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上海电视节即将落幕,今年适逢新中国“办电视”60年,同时也是多项广电新政启动实施之年,电视剧“一剧两星”、地方纪录片频道“上星”等宏观调控大手笔究竟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呢?“一剧两星”时代,观众怎么看?电视机构怎么办?
——“一剧两星”
“一剧两星”无疑是本届电视节上最热门的词汇。出品人、制作人、编剧、导演、演员一亮相,被问及最多的是“怎么看,怎么办?”
“ 一剧两星 有利于电视剧 海洋 的生态平衡。我期待 一剧一星 时代早日到来!”连续摘得国内外电视大奖的《赵氏孤儿案》导演阎建钢在电视节论坛上表示,支持宏观政策引导行业“回归理性、回归有机”,让更多精品剧通过独播或两家卫视播出的方式,体现其核心价值。他认为这也更符合国际惯例。
身兼制作人和演员的吴奇隆也回应了“一剧两星”,他认为,“一剧两星”的意义很正面,业内某些不正当的暴利现象或将得到遏制。
——“天价”片酬降温
与“一剧两星”产生连锁效应的是:演员片酬虚高现象有望降温。近几年来,电视剧动辄一集成百上千万元的制作费用中,有时由于明星扎堆、漫天要价等,出品方直呼“一半投资都被演员 抢 走了”。
“一部分演员应该降价。”吴奇隆坦言,“如果只是一堆有名的演员在那里,没有精良的制作,市场也没办法接受你。”他认为,“一剧两星”之后,制作人将从控制演员片酬开始,进一步控制预算,把钱花在最重要的制作领域。
从艺44年的老演员方芳认为,如果大家“赚的都是自己的本分钱”,也就不会为“酬劳或许会降低”这件事烦恼。从职业道德层面,方芳现身说法,主张演员片酬定价应更趋合理化。
电视节上,也有部分制播机构担忧,随着电视剧产业链的规范化,习惯了高片酬的演员在电视剧上“一下子捞不到”,就会把高片酬的负担“转嫁”到综艺节目出场费上,对此综艺制作人马东等提醒,应当理性应对“开高价”问题,不能只求收视率,助长虚高态势。
——综艺创新“升级版”
同样受到“一剧两星”政策涟漪的波及,近10年来几起几落的国内“真人秀”综艺节目会否乘势迎来“又一春”?这也在电视节上引起热议。
一个可喜现象是,近年来《中国好歌曲》《开讲啦》《汉字英雄》《笑傲江湖》等一批中国本土原创综艺节目陆续取得收视佳绩。在电视节论坛上,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指出,国内电视台节目创新的内在需求空前旺盛,总体上而言,创新的品质在提升,各界参与创新资源整合的力度也在加强。她个人的判断是,“本土原创已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我国的综艺节目创新路径正在转型升级中,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引进消化再创新和原始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认为,一方面汉字的听说读写、成语和诗词的记忆辨识等都成为综艺热点,另一方面尽管是引进模式版权的节目,《爸爸去哪儿》《花样爷爷》等也会对产业进步产生新刺激。
——纪录片频道“上星”
同样是有关“上星”,纪录片频道上星的话题热度在本届电视节上一点儿不亚于“一剧两星”。电视节期间,上海台、北京台的纪实频道相继举办发布会宣布已获准“上星”,这意味着国内电视纪录片的播出格局,将从昔日央视一家覆盖全国,发展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国内地方台中最早提出“上星”申请的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透露,今后将更加侧重现实题材、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展播和栏目日播。多位资深电视人在电视节论坛上指出,随着“舌尖”系列纪录片在国内受追捧,纪录片产业崛起已成定局,其市场价值也将被重估。
——“新韩流”
《来自星星的你》参加电视节展播,《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花样爷爷》的韩国制作人上海“论剑”,这股扑面而来的“新韩流”亦成为本届上海电视节的一大亮点。
来自韩国KBS、MBC的资深节目制作人在电视节论坛上告知中国同行,其实在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生产方面,当年韩国也走过迷信欧美模式、一味单纯模仿等弯路,在生产了大量低收视率或无人问津的失败产品后,才集中爆发出原创的生命力,如今不少作品和节目走红东南亚。
韩国版旅游综艺节目《花样爷爷》的制作人黄晋伍在电视节上建言:引进韩国模式,也只是一种经验分享;对中国电视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出有中国价值观的中国节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