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茶馆》剧照 姚文生 摄 |
北京人艺《茶馆》剧照 姚文生 摄 |
北京人艺《茶馆》剧照 姚文生 摄 |
一部中国话剧的不朽巨著,一个令几代话剧人为之向往的茶馆,一个做了一辈子顺民、却在话剧舞台上“呼风唤雨”五十余年的王掌柜……3月11日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大戏《茶馆》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隆重“开张”,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三位主演携北京人艺的原班人马,以最原汁原味的表演带领天津观众重温了老舍先生《茶馆》中的芬芳。同时,这场演出也为2014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拉开了大幕,从即日起至6月,天津观众将在家门口欣赏到十余部中外大戏。
津城观众:欣然“品茶”
《茶馆》是老舍先生1957年创作完成的一部三幕话剧,以王利发的茶馆“老裕泰”为场所,分别描绘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军阀割据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三个时期北京城的社会场景。1958年,北京人艺导演焦菊隐、夏淳首次将《茶馆》搬上话剧舞台,开启了《茶馆》在中国话剧史上至今已五十余年的辉煌之路。由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老一辈艺术家出演的老版《茶馆》曾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此次演出是新版《茶馆》首次来津,昨晚的演出现场,天津观众“复制”了2012年北京人艺《窝头会馆》《喜剧的忧伤》来津演出时的火爆票房,以盛情迎接《茶馆》的到来。
梁氏“王掌柜”:乐观幽默
演出在“大傻杨”的数来宝中开场,当大幕拉开的一刻,热热闹闹的“老裕泰”立刻把观众拉进了舞台上的时代。和老版的《茶馆》相比,新版《茶馆》基本完整沿袭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表演模式,但在舞美灯光方面采用了现代化设备。舞台上的众多演员中,首先抓人眼球的当数“王掌柜”梁冠华。他穿一身青色的粗布长衫,身材富态,与于是之先生相比,梁冠华的“王掌柜”较为乐观、幽默,如在第一幕中常四爷、秦二爷就为穷人买面一事发生冲突时,王利发一边点头哈腰,一边满脸堆笑地两头说话,台词、表演与梁冠华本人的面相、体型相结合,几句劝和的话竟丝毫不给人以拒绝的余地。随着剧情推进,“老裕泰”与外界的冲突加剧,全剧结尾处,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王利发颤颤巍巍地走向死亡,梁冠华的身形及在整场演出中表现出的乐观成了推动悲剧性的因素之一,如此讨喜的“老好人儿”“顺民”都在当时的社会中无法生存,全剧的主题无疑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
冯氏“松二爷”:细节塑人物
有功力深厚的“王掌柜”坐镇,“老裕泰”里众多形象鲜明的茶客也不甘示弱。剧中最具个性的人物松二爷由冯远征饰演,与“一辈子不服软”、总是昂头挺胸的好友常四爷相比,冯远征的松二爷总是垂着个头,在焦点聚集于其他角色时,冯远征依然不断地以吃点心噎着、打喷嚏等细节来塑造人物。吴刚饰演的唐铁嘴戏份儿不多,但台词不少,而抑扬顿挫、富有韵味的声音正是吴刚的特点之一,角色和自身条件的统一使吴刚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角色如刘麻子、黄胖子、小丁宝、庞四奶奶等也是活灵活现。
“濮杨”:历经沧桑的委屈无奈
剧中另两位主角——濮存昕饰演的常四爷与杨立新饰演的秦二爷各具千秋,两位明星演员将两个角色前后性格变化塑造得十分丰富,一个曾是顶天立地、誓与洋人斗争到底的汉子,一个曾是决心以实业救国的民族企业家,但在第三幕中,濮存昕、杨立新精彩演出了二人历经沧桑后的孤独、委屈、无奈。全剧最高潮的部分是三位主角撒纸钱的一场戏,远方的哀乐声传来,三个老人边撒纸钱边以苍老的声音吆喝着:“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全场观众已经完全投入到作品的情绪中,与三位主演久久沉浸于《茶馆》的艺术世界。
今明两天,《茶馆》还将再演两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