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聊及演艺圈,友人冒出一句“戏子通天,自古而然”的话来,戏子通天固然可以找出许多例证,但显然更多的戏子是不能通天的。这话等于没说,不过却由此联想起技艺的等级同题。 一个箭无虚发的高手在众人前炫耀箭术,一卖油翁看了很不以为然,说只要功夫到了,谁都行。说罢以一铜钱悬置地面,然后翻倒油葫芦,但见油徐徐穿过钱孔,铜钱一点不湿。射箭的高手甚感羞惭。这很有点后来“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技艺之间本无高低之分。 仅就物理而论,这故事说得完全在理;但从社会学角度看,这道理却行不通了。战国名将李悝在魏国执政时,为实现“全民皆兵”目的曾想出一个绝招,他规定,凡民间百姓打官司,以射箭准者胜,结果“国人皆习射,日夜不休”。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练习油过钱孔的绝技?那不是神经出了毛病么。 “四人帮”发动“儒法斗争”,曾把李悝列为法家人物,但这“法家”竟能想出这种不择手段的歪点子,可见急功近利、实用主义在当时达到何等地步。旧谚“一招鲜,吃遍天”,林彪的“急用先学,立竿见影”都是有很深渊源的。 “太平盛世”,技艺的命运要好一点,据说汉代“百戏”盛行时,曾为各类艺人入仕提供了良机。比较著名的例子有,汉武帝时,李延年以擅长音律当了乐官--协律都尉,这协律都尉就是临时设立的官衔。《盐铁论·除狭》还记载:“今吏道壅塞而不选……戏车跃鼎,咸出补吏,累功积日,或至卿相。”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量技封官”,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能谋个师长、旅长……干干。皇帝要快活,总要豢养一批艺绝之人。 这其间自然还是会有很大差别,比方皇帝在众多乐器中更喜欢喇叭,拉二胡的就很难当上宫廷乐团的团长。皇帝也是人,是人谁还能没个偏爱嗜好,所以皇帝凭个人嗜好“量技封官”是一点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实事求是地说,艺人几乎不可能为“通天”才去学的。事实上,艺人是凭一脚绝活还是一手绝技“通天”也完全不可预料。虽然人人皆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说,但学精一门技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即使是旷世奇才,也不可能学棋三天就能达到棋待诏的水平。既然如此就得有点随遇而安的心态,能有卖油翁洞察物理的卓识和超然的心态自然更好,原无决意讨好某个特定对象的打算,更不自以为有什么了不起,不过自得其乐罢了。 但事情是明摆着的,这世上卖油翁总是很少的。更不用说像阿基米德,屠刀架在脖子上了还请求刽子手暂缓下刀,让他把一道几何题做完。忽然想起有人曾说,中国古代的应用技术很发达,科学思想却很落后。不知与“卖油翁”太少是否有关?而这个卖油翁是否实有其人都要存疑。 选自《天地间》256-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