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剧照(资料图) |
《白鹿原》剧照(资料图) |
天津日报讯 声声高亢悲壮的秦腔,个个栩栩如生的关中人形象,北京人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白鹿原》将以濮存昕、郭达、卢芳等强大的演出阵容于6月1日至5日在天津大剧院亮相,这也将是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最后上演的一部大戏。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北方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卷。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演绎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烈情节。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在白鹿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挣扎着活:白嘉轩挺直腰杆过日子,以德报怨,心存仁义,拿得起放得下;鹿子霖,一辈子都在寻求“平衡”,他能忍,但放不下,秋后算账是他的求生之道;小娥,拥有着被苍天眷顾的美,她要的无外乎是身子和心都有个着落,这着落在她看来是“月”,可她终究不是嫦娥,奔不到月……就是这样一群人,活得清醒、现实,用厚厚的脚底板踩在黄土地上,都想扎扎实实留下点儿什么,可任你怎么挣扎,也没法改变那一早儿就被大时代收买了的命运。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成功的改编
2006年5月31日,北京人艺邀请著名编剧孟冰根据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而改编的同名话剧在首都剧场隆重首演。孟冰根据自己丰富的舞台创作经验,将这部长篇巨作中横跨半个世纪的众多历史事件通过舞台呈现,重点刻画了白嘉轩(濮存昕饰)、鹿子霖(郭达饰)、小娥(卢芳饰)等几个舞台形象,紧紧围绕白、鹿两家的历史命运叙述故事: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的风风雨雨,王旗变幻,国恨家仇,交错缠结,冤冤相报……
谈到对原著的改编,孟冰坦言:“小说《白鹿原》代表着当代中国最高的文学成就,改编它,是需要勇气的。如果改编的好,是小说原著好;如果不好,则是编者的罪过。如果话剧《白鹿原》中的人物能够用他们的性格、语言、命运……创造出一种情境(氛围),使观众对小说的精神实质有所感悟,便是我的奢望。”
改编的成功无疑基于编导对原著本身的深层理解和把握,而其支点就是记忆,是当代人对于逝去岁月的有意识的、有倾向性的反顾,是当代视角下的对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精神的思考。尽管小说也包含了作者的这种反思,但因小说可以在铺排的描述中,含蓄地传递作者的立场,有可能是引而不发的,任由读者联想、阐释。而在话剧舞台上,则需要把这种思考表达得更集中和更明确,但也同时有流于直白肤浅的危险。正因此,话剧《白鹿原》就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
细节构建史诗
导演林兆华说:“把《白鹿原》从长篇小说改到两至三个小时的话剧,太难了。我不满足把《白鹿原》只做成一个真实自然反映农村人的戏,希望再飞越一步,能带有点儿史诗性的味道。”
小说《白鹿原》因其长达50年的时间跨度、雄浑苍凉的历史氛围以及人物悲剧性的命运,而史诗特征鲜明。说得简单一点,它是一道人物命运沉浮期间的风景,最大的特征是波澜壮阔。在这个大的历史变迁中,人们无法左右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无奈,无论抗争还是顺从,但所有这一切都以折射历史为目的,从而引发思考。
这是小说的优势,戏剧很难做到这一点。话剧《白鹿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非常独到,从而扬长避短了。导演将史诗脉络推到了戏剧背景的位置,处理手法之一即是时事的变迁由主要人物的台词一带而过,例如从白嘉轩与鹿子霖换地,到白家因换地而由衰转盛的过程,就是鹿子霖欲与发家致富了的白嘉轩对簿公堂,请朱先生帮忙写状子时,由一阵捶胸顿足的愤恨道白而过渡的。事实上,统观全剧,凡涉及历史转折处多是用类似办法处理的。
原汁原味的语言
“这是一部表现陕西关中汉子气质的戏剧,如果一开口就是京腔儿,感觉是不对的。”即使一直遭到质疑,林兆华始终坚持己见,他以为陈忠实原作文本中充满了渭河平原乡间特有的表达,尤以人物对白为甚,若离了当地方言,那份生动与鲜活便不复存在。
没错儿,话剧一开场即由一群秦腔艺人吹拉弹唱,他们近乎疯狂似的表演,加上精雕细琢的环境,一下把观众拉进了陕北的白鹿原。整部剧中,所有演员都以纯正浓郁的陕北方言表演,背景音乐则采用秦腔和老腔。自始至终时时响起让人撕心裂肺的秦腔,听似突兀,实则与剧情相契相合。剧情每发展一步,若少了一段秦腔,剧情似乎无法演绎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话剧的结尾如开场一样,一群秦腔艺人歇斯底里的吼唱,老腔则如泣如诉似告诉观众这生命的轮回并未结束。他们正是这片黄土地上的生命,他们用自己悲壮的唱腔唱出了黄土地上有一群坚强的人,他们需要一个生命的喷薄口。
话剧《白鹿原》
●原著:陈忠实
●编剧:孟冰
●导演:林兆华
●主演:濮存昕、郭达(特邀)、卢芳
●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时间:6月1-5日19:30/天津大剧院 歌剧厅
●票价:1280/1080/880/680/480/280/180元
●咨询电话:022-83882000/23320068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