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讯 最近,国家京剧院经过精心安排,以《致春天》为题,连续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了17场优秀剧目展演和名家名段演唱,在京城掀起了一股十分可喜的“京剧热”。其中3条经验,我认为值得珍视和推广。
一是坚持以人才为本。京剧要真正振兴,必须多演出,而演出主要靠角儿,京剧乃是角儿的艺术。角儿即人才,因此《致春天》的17场演出,场场都紧扣着展示人才、培养人才这一宗旨。这里,既有老一代京剧名家李世济、刘长瑜、冯志孝、杨春霞、钱浩樑、曲素英、李维康、耿其昌、刘桂欣、李光、沈健瑾的身先垂范,又有于魁智、李胜素、张建国、董圆圆、李海燕等中年领军帅才的登台示范,还有唐禾香、王璐、董思娜、张佳春、李博、郭霄、刘魁魁、张浩洋、孙亮等一大批已挑大梁的青年新秀一展风采。此外,特邀了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吉林、大连等京剧院团的名家王蓉蓉、迟小秋、赵葆秀、朱强、孟广禄、张克、史依弘、王珮瑜、朱世慧、倪茂才、杨赤热情参与。老中青三代济济一堂,流派纷呈,代表了我国当代京剧艺术表演最高水准。如此的回顾昨天、立足今天、为了明天的演出格局的整体创意和人才培养方略,可谓高明!
二是注重剧目建设。人才的培养造就,离不开剧目建设。没有丰富优质的剧目,就谈不上优秀的各京剧流派的传人的培养造就,更谈不上新的京剧流派的诞生。此次17场演出,既有经典传统剧目《失子惊疯》《艳阳楼》《赤桑镇》《古城会》《勘玉钏》《锁麟囊》《凤还巢》《红娘》《六月雪》《二堂舍子》《挑滑车》《龙凤呈祥》《三岔口》《强项令》《四郎探母》,又有新编历史剧的示范代表《杨门女将》《韩玉娘》《穆桂英挂帅》《大汉苏武》,还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有大戏也有折子戏,有文戏也有武戏,流派不同,行当各异,全面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当年极有远见地提出的剧目建设“三并举”方针。其中3场名家名段演唱会更显匠心,各地京剧名家的加盟令观众大饱眼福和耳福。
三是精心服务观众。京剧的继承创新,离不开观众。马克思说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自己的欣赏对象。营造良好的京剧鉴赏氛围,提高观众的京剧欣赏水平,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京剧文化修养的观众群体,是《致春天》系列演出活动的目标之一。因此,不仅精心选择剧目、定好演员,做到场场有特色、有亮点、有看头,而且切切实实惠及观众,降低票价,让1.5万多名观众以最低15元的超低票价欣赏到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彩演出。
有此三条,持之以恒,何愁京剧不能繁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