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
上联:立德德高立艺艺馨立言言笑三立立身留芳
下联:相声声誉相面面慈相乐乐众天相相悲千古
横批:天马行空
悼词:
马老三立,天津人氏。生于公元1914年,七岁学艺,登台八旬,九十天年,天马行空,踏云西去。“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陶渊明《挽歌辞·其二》)今年相声艺界,料峭早春乍寒。马三立溘然仙逝的消息传来,让人悲痛不已。台上欢笑犹存忆,台下悲伤已放歌。
记得还在前不久,在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在观众连呼“三爷”声中,一身中山装的马三立按照一惯的风格,向四方作揖出场,还说“台上摆了这么多鲜花,真香啊,省得往后给我买花圈了。”场内回应的是观众的笑声。马老追加了一句:“真到那天,必须送真花,假的不行啊……”。没想到,一语成齑。从今往后,在天堂里会多一些笑声,而人间则多一分悲痛。不过,一生以说笑逗乐为业的马三立,耄耋之年,寿终正寝,在他的喜丧上,一定希望前来送行的人,以笑声相送,而不是哭送。愿大师在西去的路上,一路与鲜花和笑场相伴。
马三立的一生,是相声艺术发扬光大的一生。他的艺术人生,影响了相声艺术整整三代人。在当代人中,马三立与侯宝林的相声相媲美,为一代宗师。侯宝林的相声活泼明快,爽朗喜庆,而马三立的相声含蓄内敛,娓娓道来,逗哏捧乐,乐在其中,幽默感发自内心,细细品之,回味悠长。就拿马三立登台作自我介绍这样平淡的语言来说,他也能讲得风趣幽默:“我叫马三立!就是马啊,剩三条腿还立着呢——马三立!”全场哄堂大笑。大家都很喜欢他的相声中透出来的不急不躁,含蓄隽永的幽默。
在马三立的相声艺术上,彰显一代宗师的风范。他自幼向其父马德禄、兄马桂元学说相声,后来,又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周蛤蟆)为师,专攻相声。新中国成立前,马三立在北平、天津的市场、商场及茶社、剧院撂地赶场说相声,颇受欢迎。1953年他参加天津市曲艺团,1994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马三立1953年获天津市文化系统劳动模范奖状。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其中主要有:《相面》、《卖五器》、《蜡点灯》、《白事会》、《八扇屏》、《反八扇屏》、《窝头论》、《文章会》、《对对联》、《三字经》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猜戏名》、《似曾相识的人》等。多年来马三立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登台从艺80周年,是从艺时间最长的相声演员。
马三立也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他的相声艺术,都化作了笑声挥洒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天津,人们都把他当作“天津一宝”。就连他自已也说,“有一次,我去给人拜寿,打了个车,到地方了,司机不要钱,我非给,最后没辙了,我说你不要钱我就不下车,你这样就耽误我事了,我坐着不下就耽误你业务,咱就耗着吧。后来我和司机就推让,最后司机把我推下车,我硬塞给司机钱,人家把车开走了,把钱扔下了。所以我出门不敢坐出租车,人家不要钱。”这足见平民百姓对一代相声大师的敬重。
近几年来,有人说,相声艺术日渐式微,耳边已经听不到多少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东西。但是,一代宗师的风范让人永远怀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马三立“天马行空”西去,他留下的相声艺术,蕴含着汉语言的精华,饱蘸相声艺术的光辉,是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滴水。平民百姓的活着,无非是给这个平凡的世界添加了一个为生活而忙碌的身影,而艺术大师的背影,代表着一个时代艺术的形象。就象马三立,他走到西去的路上,瞻望他的背影,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景仰——因为他留下来的艺术,让平凡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充满了笑声。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挽歌辞·其三》)今天,北方普降瑞雪,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而西去的路上,我想,老爷子一定是在雪中含笑前行。在天堂登台上的第一夜,他一定还会是那样慢悠悠,但能让人回味很久的说道,“我叫马三立,我是来《逗你玩》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天马行空,景行之慕;逝远追思,音容难忘。(公子小白)
附:(马三立自题)
弟兄十二我行七
推倒四六二十一
祖传秘方太找乐
东北买猴乐不疲
包罗万象西江月
入木三分开会迷
老叟从艺八十载
江湖笑面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