友,能不戴面具,在一起聊天讲真话;老伴,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爱自己的哪伯自己不爱的老伴,安安静静地过日子。我们相信这是她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可是,她还有机会吗?
刘晓庆语录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我就想做中国演员之最”,“从来我就喜欢‘最’这个字,我终生都会去追求这个字,我希望成为‘最’,我认为我应该‘最’,不然,这辈子就白活了”。
“每一分钟都要用来挣名挣利。”
“我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凡人,我不愿意过虚伪的生活,我愿意正大光明地宣布我之不爱,去寻我的所爱。”
“没有爱情,婚姻就不存在”,“只要有爱情,有没有婚姻不要紧”。“反正我不喜欢婚姻,也不想再结婚了,既然不想结婚,我也不要对方离婚,在一起开心就好。”“不要相信天长地久,永远不要相信永远。”
“在现代社会,金钱和富有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我们不要躺在国家身上当包袱,要自己奋斗,用双手去获得财富。”
“我认为电影演员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桩事业。”
“离婚是与老百姓作斗争,偷税漏税是与国家在抗衡。”(记者万静波实习生曾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