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贺岁导演"冯小刚:每年12月是我的电影节(图)
| 2001-11-30 13:44:29 南方都市报 |
本报昨日报道了今年底及明年国产大片与国外大片的实力指数,作为入世的第一年,国产电影能有几部与引进大片相抗衡,其中最令人期待的除了张艺谋的《英雄》外,就数冯小刚的《大腕》了。本版今日抢在该片正式公映前夕,刊登导演自己对影片、对票房、对贺岁市场的深入分析。究竟这部冯小刚贺岁三步曲之后的大作有什么盼头,能否与进口大片放手一搏,这一切都令读者满怀期待。 谈风格假正经的喜剧 问:作为贺岁片,《大腕》是否承袭了你贺岁三步曲所形成的轻喜剧风格? 答:我想我还是要让观众清楚,《大腕》是《大腕的葬礼》的简称,这在电影上是看不到的。我确实觉得“大腕”和“大腕的葬礼”是很不同的两个意思。《大腕》是一部以娱乐为目的的商业电影。同时我觉得《大腕》也是一部讽刺喜剧。另外,《大腕》还是一个从现实生活里面脱开出来的故事……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它是一个正剧。尽管它有非常荒诞不经的情节、故事,但我觉得它和现实生活就是一墙之隔,它就是现实生活的一个倒影。这里面人物、嘴脸、关系,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你会觉得这就是经常看到的那些人,他们做事的想法,包括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它也是非常写实的一部电影。但同时它又是假正经的戏,就是以假正经的方式做的一个喜剧。抛开《一声叹息》这样的悲剧,假正经在我的片子里是一贯的。我觉得假正经是生活中的一种状态,生活中有些假正经的人,你看他干的是一特别扯淡的事,但他完全不是用扯淡的口吻跟你说的。这种人,这种状态特别有意思。其实观众更喜欢看点假正经的东西。谈困难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问:在拍《大腕》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拍这个戏时最难的地方在写剧本,当时感到有很大问题。因为这部戏的最初创意是从细节开始的:咱给大明星的葬礼给卖喽?是从“卖”上入手,觉得这有意思。进而想到都是有意思的情节。但这个意思在于:把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觉得对一个商业片来说也是这样。商业片是什么?商业片是靠什么来吸引观众?实际生活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一种智慧,我觉得是这部片子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就围绕着怎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做文章。这个特别难在哪儿呢?因为不是所有的不可能都能把它变成可能。还有一个就是:也不是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之后就有意思。谈贺岁12月是我的电影节 问:是不是可以说《大腕》跟你前三部影片相比,虽然都叫贺岁片,但品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答:从《大腕的葬礼》这个名字上我想就和《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甲方乙方》这种4个字的不一样。我觉得它应该是《甲方乙方》的回应,而不是后来那两个。但《甲方乙方》也是得益于王朔,《大腕》最终使我能够拍成,是得益于刘震云。刚才说“大腕”与“大腕的葬礼”意思不一样,《大腕》就是概括的,省略的。发行方要发贺岁片,所以要改名,但以我作为导演的意图,只有《大腕的葬礼》才能概括,这个片子市场与导演方面实际上是有个隔阂的。观众会说,大过年的你弄个葬礼。我也说不上受什么委屈,如果不是贺岁片,我想我会坚持用《大腕的葬礼》的名字,放在贺岁档呢,当然我也愿意享受票房特别高的乐趣。每年12月,我都过一节,我的电影节就在12月份。是观众掏自己兜里的钱给我做了一个奖杯。那这样的话,牺牲“葬礼”也无所谓。谈演员葛优贡献最大 问:拍了三部贺岁片都是葛优主演,中间有《一声叹息》不是葛优了,但现在又拍,又是葛优,能不能说冯小刚的贺岁片是离不开葛优的? 答:我觉得中国观众产生想进电影院的愿望、想花钱买票,都和葛优这个演员的魅力有很大关系。我们的贺岁片也确实借了葛优很大的势。反过来呢,我们也没有给葛优拖后腿。也是不断地在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地做出不同的东西来,对葛优也是有好处的,这是互利的。但我觉得葛优有一个特别不容易的地方,他和傅彪不一样,傅彪抖点机灵儿就占大便宜,因为是新人,他是刚被大家知道的。新鲜的面孔,大家会觉得有意思。葛优是大家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他光靠抖机灵也不行。他再抖,人一看你还是那个。或者是他演《活着》那样的角色————反差大的才行。要特别大,实际上他每一次都有一些变化,只不过这个变化不像一个新人那样显著。 问:你这次拍贺岁片《大腕》的三个主要演员里,除了关之琳,你觉得达到导演要求的是谁? 答:葛优和唐纳德是我剧本里想达到的,英达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他英语好,你让他装孙子演也可以,让他再出来一点也可以。英达是个非常好的演员,我觉得他演戏比做导演好,你看他的《霸王别姬》演得多好。一说到中国的男演员,很多时候漏了他,其实他在演员里是非常独特的。(罗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