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骆驼祥子》发布会现场 |
作曲家郭文景现场解读《骆驼祥子》 |
编剧徐瑛介绍创作过程 |
导演易立明介绍舞美图 |
“小福子”现场演唱咏叹调 |
歌剧《骆驼祥子》主创合影 |
搜狐娱乐讯(文/宋歌)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4开幕至今可谓高潮迭起,开幕巨献《奥涅金》、复排力作《茶花女》、《纳布科》等大剧院自制好戏接连登台,屡创佳绩。6月25日至28日,从策划之初就聚焦了多方瞩目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将拉开世界首演的大幕,成为本届歌剧节中大剧院自制剧目“军团”中的压轴之作,带来一抹独具老北京风情的浓郁亮色。5月19日,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与该剧的“金三角”主创组合——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导演易立明在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见面,对该剧进行了首轮深入解读,并在现场通过精彩的演唱片段和舞美设计图介绍了剧目在音乐、改编和舞美方面的亮点。
“祥子”诞生78载首登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首先介绍了《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文学、戏剧大家老舍先生的长篇代表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2014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国家大剧院以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问世来真诚致敬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也令这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读者与观众的经典作品又一次绽放了全新的艺术魅力。
几十年来,《骆驼祥子》拥有众多艺术形式的改编版本,而歌剧《骆驼祥子》将是国家大剧院是继《山村女教师》、《西施》、《赵氏孤儿》、《运河谣》之后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也是大剧院第一部改编自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歌剧。酝酿创作近三年,力图真诚打造一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充满地域风韵的老北京经典题材作品。该剧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携手张亚林、王心、韩蓬、金郑建、孙秀苇、沈娜、周晓琳、宋元明、李欣桐、田浩江、关致京、孙砾、王鹤翔等实力歌唱家全力演绎,动人再现一段京城岁月的悲喜沧桑。值得一提的是,全场近三小时的演出中,“祥子”的音乐任务贯穿始终,几乎从头唱到尾,可谓一场对男高音极具挑战性的“马拉松”,而歌剧版“祥子”的诞生,将是经典人物“祥子”自1936年从老舍笔下走出后,78年来第一次踏上歌剧舞台。
音乐风格亮点:“歌剧味儿”是第一味道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骆驼祥子》,是享誉国际的作曲家郭文景首次牵手国内艺术机构。他感慨此次创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如何把《骆驼祥子》更好的搬上歌剧舞台。郭文景在两年前的创作之初就进行了认真思考,他认为“歌剧味儿”应该是这部戏的第一味道,要把强烈的抒情性、戏剧性、交响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老北京的地域风味作为背景。“这样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歌剧的特长。我认为,强大的交响性抒情力量,是歌剧的特长。音域宽广的美声、和声丰满的合唱、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团,是这种力量之源。发挥这些特长,才能区别于其它的改编,做出歌剧自身的特点。”发布会现场的一段“小福子”咏叹调,也令人感受到了该剧的音乐魅力。
剧情改编亮点:“生不如死”是真正的悲剧
该剧的导演、舞美设计易立明在阐述执导思路时表述,《骆驼祥子》的主题是“活下去”,剧中所有人都在完成原始积累的愿望里的斗争,他们真实的活在曾经、也活在当下,这种近乎残酷的“真实”中,倾注着老舍先生的悲悯情怀,这种真实是打动一代代观众的原因所在,也是创作这部歌剧的基础。
编剧徐瑛则认为在作品的解读上,三人相当一致,“我的改编非常忠实于原著的精神,是在向一位伟大作家和所有努力认真生活的人们表达敬意。”而针对歌剧艺术形式,他侧重于令戏剧性和故事性更加集中,并对一些人物做了巧妙处理。
舞美设计亮点:采用“透视变形”布景技术
易立明通过舞美图介绍了舞台设计,民国京城的风貌跃然图上,而电影长镜头式的场景即时转换,将令演出一气呵成、贯通淋漓。易导说道,“歌剧就是伴随布景技术发展形成的,所以这次就采用透视变形的布景技术来做舞台设计。”其中易导尤其强调美感二字,“作品的音乐是很美的,老北京景色是很美的,我们对老北京的记忆也是很美的”,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全景式的展现老北京的城市与生态,唤起大家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歌剧的味道、老北京的味道、记忆的味道,这些动情的描述令人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个创作组合对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情感,这种深深嵌入的情怀绝对是创作这部戏最需要的,应该也是对这部作品满怀期待的观众们最想要看到的。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