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再现二战东方战场 |
搜狐娱乐讯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盘山公路“二十四道拐”和“盘江铁索桥”见证了太平洋战争时期,卡车运送美国援华物资到抗战前线的场景以及中美盟军经过艰苦抗战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扬眉时刻。这段有着24个弯道的“S”状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重要标识。正在贵州晴隆热拍的国际公路抗战大戏《二十四道拐》就首度揭秘讲述了这段世界级罕见公路的抗战故事。众多国际专家为该剧“支招”,史迪威外孙更是自荐出演外公。
国际后援团“加盟”《二十四道拐》
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它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然而作为这条传奇公路中一段重要“拐点”,集险峻与巍峨于一身的二十四道拐一直被世人遗忘,甚至被人误认为在云南。制片人庞敏坦言:“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拍摄初衷就是要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展现在国人眼前,让更多人认识并记住这群为了保住抗日生命线而牺牲的英雄们。”
《二十四道拐》不仅汇聚了刘小锋、甘婷婷、齐芳、海一天、武强等一众实力演员,倾情出演,该剧还在筹备时得到了众多国际专家的鼎力支持,从各方面为这部抗战大戏“支招”。美国蒙大拿大学孔子学院教授梁思文在中美文化上颇有建树,他建议:“如果电视剧想要在美国播放,并符合美国观众的口味,就要以个人的故事为中心和轴线展开。”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陈兼则表示,电视剧的故事讲得要好,必须具有原创性意义,这样才能有人愿意看,并且看得下去。同时,“二十四道拐”早在二战时期就是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地理坐标和建筑形象,而不是需要重新创造的新形象,只要真实地把这一史实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可。
史迪威将军外孙遗憾错过“演外公”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杨大庆博士则从国内热播“抗日雷剧”的角度剖析道:“电视剧《二十四道拐》要拍摄成为国际性大片,就不能忽视二战时期美中合作所针对的第三方,而且是重要的一方——日本。希望在尊重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出现并客观地反映日本兵,刻画出一群有血有肉的日本兵形象,而不是简单地丑化、矮化和脸谱化日本兵,让日本观众也能接受这部电视剧。”
这群国际“外援团”中最为特殊的当属约翰•伊斯特布克上校,他就是这条史迪威公路的建造者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他不仅为《二十四道拐》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资料,还自荐希望出演自己的外公史迪威。制片人庞敏介绍,伊斯特布克上校在这部剧筹备初期就参观了二十四道拐与盘江大桥。站在当年被轰炸的盘江大桥残骸旁,他久久凝望无语。“无论是外形还是经历,伊斯特布克上校都是史迪威一角的最佳人选,但最终由于时间和一些特殊原因,上校还是与角色擦肩而过。这可能是《二十四道拐》最大的遗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