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当歌》剧照 |
上海歌剧院的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以其充沛的激情、壮观的呈现登上了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这台戏从其首次试演到最新版本,经历了两年半七稿的修改打磨。观看这台演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华民族的心声和呐喊对我们心灵的冲击。
《国之当歌》表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情景。全剧在横向分为两幕,第一幕主要写聂耳与民众的血肉联系,突出其为民众苦难而呐喊;由此出发,第二幕主要写聂耳与民众面临民族危亡的情感,抒写其为民族救亡而怒吼。在纵向,聂耳与田汉,以及与明月歌舞团的黎锦晖,小鹂的关系则贯穿前后两幕。第一幕中,码头工长庚一家是民众的缩影,他的孩子毛弟是报童(这是新稿中人物关系新的设计) ,他在街头奔走受欺的遭遇激发了聂耳创作《卖报歌》的冲动。而聂耳经田汉鼓励到码头深入生活,目睹长庚的艰辛,催生了《码头工人》的凝重旋律。第二幕,淞沪抗战前后国难当头,明月歌舞班也不平静。聂耳激情奔涌,投身救亡,一曲《毕业歌》令无数青年动容。女友小鹂和老师黎锦晖受演出合同约束,不得不远赴南洋,由此与聂耳产生矛盾与误会,但他们在南洋用义演筹款,换来药品带回上海支援抗日将士,战地医院中,聂耳与他们重又走到一起。小鹂一曲东北民歌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可飞来的流弹却夺去了她的生命。家国情仇酝酿着情感的爆发, 《义勇军进行曲》的音符旋律在聂耳脑海里盘旋,终于,民族心声的最强音奏响,国歌横空出世,雄壮的歌声响彻全场。
与剧情的安排相应, 《国之当歌》刻画聂耳的艺术形象也着意于他的真实性丰满性。开场时,聂耳单纯而冲动,为音乐他当掉衣服买琴,考进明月歌舞班以追逐音乐的梦想。在清苦生活的磨砺中,他接触到了田汉这样的进步文化人,并在其影响下,更自觉地感受到了底层民众的疾苦。音乐的内涵越来越呈现大众的风格。剧中,他有纯真的爱情,与小鹂的交往漾起了爱的涟漪,这种爱经历过摩擦误解,最终融入了民族救亡的洪流。与此同时,聂耳更显示了他性格的奔放与热情,他是一个热血青年,同胞的疾苦令他愤慨难已,祖国的危亡更令他血脉贲张。他的歌曲都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这样,舞台上呈现的就是一个才华横溢,开朗阳光,青春激扬,比较可信可亲的形象。
作为一部音乐剧,又是以音乐家聂耳为主角的音乐剧,更是一部以国歌为主题的音乐剧, 《国之当歌》在音乐上面对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聂耳的几十首歌曲挑选哪些呈现于舞台?这些歌曲与国歌在音乐上如何连接?音乐剧必需的原创歌曲和音乐如何与它们有机结合?这些都是无可回避的难题。 《国之当歌》在这方面作了审慎而有效的努力。首先,全剧确定以《卖报歌》 《码头工人》 《铁蹄下的歌女》《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5首歌为主体,它们在音乐风格上虽有不同,但在内涵上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贯通。这一挑选应当说是得当的。
它们的渐次展示可以水到渠成地将剧情推向高潮,导向国歌的雄壮奏响。与此同时,全剧新创了《呐喊》 《醒来吧,雄狮》 《血肉长城永不倒》 《唱响振奋中华的歌》等30首歌曲,还设计了“激情”与“爱情”两个音乐主题。并通过聂耳的歌曲的变奏、发展,新创歌曲调性、风格等方面与之的协调,加上将《义勇军进行曲》的动机性乐汇作为主题动机,使全剧的音乐融成一个整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全剧高潮时,聂耳的咏叹调《唱响振奋中华的歌》 ,长达7分多钟,以波澜起伏的旋律、层次丰富的配乐,将聂耳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内心痛苦与悲愤交加的激奋和怒吼尽情倾泻,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音符。所以每当戏演到此时,全场观众无不动容,情不自禁地起立,台上台下同声引吭高歌,其情其景极为激动人心。
《国之当歌》的舞台演出具有一般音乐剧少有的宏大的气势,相当令人瞩目,汇集了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的众多优秀演员,演出阵容将近200人。演出首次使用双管编制交响乐队进行现场伴奏。作为一台新创的音乐剧, 《国之当歌》离臻善臻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剧情的通畅性和音乐的有机性等方面都有不少可以提高之处。然而,整部作品内涵的冲击力,它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已足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荣广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