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冬日的湖南益阳寒气袭人。在益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谢林港镇步行街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湖南省桃江县花鼓戏剧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精彩的花鼓戏节目《打猎回书》。闻讯前来观看演出的周边群众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年过花甲的观众李大爷与几位邻居一起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花鼓戏是我们湖南本土的戏剧艺术,我们都很喜欢,能够免费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的太高兴了。”
南县麻河口镇文化站站长董跃清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今年3月,花鼓戏送戏下乡活动来到麻河口镇集镇广场演出,恰逢天降大雨,观众撑起雨伞坚持看完了2个多小时的演出。“虽然每次有花鼓戏剧团来演出前,都只是我一个人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几十张通知,但演出那天,我们这个只有5万人口的小镇还是会聚集上千观众来看演出。”董跃清说。
桃江县花鼓戏剧团团长杨斌说:“看到花鼓戏在群众心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我们的演员表演起来也更有兴致。”两年前,花鼓戏演员出身的杨斌组织一批演员成立了桃江县花鼓戏剧团。如今,剧团已累计演出近1000场,场场观众爆满。
花鼓戏在湖南益阳具有悠久历史,其间,益阳花鼓戏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培育了许多花鼓戏名角,也创作了一批经典剧目。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下,一度沉寂的益阳花鼓戏在惠民生、闯市场的道路上不断演绎着精彩。
今年11月,湖南省文化厅和益阳市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湖南)花鼓文化艺术节,采取政府主导、社会赞助、群众免费观看的运作模式,让群众享受到了实惠,也有效地提升了益阳花鼓戏的品牌影响力。据统计,本届艺术节参演人员超过6000人,受惠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举办花鼓文化艺术节只是益阳市花鼓戏振兴工程的系列举措之一。今年起,益阳市开始实施包括建设花鼓大戏台、送花鼓戏下乡、举办花鼓文化艺术节和创建花鼓戏演员培训学校等一系列举措的花鼓戏振兴工程,把花鼓戏作为益阳的文化名片来精心打造。目前,益阳市常年演出的大小花鼓戏剧团有30多个,每年的演出场次超过8000场,演出产值超过4000万元。
今年元宵节期间,益阳市文化部门在市中心搭建了3个大戏台,邀请了全市3家花鼓戏专业剧团和8家花鼓戏民间职业剧团为市民演出花鼓戏传统剧目。最终,这3个大戏台被作为“益阳花鼓大戏台”永久确立下来,经常性地免费为市民送上高质量的花鼓戏节目;经过自愿报名、公开打擂台和专家评审等环节的选拔,脱颖而出的剧团则担负起了送戏下乡的任务,政府对各剧团到乡镇和农村演出每场补贴5000元。“目前,送花鼓戏下乡活动已覆盖益阳市的中心城区和88个乡镇。截至11月底,全市花鼓戏送戏下乡演出已达370场,其中300场为免费演出,其余场次全部实行低票价。”益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科科长胡少彬说。
在首届中国(湖南)花鼓文化艺术节上,由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排的全景式戏剧歌舞史诗《花鼓春秋》让观众耳目一新。据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固良介绍,《花鼓春秋》于去年12月开始公演,至今共演出50场。
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12年4月在原益阳大剧院和益阳市花鼓戏剧院(艺术团)的基础上转制成立的。一年多来,该公司在探索传统花鼓戏发展新路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传统花鼓戏主要在农村流行,观众以老年人为主,其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和浓厚的地方方言很难被城市居民和青年群体接受,所以,我们在花鼓戏表演形式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并以上座率为核心制定了剧节目质量全程评价体系。”段固良说。目前,该公司研究创作出了现代花鼓戏、花鼓联唱、花鼓歌舞、花鼓小品、“花鼓风”红月季女子乐坊和花鼓杂耍等系列花鼓艺术套餐,并运用现代灯光和舞美技术对其进行了包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月29日,益阳大剧院“花鼓戏楼”的舞台上轮番上演着花鼓歌舞和花鼓小品等多种形式的花鼓节目,让台下观众乐开了怀。“花鼓戏楼”是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试水的一台小剧场节目,实行低票价运行,每张票50元,300座的小剧场每天的上座率都能达到70%以上。为了培养更多买票看戏的观众,公司还推出了“戏迷联系卡”,通过买2张票送1张等优惠形式回馈戏迷,目前办理“戏迷联系卡”的固定观众已达600多人。
段固良告诉记者,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与上海大舞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正在与北京、上海等多地的剧院接洽,开辟益阳花鼓戏的省外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 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