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表示:“我只能做品质电影,始终相信内容为王,这才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
搜狐娱乐讯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凯歌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称,如果电影行业变成了一个金钱游戏场,要出现精绝影片就比较难了。作为创作者,他认为要坚持作为个体进行创作,不能一味迎合、讨好和取悦市场。
★新闻内存
去年电影票房达457亿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3.72亿,同比增长8.89%。200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不足10亿元发展到457亿元,时隔14年,中国电影票房翻了47倍,跃居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第二位。
同时,去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银幕总数已达到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专家预测,到“十三五”末,中国电影年票房将达1000亿元。以文化消费万亿级缺口带来巨大机遇,影视产业正成为资本追逐新风口。
声音
拍电影就应该潜心创作,沉到水底去,别老露面。含辛茹苦、痛苦万分、纠结彷徨,最后出的那么一点作品,那才是值得追求的。我只能做品质电影,始终相信内容为王,这才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凯歌
谈电影产业
硬件高超,内容还是短板
新京报:这两年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你觉得是何原因促成的?
陈凯歌:这个原因很明显。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时代。这个市场时代包括全国建成了四万块银幕,建成了多少座影城,观众人次等等这些数字。说老实话,这不太能说明什么东西。电影不是把人和事放在一个框框内,这事儿就成了。电影需要思想、艺术和技巧。我从事这个行业好多好多年了,到今天还在学习。
如果把一个行业变成了金钱游戏场,要出现那种因个人享受乐趣而创作出来的精绝影片,就比较难了。当电影人成为产业的一部分,那就离马戏团不远了。所有创作者要问自己的问题是,能否坚持作为个体进行创作,但并不是说个体创作就不顾及观众了。这中间存在落差。
新京报:有人说,中国电影发展到现在,不过“工业关”,仅依靠“都市爱情”“校园青春”这样的“轻电影”是不能与好莱坞抗衡的,更与电影大国地位严重不符。你怎么看?
陈凯歌:一个国家的电影要做强确实要过“工业关”,但别本末倒置,“工业关”不是电影的灵魂,品质才是。现在特别引以为傲的四万块银幕,就好像打了四万口铁锅,但是炒什么菜,这才是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我们不是造锅的,我们是炒菜的。现在出现的严重失衡的状态,硬件高超,比如imax、全景立体声都有了,但内容还是短板。
新京报:怎么弥补内容短板?
陈凯歌:你就是个拍电影的,就应该潜心创作,沉到水底去,别老露面,这没用的。有用的是含辛茹苦、痛苦万分、纠结彷徨,最后出的那么一点作品,那才是值得追求的。我只能做品质电影,始终相信内容为王,这才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谈电影受众
电影进步取决于能否出现叛逆的年轻观众
新京报:如今大批演员、作家做导演,票房都非常高,受众中,年轻观众的比重很高。制片人江志强曾提到:“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微博]的能力都超强,只是他们没有拍给现在18岁到20岁(的人看)。”你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以前能拍出《霸王别姬》这样的作品,时代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不是现在就拍不出来了,是“时者,势也”。可否理解为你觉得自己在当下有些不合时宜?
陈凯歌:我开始于一个非常注重艺术的电影时代,后来就好像星际的膨胀、扩大,恒星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文化的气氛逐渐稀薄了。我们的观众也不仅限于大城市的有为青年,而普及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范围更广,普及到对电影艺术没什么了解的观众群里面去了。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美国为什么能出一个塞林格,他能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并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年轻人反叛的圣经?电影真正的进步、多元条件的出现,取决于能否出现叛逆的年轻观众。我期待他们的出现。比如看了娱乐电影,会说哄谁呢,要看有个性的作品。在这个时刻到来以前,总得有人做点反潮流的事,因为观众不会自动改变。我不会去和别人做票房上的攀比。拍一个迎合、讨好、取悦的作品,对我来说就是逼良为娼。青楼一入深似海,何时才能从良?从不了了。
新京报:是否可以说因为资本更看重年轻人,于是很多人去为年轻人拍电影,拍给年轻人的片子越多,年轻观众越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陈凯歌:资本都是单向的,没有温情可言,最高利润都在年轻人那里藏着,其他人的需求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们电影在整个发展水平上还不均衡、不够健康。欧美国家、日本,有很多给中年人看的电影,正常应该是这样的。
美国的观众平均年龄40岁,中国观众的平均年龄是21.5岁。我特别遗憾的是,25岁以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特别是人到40岁左右,应该是最有生活经验、最应该看电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们哪里去了。我也呼吁一下,他们也应该回到电影院,这样创作能更多元一些,而不是只给非常年轻的观众拍。
其实观众也要经历很多影片的淘洗,慢慢地,不论是从艺术品位,还是对电影本身的认知,都会发生变化,我对这个有期待。到时候,大家就会知道什么是好,什么不够好,标准就立起来了。刚开始饿的时候,观众逮着什么吃什么,慢慢才会追求精细化。
谈“小鲜肉”
前辈艺术家要有反躬自问的能力
新京报:最近,文艺界小组讨论屡屡谈及“小鲜肉”,说他们耍大牌、不敬业。据我了解,你即将上映的新片《妖猫传》用了很多“小鲜肉”?
陈凯歌:我觉得他们说得大致上没错。光吐槽没有用,其实宋丹丹讲到,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很重要。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在我的组里没有发生过大家谈到的这些情况。
我们(前辈艺术家)需要有一点反躬自问的能力。我们对创作的态度是否做到了能够让年轻演员受益,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原来是这么一件事,从而心向往之,而不是一味责备年轻演员。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原来我们进了一个单位,就有人来传帮带,主动教育,现在年轻演员没有这个条件。我们作为前辈艺术家,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希望这些年轻演员真正进步,了解什么是演戏,为什么要演戏。人艺的墙上写着:“戏比天大”,就是说,演戏是有极大乐趣的,我们从事这个职业不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否则就不干这一行了。我们在提出善意、温和的建议的同时,也应该知道我们有什么责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