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董冰峰 |
策展人郑慧华 |
策展总监何金芳 |
董冰峰
董冰峰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策展人、制作人,现为OCAT北京馆(OCAT Institute)学术总监兼研究出版部主任。从2005年至2014年先后为广东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2008年至2012年,他还是《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ARTINCHINA》、《独立评论》四本刊物的主编。2013年,董冰峰以写作提案《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奖”。
从2000年至今,董冰峰在中国内地及海外策划、组织超过50个群展和个展,包括“首届中国独立映像节”(北京电影学院,2001)、“第一届北方独立影像艺术展”(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2002)、“染:中国新艺术”(新加坡esplanade国家表演艺术中心,2006)、“从极地到铁西区:东北当代艺术1985-2006”(广东美术馆,2006)、“交通:艺术高速公路”(法国le pave dans la mare 基金会,2009)、“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09)、“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10)、“FAT ART 2010”(今日美术馆/摩登天空,2010)、“纸上美术馆:12华人艺术家”(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11)、“60分钟影院”(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2012/台北立方计划,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今日美术馆,2012/2013)、“第7届Reel China双年影展”(纽约大学电影系,2014)等。他也是“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2005)的学术秘书和“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的助理策展人。
董冰峰的工作领域还包括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领域。他是2012马德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DocumentaMadrid)的国际长片评委,2012伦敦OPENCITY纪录影展的中国单元策划。他也是“重读《资本论》:以电影、艺术和戏剧解读马克思”(北京,2012)、2011中国首届独立动画论坛(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2013中国第二届独立动画论坛(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中心)、2010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2013北京独立影像展的策展人。他从2000至2006年曾担任“华语传媒电影大奖”的评审(2006年为终审评委)。
郑慧华(策展人)
独立策展人,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台湾台北。1997年至1999年于台湾辅仁大学担任西洋美术史兼任讲师。2000年至2005年,她旅居加拿大温哥华,期间任台湾《今艺术》(ARTCO)杂志特约作者,现为该杂志特约主笔。
郑慧华2003年开始策划展览,包括:“看不见的城市”(加拿大温哥华,2003),“穿越─废墟与文明”(台北,2004)、“2004台北国际双年展:在乎现实吗?”(共同策划)、“疆界”( 台北,2006)、“宝藏岩泡茶照相馆/第五阶段/勘误:叶伟立、吴语心之个人与共同创作”(温哥华,2008)、“亲历幻见”(台北,2010)、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台湾社会声音图景”(威尼斯,2011)、“「重见/建社会」专题系列展”(台北,2011─2013)、“家非家─岛屿的短篇故事”(曼彻斯特,2012)、“第三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忧郁的进步”(共同策划,台北,2012)、“巫士与异见─西天中土艺术家特派展览”(香港,2013),以及共同策划“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台北/高雄,2014)。
2009年,郑慧华进行为期一年的“ 批判性政治艺术创作及策展实践研究”计划,成立相关网站并出版《艺术与社会─当代艺术家专文与访谈 》专书。2010年,她与文化工作者罗悦全于台北成立“立方计划空间”(The Cube Project Space),旨在深耕在地文化、建立与创作者的长期合作,和推动台湾当代艺术与国际之对话和连结。
何金芳(展览总监)
策划人,目前生活、工作于广州
2000年~2006年,在广东美术馆工作,参与了“2001敦煌特展”、 “广州三年展”、“向摩尔致敬——少儿绘画比赛”等重要展览、推广活动,2006年~2012年任《画廊》杂志总监,策划了很多重要专题,如《全国艺术家村落调查》、《谁能登上诺亚方舟-70后艺术生态调查》、《当代艺术收藏秘籍》、以及《孤而不独——中国独立动画之路》、《影。像。画之情缘——关于当代艺术电影性》等。2012年发起并组织、联合策划“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同时统筹竞赛单元活动事宜; 2013策划了“微观青春”、“非线性意志”、“动画是一层皮——11个艺术家的工作案例”等展览,同年年底在成立荷堂艺术空间,以推动当代艺术为主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