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琼瑶与勋姨临别时为姨妈佩戴项链的情景 |
袁晓园(左一)赴台时与妹妹及 琼瑶夫妇 |
琼瑶母亲(左一)童年时与父母、弟妹,中间略胖女孩为袁行正 |
|
|
琼瑶曾外祖母寿辰时全家合影, 中间老妇人为袁曾氏, 怀抱婴儿为天津作家袁静 |
琼瑶夫妇看望勋姨全家 |
7月15日,本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亲属细述琼瑶家庭佚事”的文章,讲述了琼瑶与亲属之间发生的质朴的亲情故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但随后有某媒体发消息认定我报文章内容为失实的“穷聊”,本着实事求是的新闻原则,本报记者对文章所涉及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进一步追访,令记者感到惊喜的是本报不仅报道属实,而且还意外发现“琼瑶童年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在地下党的活动站渡过的”。
旧事新说谈勋姨
琼瑶女士在给姨妈的信中曾深情地回忆:“泸南中学与我渊源至深,曾有我儿时的记忆,曾有我童年的欢乐。”擅长编故事的琼瑶直到现在也没想到,这所泸南中学就是在中共南方局组织部的指示下,为掩护中共川南党的地下斗争而开办的。当年党在泸州的革命斗争由衰弱到大发展曾经经历了重大转折,转折点就是由于共产党人创办了泸南中学。
记者从琼瑶女士亲属提供的史料中得知,琼瑶的姨妈袁彬(又名袁行勋)是地下党员、姨父刘国瑞是原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助理。皖南事变后,中共泸州地下党遭到很大破坏,代理泸州中心县委书记的郭福裕被捕叛变,不少党员入狱。党再派欧汝钦(《红岩》许云峰原型许明德的入党介绍人)任泸县中心县委书记,欧汝钦接上了从外地转移回泸州原籍的刘国瑞、袁彬夫妇的组织关系。1944年,根据党的指示,刘国瑞、袁彬夫妇创办了泸南中学,《江姐》原型江竹筠的入党介绍人戴克宇也在该校任教。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袁彬特意让姨父、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约请冯玉祥将军作名誉董事长以加强学校的社会地位和信誉,冯将军欣然应允,兴致勃勃为袁彬、刘国瑞题词:木兰女,早从军,秦良玉,是奇人,保卫国家皆忠贞。
开学后,袁彬主要负责统战工作,争取到不少泸州上层人士,包括叙泸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张亦若(后来参加共产党),合江县长徐兢存等。袁彬忙于开展地下工作期间,7岁的琼瑶随父母投奔到姨妈家。
解放后任成都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的袁彬95年在回忆录中写道:45年,三姐(指袁行恕)一家辗转来到四川,衣食无着,我便力邀三姐来泸南中学教书。琼瑶日后认为在泸南中学一年多是她孩提时期最美好的时光。46年初,三姐临盆,急切间无法寻医,二十多岁的我权充产婆,一边哭一边忙碌,生下的便是琼瑶的小妹。47年,我和丈夫为三姐夫妇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以筹措他们去上海的费用。88年5月,走遍世界的琼瑶回内地探亲,阔别四十载我们才得以重聚,相拥流下了悲喜交集的眼泪。
琼瑶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泸南中学的记录:“经过了那么惨烈的一段‘逃难’,我们在泸南中学定居下来,真像到了天堂。在我记忆中,那一年真是快活极了。母亲的学生们,都成了我的大哥哥,这些大哥哥们会带着我玩,教我养蚕,把我扛在肩上去采桑叶,带我到河边去捡鹅卵石……我童年中失去的欢笑,在这儿又一点一滴的找回来了。也是在这个时期,母亲忽然发现我对文字的领悟力,在惊喜之余,开始教我念唐诗。我也初次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开始兴奋的在文字中找寻乐趣了。”
