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备受期待的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在青岛大剧院上演,这是《茶馆》排演50多年来第一次来青岛演出。濮存昕、梁冠华 、杨立新、冯远征 、吴刚等众多大腕同台飙戏,火花四射,尤其是梁冠华饰演的王掌柜,散发出梁氏魅力。同时,一个小茶馆,展示出了一个大社会。一台三幕话剧,浓缩了历史变迁,经典让我们见识到了青岛观众的热情,话剧结束后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门面功夫好:装修随时变,吆喝靠人喊
话剧《茶馆》之所以经典,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这门面功夫就得做好,《茶馆》的门面就是它的“装修”,戏一开场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这舞美。《茶馆》的舞美很有老北京的感觉,支撑整个舞台的,是数根未经装饰的大木柱子。窗户歪歪斜斜,门与窗的透视严重不对,整个舞台构架像是快要倒下来的样子。背景色是一个十分压抑的灰黄色,十分明确地向观众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多么不合常理。
茶馆的背景反映的就是整个时代的背景,进入第二幕,清末民初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反映在茶馆里就是变得洋气了,王利发也对设施开始了更新。到了最后一幕抗战胜利阶段,这个茶馆却没有原先“好看”了,在外边舞厅衬托下显得更加破落,而且墙上那张纸条“茶钱先付”,暗示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由于茶馆开在街面上,舞台上的背景音效颇为丰富,街上传来的阵阵吆喝声、鼓声、梆子声,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真实而且富有层次。站在侧幕你就会发现,这真实生动的音效并不是播放的录音,而是现场“人工”制造。演员在前面演,效果师在后面演,一会儿忙着打梆子,一会儿来两句叫卖的吆喝声,跟台上的演员一样,效果师也没带任何“麦克”之类的扩音装置,凭的是货真价实的“肉嗓子”。当然,既然是演,不光有声音还得有动作,一边喊着一边还得不停走动,走动的远近根据需要各不相同。
人物形象活:掌柜大变样,反差更悲情
《茶馆》截取了清末、民初和抗战胜利后三个中国历史时期的横断面,以茶馆老板王利发八面玲珑、坚持改良却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也塑造了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八旗子弟常四爷、谨慎胆小的贵族松二爷以及刘麻子、唐铁嘴等近50个鲜活经典的人物形象。
新版《茶馆》想要成功,想要重塑经典,掌柜王利发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贯穿起了整部话剧。老版《茶馆》的王利发是于是之扮演的,虽然很多青岛观众未必看过这一版,但是也耳闻这是一个清瘦的角色,而梁冠华呢?观众对他扮演的那个喜欢问“元芳,你怎么看?”的狄大人印象深刻,至于能否演好王利发这个角色,在看之前都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不过戏开场后,观众才发现这个怀疑毫无必要,梁冠华饰演的王掌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操着一口京腔儿,把一位生意头脑十足、八面玲珑的老北京生意人演得活灵活现。
胖掌柜梁冠华的八面玲珑看着很喜庆,但是最终还是被逼上了绝路,其中的反差更显得悲情。最后,面对死亡,王利发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深情的演绎令观众唏嘘不已。
大腕藏得深:亮相没认出,台词赢掌声
在《茶馆》的发布会上濮存昕曾经说过,不希望观众一看见他和梁冠华、杨立新、冯远征等人出来就拍巴掌:“明星是藏在角色后面,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不是角儿。”梁冠华虽然也藏在角色后面,但是由于身形过胖,又是主角地位,想要藏住是很难的,刚一出场就被观众认了出来。但是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等几位明星却藏得非常好,很多观众一开始并没有认出这些腕儿来,和普通演员一样平等对待,因此并没有上来就给掌声。
濮存昕扮演的常四爷和松二爷一道出场,挂鸟笼、给茶客们请安寒暄,台下没什么反应。直到他惹了祸走到台前说出大段台词,才有人意识到:“哎呀,这是濮存昕嘛!”冯远征扮演的松二爷,说话总是细声细气,一张嘴就引来哄笑。第二场中他和常四爷劫后重逢,一个踉跄从台阶上扑了下来,两人互相扶住,没有台词的表演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第三幕中,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三位老者坐在茶馆话沧桑。杨立新扮演的秦仲义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地做出人生总结,“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可千万别干好事!”濮存昕的常四爷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可是最终还是一贫如洗,这才弄清楚:“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三人随后用捡来的纸钱为自己提前送终。三位大腕同台飙戏可谓火花四射,都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观后为之悲切。
三幕《茶馆》用146分钟的时间浓缩了半个世纪的岁月,把一个时代悲哀体现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让观众品尝到了这50年的漫长和艰辛。全剧闭幕时,全场掌声雷动,以至于台上主创向观众鞠躬多次才完成谢幕。
■记者手记
好戏,自然有人捧
观众说看《茶馆》必须聚精会神,戏好角儿也好,老舍的经典本子,在梁冠华、濮存昕等名角的演绎下,让观众看到了一出好戏,一幅饱含沧桑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而不是看到一票明星。有位观众说他是带着睡意来的,但是看完之后毫无睡意了。
可以这么说,面对《茶馆》,不少青岛观众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想要一品老舍先生的文学名著,一赏北京人艺的经典招牌,一睹几位老戏骨的话剧风采。从演出前到处打听“你买到票了吗”到演出后互相讨论“看了吗?觉得怎么样”,青岛观众很严肃也很认真地把《茶馆》当成个事儿。
青岛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茶馆》在青岛连演三场,在完全没有包场冠名的前提下,纯散票销售,三场演出票所剩无几。《茶馆》再现了2011年老舍话剧《四世同堂》第一次来青岛时的火爆情景,充分说明经典的魅力,这也是青岛话剧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一部《四世同堂》,一部《茶馆》,让我们看到了青岛观众对待文化演出的消费态度,虽然青岛的演出历来票房并不出色,但是只要遇到了好的戏,观众还是会捧场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