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曲》研讨会在京举行。 |
刘欢:音乐没有界限。 |
宋柯认为《中国好歌曲》不应该往小众音乐靠。 |
搜狐视频的市场推广中心高级总监张平豫赞同去“小众”说法。 |
搜狐娱乐讯(肖旋/文 李楠/视频)2月6日下午,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导师刘欢、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主席付林、恒大音乐CEO宋柯、栾树、马条、搜狐视频市场推广中心高级总监张平豫以及众多乐评人、媒体人和学者教授都参与了讨论。此次研讨会持续三个小时,从音乐发展根源、节目制作形态以及未来发展道路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尤其是关于“小众”和“大众”音乐的研究,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刘欢表示,“其实音乐不存在什么间隔和界限,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好的音乐和不好的。”
《好歌曲》是小众or大众? 刘欢:音乐没有界限只有好坏
此次研讨会的一大议题是关于如何推广小众音乐。但是这个议题一开始就被众多发言者给推翻了。宋柯认为《中国好歌曲》不应该往小众音乐靠,“当你把自己圈在地下音乐、小众音乐这个圈子的时候,你再往外突破就很难,这是个误区。成熟的流行音乐市场是多元化的,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受众平台就是大众的。”
乐评人科尔沁夫很赞同宋柯的观点,称这档节目跟小众音乐没有太大关系,“我觉得中国音乐市场慢慢会走入一个分众化的市场,各人听各人的东西,各个市场都有人来做。我们今年在节目中听到的绝大多数歌都还挺主流的,只是不同方向而已。刘雨潼的歌特别时尚,特别主流,主流到国际化了。马条的歌也是很好听的情歌,没有说是地下。去年的好歌曲有点像独立那面偏,但是今年我觉得整个架构特别成功了。乐评人卢世伟也认为不应该用小众和大众来对音乐进行界定,“任何歌曲如果放到大众的平台,经过检验之后都可能成为大众歌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虽不是音乐从业者,却对《中国好歌曲》非常关注。他表示,现在社会中,小众和大众一向是暧昧的关系。一方面,小众看不起大众,另一方面,又被大众所吸引。他认为《中国好歌曲》打通了小众和大众的通路,通过小众把大众给吸引了进来。
作为《中国好歌曲》的独家网络平台,搜狐视频的市场推广中心高级总监张平豫也赞同去“小众”的说法,“上周,搜狐视频主导了策划《2015十大洗耳进去抢先听 总有一首你最爱》,效果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直接从音乐内容出发,去掉标签,去掉符号,只做更易于大家接受的东西。”最后,刘欢也对这个议题进行了总结,他说:“其实音乐不存在什么间隔和界限,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好的音乐和不好的。”
节目下周将增新玩法 《24小时极限创作》挑战音乐功底
除了探讨《中国好歌曲》的节目概念之外,刘欢还提到了节目的新玩法——从下周五开始,将会出现限时的命题创作,选手们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导师的创作要求,以真人秀的方式表达出来。
栾树介绍,早在去年,他们就想到了这种新玩法,但是当时时间太仓促,直到这期他们的想法才得以实现,“我们特别想让观众了解音乐是怎样诞生的,让他们看到音乐人付出的艰辛和得到的快乐,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过程。”而学员们对于这种新的考验方式,大多都抱着积极的态度。马条仅仅2个小时就完成了导师的命题,直到现在还有些兴奋,“真的是真刀真枪凭实力,你有实力就往前走,不行就滚蛋。尤其是这个24小时极限创作,特别残酷。”
乐评人科尔沁夫说,虽然这种方式确实很吸引人,还是要考虑到观众是否能接受,“ 节目前面还是要做人的铺垫,如果没有人的铺垫,我挺担心观众是不是可以接受回到真人秀这个状态。不能完全由真人秀来呈现,否则跟整个节目的节奏和气质会有一点点差异。”教授张颐武非常喜欢这种形式,他认为时间最好再缩短一些,“我倒觉得可以把时间限得猛一点,就3个小时,24小时有大量冗余的时间,没有办法把这个创作过程表现得很充分。我这完全是探讨,我是一个观众,我觉得外行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省略创作过程,就要听结果,只重结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