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大剧院(资料图) |
听说梅兰芳大剧院要全面降低京剧演出的票价,第一反应是,以50元或80元,即与电影票持平的价格看出京剧,那感觉实在太值了。事实上,京剧通常的票价并非老百姓能够经常消费得起。票价降低的直接效果必是上座率的提升,比如天蟾逸夫舞台,它在上海相当于梅兰芳大剧院在北京的地位,其票价相比较低,剧场的上座率平均能达到八成以上。11月30日,正赶上“小冬皇”王佩瑜有演出兼封箱戏开票,我见到的天蟾大厅可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接近北京地铁10号线的拥挤程度,可见低票价会带来观众的踊跃。
以梅剧院为首的演出重地率先降低票价,对目前不算景气的京剧市场是好事,对提升京剧的号召力也是好事。这有利于培养观众走进剧场看现场的习惯,拆除掉剧院与观众之间的藩篱。其次亦有利于建立剧院独有的特色,建立稳定的消费习惯,比如想听戏就赶快查查梅剧院在演什么。
不过,古老京剧的重新兴旺发达,仅靠剧院、演出团体让利还是很不够的。在拉观众进剧院之前,怎么也得有一批可供拉拢的对象吧?对象何来?得从零开始培养,相声团体的代表之一“德云社”都摸爬滚打了近10年才赢得一席之地,何况京剧?培养观众,先得了解京剧所演的历史故事,还得熟悉京剧的语言表达方式。进了场的不能是对京剧一无所知,怎么也得对唱腔有些了解吧,不然,连叫好都叫不到点儿上。因而,票价的降低是第一步,振兴京剧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做好还得出组合拳。
欧美很多舞台演出都既有文化传播力,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提起百老汇三个字,国人一定不陌生,熟悉的还能哼几句《西区故事》,而潜伏于“百老汇音乐剧”之后的数字更是惊人,纽约旅游收入的2/3来自看音乐剧的游客。同样是舞台艺术,京剧的背后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做支撑,有人多势众的票友,只要操作适宜,完全有潜力可以达到百老汇的号召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