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语片来说,本届柏林电影节是近几年最寂寥落寞没面子的一届,因为今年的中国电影竟然没有一部影片杀得进竞赛单元,拿本报的话说,“全军覆没”,更可悲的是,回头一想,还真不是人家没眼光,2001年的华语片还真拿不出一部半部出来和人家《美丽的思想》放在一块儿争。
《大腕》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文化的区域性太强,外国人根本理解不了。这个道理就像为什么电影剧《浮华世家》可以拿到中国放,但是《东伦敦人》却不能一样,《东伦敦人》像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的东东,翻译就算是吐了血也完全没有用。外国人怎么理解《大腕》中“VCD超强纠错”那一段笑话?把《大腕》拿出去和人比,又会重蹈陈露当年在冬奥会上滑《梁祝》,外国人一头雾水,只好冲着文明古国的面子给个铜牌的虽荣犹败的闹剧。这回外国人学乖了,不再把不是一类的东西放一块儿比。
从这一点讲,《大腕》想要重现《卧虎藏龙》奇迹,难。这是柏林第一郁闷。
柏林第二郁闷是张艺谋,《幸福时光》是一大昭然若揭的败笔,居然还拿去和《天堂》一块儿放。柏林喜欢张艺谋是出了名的,1988年一部《红高粱》将张艺谋的艺术生命“刷”地一下截然分成两半,2000年的《我的父亲母亲》又再捧银熊,算是柏林有眼光,尤其是第一部,堪称柏林影史上的佳话。但是对《幸福时光》的迁就,就勉强得有些丢格,《幸福时光》的入选,不是张艺谋的荣,却是柏林之耻。郁闷。
第三郁闷是李欣的《花眼》入选非竞赛单元。《花眼》和《大腕》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作品,凭什么把这两部水准相差那么远的作品相提并论。《大腕》是2001年内地导演最出彩的作品之一,票房、艺术成就、阵容都是数一数二的,《花眼》则显然是小圈子里的,带有不成功的实验性痕迹的没有影响力的小制作,如何能比?柏林若不是没眼光,怕就是脑子有病。
柏林的“脑子有病”早有例证,1993年的“金熊”给了《香魂女》,让万千影迷笑掉牙,柏林几乎从此威风扫地;1995年又给了《红粉》一个视效“银熊奖”,再吐血两口;1996年严浩的《太阳有耳》(最佳导演银熊奖)也不能服众。柏林的评委怎样评奖?这个谜直到去年谢飞亲自去柏林选片后才被揭开:“曾经拍过著名艺术片《天堂影院》的意大利导演汤那度送来了新片《麦丽娜》(Melena)参赛,是个很好莱坞式的制作,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它在初评中被评委们说成‘无聊,浪费金钱’。”再比如去年的参赛片《巧克力》,“讲的是一个漂亮的寡妇在宗教禁食主义控制的小镇上开了一个华丽的巧克力店,神话般地战胜了一切陈规的温馨喜剧。它却被评委们异口同声地以‘做作、虚假、无聊、恶心;大公司、全球化的商业产物’等等给PASS了,完全不顾放映现场一般观众的狂热鼓掌和光彩照人的明星比诺什到场引起的轰动。”这就是柏林?(窦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