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 |
“他的天赋,他的贡献,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所得到的国际名誉,以及出色的结果将在未来延续,成为全世界音乐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意大利首相恩里克·莱塔在声明中说到。
意大利当地时间1月20日,被誉为“当代最伟大指挥家之一”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在博洛尼亚去世,享年80岁。他曾执掌维也纳、琉森、柏林等知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大权,是接替卡拉扬的新一代“指挥之王” 。1973年,阿巴多率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次造访北京,当晚的新年音乐会便让众多闻讯而来的中国乐迷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阿巴多1933年出生在意大利米兰的一个音乐气氛浓郁的家庭,父亲拉小提琴,母亲与哥哥都会弹钢琴。7岁时,阿巴多跟着哥哥到斯卡拉歌剧院第一次欣赏音乐会,他从始至终都盯着场上那个叫安东尼的小个子指挥。“感觉像着了魔一样,我当时就想‘我也要干这个’ 。 ”阿巴多曾回忆说。日后,他进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并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跟随斯瓦洛夫斯基学习指挥。
1963年,阿巴多赴纽约参加第一届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并荣获第一名,随后获得伯恩斯坦推荐,在纽约爱乐一个乐季中作为助理指挥。一次偶然的机会, 32岁的他得到了“指挥帝王”卡拉扬的赏识,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中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马勒《第二交响曲》 。阿巴多的这次精彩演出一鸣惊人,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并从此奠定了其在国际乐坛的地位。此后,他接连担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维也纳爱乐终身指挥、柏林爱乐音乐总监等全球最有分量乐团的一把手,并且一手创办斯卡拉爱乐乐团、马勒青年乐团、维也纳现代音乐节。他指挥罗西尼、威尔第、瓦格纳等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作品尤为出彩,曾获意大利政府颁发的最高国家奖章、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的尼柯莱金奖、国际马勒协会金奖等。1999年,他公开证实自己罹患癌症,并宣布隐退。然而4年后,他又凭借惊人毅力全面复出,创立琉森节庆管弦乐团并巡演全球。
阿巴多对古典音乐的另一贡献是他对于年轻音乐家的挖掘和提拔,当年得他赏识的前妻穆洛娃是当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女王” ,他的助理指挥丹尼尔·哈丁如今也已经跻身“世界三大青年指挥”之列。阿巴多曾表示:“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与博斯塔恩、卡拉扬一起工作,得到过他们很多的帮助。因此我对年轻人也很慷慨,慷慨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富有。 ”
对于中国乐迷而言,阿巴多就像一位老朋友。早在1973年,他就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演出《黄河协奏曲》等作品,并大获成功。中国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有幸成为那时的观众,他说:“我记得他当时的风格十分潇洒,令人崇拜。2009年他来北京演出后,我们以为还能再看到他,但是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他的敬业让人很钦佩,他的一生追求让音乐升华,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诠释音乐,当代没有人能达到。 ”
2009年,阿巴多带着琉森节庆管弦乐团再次到北京演出时,包括《黄河协奏曲》在内,他的每一次指挥几乎都能做到全场背谱,每个乐句、每个音符都分毫不差地铭刻在心中,然后挥洒而出,让所有观众为之深深陶醉。演出期间,阿巴多还留下很多可爱的花絮,比如他早在演出前一周就到达北京,“我要好好看看北京的变化” ,虽然年事已高,他仍然坚持将重游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演出前,他每天坐地铁来到剧院,“因为地铁很快,只要20分钟,坐车则要1个小时,那为什么不选择地铁呢?我认为生活要简单化” 。
如今,得知阿巴多逝世的消息,谭盾、三宝等中国音乐人都在自己的微博上悼念大师。谭盾说:“我很悲伤。10天前我刚和赵薇与阿巴多‘合作’ ,对着他指挥的《彼得与狼》 ,录完了中文版的交响童话配乐,想尽快送给大师听听……希望他在天堂仍能听到这篇他送给中国儿童的美丽童话。 ”
阿巴多对作曲家的尊重,令乐曲内容能够准确呈现,同时他还扩大乐团的曲目范围,与新派作曲家频繁合作,尤其是他与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马勒《第二交响曲》被誉为是最出色的版本。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乐迷感到阿巴多尊重原谱的指挥风格令乐曲变得较为沉闷乏味,演绎编制大型的乐曲并不理想,而在其成为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后,并没有注重乐团训练,以致乐团的质素有所下降。此外,亦有人指出他的指挥动作即兴性太强,令人难以捉摸。如今,这些争议已不重要,这位世界级传奇指挥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流淌在音符背后的寂静倾听——第2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影展最佳纪录片《倾听寂静》 ,便是以阿巴多的音乐人生作为蓝本创作的,片名取自他的话,“寂静是音乐的延伸”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巴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