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利剧院夜景 |
南山保利艺术讲堂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月23日晚,深圳保利剧院座无虚席,由蔡厚淳主讲、蔡印时朗诵的《千古绝唱——琵琶行》公益艺术导赏讲座在此举行。类似的艺术导赏公益讲座每月都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这就是“南山保利艺术讲堂”。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深圳公益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免费讲座、演出、展览遍地开花。
?公益文化不是“免费午餐”
公益文化怎么做?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公益文化不等于“免费”。做了6年的公益文化,深圳保利剧院演出经营公司总经理曾若明感慨良多。他说:“免费让老百姓有机会走进剧院、音乐厅等艺术殿堂,固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这种唾手可得福利也让部分人开始不珍惜。以演出为例,不少免费派票的公益演出上座率较低。”
“领了票不来看戏的人不在少数。”曾若明说。在他看来,接受公益演出派票是被动的,而文化消费的核心却是自觉主动。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让老百姓爱上舞台艺术,自觉走进剧院,是曾若明在实践公益文化的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南山保利艺术讲堂”是曾若明的一次尝试。2009年5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经典话剧《茶花女》到深演出。演出前,剧院举办了一场导演创作谈,邀请深圳市民参与。这次座谈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既普及了经典又激发了观众的看戏热情。受此启发,2009年末,深圳保利剧院创办了“南山保利艺术讲堂”。
这些年,经过艺术讲堂春风化雨,越来越多的观众自觉走进剧院,把欣赏经典艺术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据悉,目前讲堂正在酝酿升级,到100期时全面改版。改版后的讲堂将邀请更多名家名角为市民进行艺术导赏。
?公益文化需要“私人订制”
致力于公益事业多年的影星成龙曾感叹公益难做。公益文化想做好亦不简单。“不是免费就完事了。”曾若明说:“为什么有些公益文化活动免费派票,老百姓也不来呢?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活动没有把准老百姓的文化脉。”商业演出讲究市场调查、受众分类,在曾若明看来,公益文化同样需要“市场细分”。
不同的人,文化偏好各有不同。公益文化为什么不能“因材施教”呢?在“细分”思路的指导下,近年来,深圳保利剧院的公益文化事业越做越精细。剧院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趣味,为其“私人订制”了独特的“公益文化大餐”,如暑假期间面向青少年儿童的 “打开艺术之门”以及面对音乐爱好者的 “市民音乐会”。
2011年1月开始,深圳保利剧院秉承“高贵不贵,文化亲民”理念,以每月一场的频率,邀请国内外优秀音乐家到剧院演出,其中囊括了交响乐、室内乐、独唱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会。门票价格远低于商业演出。“打开艺术之门”则已经连续举办6年,坚持高水准、低票价,使得该系列发展成为深圳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艺术节之一。该系列固定在暑假举行,为小朋友们留下了一个难忘的童年回忆。
?在公益文化中“发酵”原创
实践公益文化的目的在于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培育智慧型的城市文化生态。在曾若明看来,如果公益文化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那么培育出原创文艺作品就是公益文化的“最高级”。“我们的思路是,通过普及性的公益文化活动,让文化的种子深入人心,开出文化的花朵,最终结出原创文艺的丰硕果实。”曾若明说。
2010年是深圳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这一年,深圳保利剧院联袂深圳南山区委区政府、南山区文化局,推出原创多媒体音乐诗剧《小平,您好!》。“深圳人民对小平感情深厚。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打造一部和小平有关的舞台精品剧很有必要。”曾若明说:“这部戏很成功,还在全国进行了巡演。”
曾若明表示,未来深圳保利剧院还将继续坚持原创,争取为深圳奉献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通过做公益文化,我们发掘、发展了一大批‘文艺积极分子’。这些人也是深圳文艺创作的源动力。”曾若明说:“将来做原创作品时,我们打算把这些‘积极分子’纳入其中,他们既可以参与剧本创作,也可以参与表演。”
目前,深圳保利剧院正在进行大型合唱朗诵组歌《妈祖颂》的二度排演工作。2013年8月31日,大型合唱朗诵组歌《妈祖颂》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演,受到市民好评。这部作品由深圳本土的词曲作者创作完成,是一部地道的“深圳制造”。据了解,今年完成二度排演的《妈祖颂》有望到外地演出,输出文化“深圳制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