小姨是琼瑶影视创作“启蒙人”
相信许多观众对电影《三毛流浪记》中那个因不能生育而收养三毛的“胖妇人”印象颇深,她的扮演者就是琼瑶的小姨林榛(又名袁行正)。
琼瑶亲属告诉记者,林榛二十岁出头就参加了上海话剧社,和赵丹、金焰等人一起演出曹禺的《北京人》、《雷雨》,她常常拿一些招待券赠给家中的亲戚。1947年,琼瑶随父母到了上海,她感到最快乐的事就是经常去戏院看小四姨演话剧。看完话剧回家后,琼瑶就梦想能当一名戏剧作家,而且付诸行动,居然写起剧本来。由于不会分场,她干脆写成“独幕剧”,那时她还没有写作多种人物的功力,于是全写“双人剧”,好长一段时间,琼瑶乐此不疲。她拿给父母看时,父母一个劲的笑,因为她的取材,全是父亲与母亲间的“对白”,所谈的问题,全是逃难时的点点滴滴。琼瑶的这些“剧本”,当然没有发表和演出过,但这最初的演习,却预示着一个天才剧作家日后的诞生。
关注琼瑶因亲情
对于被某媒体暗指“想沾琼瑶的光,借她出名”,琼瑶接受采访的亲属们只是付之一笑,要求记者在今后的文章中尽可能不提姓名。他们一致表示“接受采访是出于对媒体的尊重,谁也没想借琼瑶出名,如果要论名气,与其他家族成员比起来琼瑶只是‘小字辈’;论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琼瑶更是望尘莫及。”
此前根据琼瑶亲属的叙述,金庸的堂姐查女士嫁给了琼瑶的舅父,记者联络到查女士时,恰巧她正在收看《还珠格格》,这位77岁的老人退休前是北京东城区某中学的教师。
关于与金庸的关系,她更正说,她比金庸年龄小,应是堂妹。此前,老人已看到涉及到她和金庸、琼瑶是亲戚的文章。老人评价说文章的说法没错,但老人表示不想与金庸、琼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说:“我生活了这大半辈子没靠任何人。我和我爱人的脾气都是这样直,其实1988年琼瑶来北京时我们只是通过几次电话并没见面。琼瑶邀请我们去建国饭店,而我爱人觉得,虽然他只比琼瑶大十岁,但他是舅舅,琼瑶应该来看他,怎么能舅舅去看外甥女呢?于是他推说自己身体不好就没去,琼瑶从我爱人这儿打听到勋姨的下落,转天她就去四川了。同年我爱人去世了,后来琼瑶又到内地,说要来探望我,谁知她母亲去世,她就马上赶回去了,又没见成。”老人表示,自己不想生活受扰,也不愿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飞来飞去”。看电视剧是查女士生活的一大乐趣,她也喜欢看《还珠格格》,她对该剧的评价是挺“闹”的,但她真正喜欢的原因却是因为有一股浓浓的亲情在里面。
琼瑶一家于1949年离开内地,与亲友失散了40年,她是怎样取得联系的呢?百岁老人袁晓园是琼瑶母亲的大姐,她没有儿女,在南京与她的外甥严敬(他同时兼任袁晓园秘书)生活在一起。记者拨通她南京家中的电话时,老人刚刚参加社会活动回来正在休息,严先生代为接受了采访。
80年代琼瑶作品风靡内地时,严先生周围的人都对他说“咦,你们家不就是琼瑶的亲戚吗?”他听了感到迷惑不解,因为从来没听父母说过这事,问起来时,父母也只是笑而不答。袁晓园回北京定居前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工作,一直与妹妹袁行恕(琼瑶母亲)有联系。
1986年琼瑶的父亲陈致平首次来内地,陈致平拜访袁晓园的同时也理顺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于是亲属之间开始恢复40年前的联系,此后严先生多次随姨妈赴台看望琼瑶一家。(本报记者 冯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