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得沸沸扬扬的《射雕英雄传》开拍没几天,近日又连连爆出“新闻”:才拍了一天便称“停拍”,原因据说是“风沙太大影响画面美感”;紧接着又传来“周迅意外辞演黄蓉”的消息,随即制片人再站出来“愤然辟谣”……大有“吆喝”声一阵高过一阵的架势。当前愈演愈烈的影视炒作之风已经引起观众的普遍反感和不满,一些观众和读者向记者反映自己的看法,并质问:“这究竟是拍戏还是作秀?”
自打传出内地要拍《射雕》的那一天起,围绕着该剧的各种传闻就连篇累牍地频频见诸于各种报刊,随意打开一个网站,都可以看到数百条与此相关的消息,仔细看看,其中并无多少“货真价实”的新闻:从最早的拍与不拍、由谁来拍,到男女主角郭靖、黄蓉的扮演人选,几乎把眼下正走红的男女明星们都过了几遍,兜了一大圈,结果还是半年前就定好了的演员。主角炒遍了,配角再跟进,杨康、穆念慈、欧阳锋、梅超风、郭靖他娘,随后又盯上了黄药师和南帝,真的是“一个都不少”。实在没啥写了,又故弄玄虚地“抖露”出“金庸为啥偏爱李亚鹏演主角”的内幕,是因为“李亚鹏的相貌与年轻时的金庸长得特别像”,就连李亚鹏本人听了都哑然失笑。人们不难发现,这类消息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今天甲这样说,明天乙必会跳出来那样说,一正一反此起彼落,频繁的“爆料”与“辟谣”轮番登场,不管谁真谁假,反正有一个目的肯定是达到了:要让人们不记住《射雕》也难!
由于影视剧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炒作之风也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一部影视剧筹拍时为“圈钱”需要炒,发行时为吸引买家也需要炒,播出时为招徕广告商还是要炒,有人冠之以“注意力经济”。这种炒作之风使得不少创作者不把精力花在如何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上,而热衷于制造市场“卖点”,传播子虚乌有的“绯闻”。如《皇嫂田桂花》拍摄时惊爆的所谓“刘晓庆私生女”绯闻;《明星制造》播映前炒出的“裸照风波”;《幸福时光》的“网上选角”,以及导演孙周与巩俐合作《漂亮妈妈》时也被造出绯闻等等,无一不是为了吸引公众视线,制造轰动效应。
毋庸讳言,在当前传媒的白热化竞争中,不少媒体也为这股“恶炒”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传媒为了抢市场,到处捕风捉影,随意想象编造低俗无聊的“八卦新闻”,有的甚至不惜降格为“狗仔队”,如《花样年华》放映时,有的小报不去关注影片的艺术个性,也不评说它的创作得失,却专门去跟踪梁朝伟、张曼玉有几个小时单独呆在宾馆,以此推断两人是否真有“地下情”。甚至有传媒为利益驱使,与制作商“共谋”联手策划“造假”,今天爆出“绯闻”,明天到处转载,后天有人辟谣,最后当事人出来澄清,结果是片子炒热了,钱也赚进了腰包,被愚弄的则是读者和观众。
面对影视市场的商业化竞争,炒作其实是把“双刃剑”,影视剧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适度的宣传推介,实事求是的评价引导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恶炒过了头,伤的也是自己,像《蓝色妖姬》、《侠女闯天关》、《明星制造》等片播出后遭到观众冷落就是明证。《笑傲江湖》招来一片骂声,很大程度上也是过分炒作惹的祸。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还是应该多在艺术创作上下力气,“功夫在诗外”的急功近利态度是不可取的。而对于媒体来说,更应当加强自律意识,不要为哗众取宠而亵渎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