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将播《四十九日祭》 |
搜狐娱乐讯 湖南卫视为隆重纪念12.13第一个国家公祭日,特别奉献的热血钜制抗日风暴《四十九日祭》即将于12月初登陆金鹰独播剧场。该剧是《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版,主要以审判的形式讲述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及日军进城之后49天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同为执导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作《四十九日祭》的导演张黎难免会被媒体拿来与同学张艺谋做比较,日前,导演张黎在谈及这两部作品的区别时也不忘为老同学点赞,“电影《金陵十三钗》代表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水平,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它已经完成了使命”!
曾称赞张艺谋为中国电影的旗帜 直言:“扛得很艰辛”
众所周知,张黎与张艺谋师出同门,都是北京电影学院78届摄影系的学生,那一届学生可以说是经过多年沉淀之后的一次人才的爆发。谈起他们当时的同学,张黎曾说:“创作,当年在班上什么样,到现在还什么样。”作为摄影指导,张黎一直活跃在一线,《大腕》、《天下无贼》、《夜宴》、《赤壁》均出自他之手,而作为导演,他的每一次出手也都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虽与张艺谋是同班同学,但张黎在电影界的亮相却有些姗姗来迟,直到五十四岁他才完成生平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让其成为“第五代导演”中最晚“出手”的导演。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黎也曾坦言体现在这一代导演身上最典型的内在动力就是“酷爱”,“一般人和张艺谋在一起是很受不了,他没有任何其他嗜好,除了电影还是电影。我自己也没有其他的爱好,从不唱卡拉OK,不泡吧,总觉得那时间浪费得可惜”。
早在十年前,张黎执导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军人机密》时,就曾称赞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的旗帜,但同学扛这面大旗却扛得很艰辛,“电影是一种商品,张艺谋正在努力地让观众回到电影院中来,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的坚持为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有时候影评人的评价不是重要的,票房说明了一切。也许现在你们感觉不到,但以后历史会留下这一笔,是他在中国电影最艰难的时刻挽救了中国电影”。
看过三遍《金陵十三钗》 隔空喊话张艺谋:“布景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早在2013年《四十九日祭》开机时,就有记者前去探访南京溧水石湫影视基地,之前作为电影版《金陵十三钗》的拍摄地,张艺谋一直对外严格保密,对于片中的教堂等主场景都只能在外观一大概而不能细窥。导演张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笑言:“以前的教堂其实就是一个外观,里面什么都没有,发生在教堂里的内景戏张艺谋都是在别的棚里拍的。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些内景都是我们新做的。”针对媒体最为关心的“同一个基地拍,剧版会用到哪些电影的场景?”,对此,张黎则大叹苦水:“张艺谋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全拆了,他太厉害了!”
“第五代导演”几乎都是“宏大叙事控”,只是张黎借电视剧这个载体把“宏大叙事”发挥到底,他善于从现代语境去解读历史,他看待历史的方式是“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特殊情境下催生的人类悲情”。《四十九日祭》无论在题材、故事、制作、阵容等各方面都堪称电影大片级别的电视剧,导演张黎也以有历史纵深感电视剧见长。但和张艺谋拍摄同一题材,难免会被互相比较。对此,张黎表示,“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时,我就认真地看了两三遍,我觉得它是个完整的东西,无论是结构主题,还是叙述方式、演员,都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制作的代表水平,我还带几个日本朋友去看了《金陵十三钗》,他们回来后都觉得特别震撼。我觉得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它完成了使命!”
《四十九日祭》增加 “前史”和“后史” 较《金陵十三钗》更接近原著
导演张黎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等有历史纵深感的电视剧见长。在《四十九日祭》前,荧屏上已经有太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为什么还要再拍这段历史?张黎表示,拍《四十九日祭》有两个意义,一是审视,二是警醒。这部剧就是想用绝境求生来揭示生命的意义:与其屈辱活着,不如尊严死去。“《四十九日祭》是一个有关浩劫的故事,一个记录屠戮的故事,一个从来没有被遗忘,也绝不该被遗忘的故事,希望世界可以知晓,国人以此牢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 。
相较于电影《金陵十三钗》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两个女性群体的命运互换上,《四十九日祭》更关注大屠杀中的群像,“这部剧中可能没有特别绝对的男一号女一号,多条线索相互勾连,它是展现群体命运而不是个体命运”。至于在人物设置上,电视剧版也有变化,比如女主角玉墨命运也有相应的变化,玉墨在电视剧版本中作为战后幸存者参与了大屠杀清算,而女学生书娟也比电影版更阴郁。总体上,剧版更接近严歌苓原著,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能在电视剧里更完整地展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