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回暖得很晚,但中国电影界却被电影产业化的号角召唤得沸腾起来。在这一大背景下,“电影分级”的话题也被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在两会期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黄健中、滕文骥、张一白、张元、路学长、冯小刚等各路知名电影人纷纷加入了声援的行列,网上公众调查亦表明:九成以上的人支持中国电影走“分级制”道路。 无论是从电影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还是从中国电影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给电影“分级”都是大有必要和势在必行的。但是,对于面临困难多多的中国电影来说,“分级”只是一个辅助性手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根本。那些一贯呼吁或支持“分级”的电影人或多或少都有创作遭遇红灯的经历,所以在头脑里总有那么一点借助“分级”规避创作中非商业风险的潜意识。事实上,中国电影不是仅仅靠“分级”就可以拯救的,“分级”的作用被电影人想赢得更大创作空间的渴望放大了。 “分级”无疑可以为电影发行放映环节中许多商业与道德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死结找到一片缓冲地带,由此也对电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定尺度的宽容。然而正如此次一讨论“分级”就引出关于“三级片”的话题一样,电影“分级”所带来的宽容度似乎是专门针对色情与暴力的,并不过多涉及作品的思想观念和主题表达。细数近些年来被电影审查说“不”的影片,几乎很少是因为裸露和血腥被拒于市场大门之外的。那么这些被要求“修改”的影片是不是在内容、思想上有严重的错误倾向呢?恐怕也不是事实。 诚如见多识广者所说: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制度,都没有无限度的创作自由。我想中国的电影人不会反对也没有道理反对电影主管部门的审查,但是他们希望这种审查标准化、透明化。要求“分级”就是要求电影审查在色情、暴力等表面形式上的标准化和区别对待。而电影审查在内容、主题和思想观念上如何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一个人一种看法,就不像“分级”这样简单了。我们的电影审查应该有详细的、刚性的、一目了然的明确标准,而且应力求避免随意性。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影人才能明明白白拍电影、理直气壮地走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而不用顾虑意外的投资风险,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与人才来共同打造“中国电影”这块辉煌的招牌。 所以说:电影“分级”是必要的,但仅仅有“分级”是不够的。“分级”只是依法治电影的部分体现,而产业化要求的是依法治电影的全部。(“分级”救不了中国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