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西侧新增大屏幕 |
剧院西侧新增垂直绿化 |
15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区域 |
下周四晚,重整一新的上海大剧院将正式开门迎客。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大修,大剧院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惊喜等待观众们去挖掘?昨日下午,记者“潜伏”进正在做最后清洁和调试工作的大剧院一探究竟,虽说早已是大剧院的常客,但要在短时间内找出所有的改变当真不易,有兴趣的观众不妨先跟随记者玩一把“大家来找茬”吧!
外观篇:立体绿植代替水景
这两天,路过上海大剧院的市民都会惊讶地发现,竖了大半年的施工围墙被拆除了,修葺一新的“水晶宫”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在阳光下,除了玻璃幕墙变得更为透亮以外,建筑西侧新建的立体绿化带派生出一片生机盎然。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介绍说,此次整修在建筑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绿化面积的增加,原本靠近黄陂北路的四块瀑布水景,全部被改造成了垂直的绿化带,而剧院东首的花坛也进行了翻新。
张笑丁表示,此次剧院大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节能减排和环保低耗。 “以前的瀑布水景虽好看,但是费电费水,常年累月开销很大,改成垂直绿化带既环保,又不破坏它的景观功能。 ”她表示,目前上海已进入深秋季节,刚移植过来的绿化还处于养护阶段,相信到了明年开春,这片景观带将是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除此之外,此次大剧院还更新了整个建筑的能源系统,大到空调机组,小到抽水马桶,在增添和升级了大量设备的基础上,大剧院的整体运行能耗还是降低了至少10%。
另一个显著的外观变化则是在剧院西侧广场上,曾经靠近票务中心的海报墙被改成了10米宽8米高的高清LED大屏幕,平时以滚动播放演出信息为主,而在重要活动和演出时,这一块区域将变成一个户外直播点,实现场内外同步播出。 “条件成熟时,我们将对公众免费开放,预计每场直播可以容纳500至800人,观众不进剧院也能欣赏到剧场内的演出。 ”
建筑篇:新辟1500平方米公共空间
“门面功夫”绝对不是此次大修的重点,真正的乾坤大挪移,还得走进剧院里瞧个究竟。
以前观众入场,必须通过广场上的大扶梯进入二层的剧院大堂,大修后的大剧院在原先的大扶梯下增加了左右各一个进口,也就是说观众可以不用爬广场上的台阶,从剧场内的上下楼梯直接进入大堂。
张笑丁介绍说,这样的改造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原来大扶梯下的售票中心被改造成了一个面积将近15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其中包括售票处、咖啡馆、艺术品商店和展览厅。“中场休息的时候,下来买杯咖啡。 ”其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方便腿脚不便和老年人的进出,“以前一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广场的地面和大扶梯就容易积水打滑,观众进场特别狼狈,而且也有安全隐患,现在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不过,张笑丁表示大剧院还是会在演出当晚开放大扶梯的进场通道,“有些观众一定要寻找那种攀登艺术殿堂的感觉,那就继续去爬吧。 ”
目前,大剧院已经开始了策展工作,为了配合威尔第歌剧《阿蒂拉》的上演,11月7日大剧院开幕的首日,“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展览将同时对外开放。此外,纪念梅兰芳百年诞辰的展览也将配合相关演出与观众见面。张笑丁表示,今后各类艺术展览也将纳入大剧院的常规项目中,或将与演出季一同发布。
舞台篇:换景速度堪比法拉利
舞台是一家剧院的核心,自然成了此次大剧院改建工程的重中之重,全部按照欧Ⅲ标准改造的舞台系统,一举把大剧院的软硬件实力提升到了国际最顶尖水平。大剧院舞台技术部经理吴志华向记者表示,此次升级换代后的总控系统,至少可以保证10年之内不需要再做升级,30年之内不用更换。
此前也有人表示过不解,为什么国外上百年的剧院都能照常使用,而大剧院仅过了15年就要更新舞台设备?对此,吴志华也给出了专业解释,由于当年修建大剧院时,国内的技术标准还没有与国际接轨,使得日后大剧院在设备维护和升级上面临了种种困难。“可能只是一个零部件坏了,但是你问遍全世界的大公司都找不到替代产品,那只能把整个设备都换掉。 ”吴志华表示,在采用国际标准之后,这些烦恼就不复存在,任何一个零部件都可以轻松替换,软件版本也可以同步更新,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可以保持整套设备的高效运作。
那观众又如何感受到这些技术上的升级呢?吴志华表示,最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舞台布景层次更多,换景速度更快,灯光效果更加多样,音响适应性更强等视听感官上。他以此前在大剧院上演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众所周知,该剧的舞台布景非常复杂庞大,但大剧院原先的舞台吊杆的数量和移动速度都无法满足一次性成景的要求,造成了一个换景需要经过两次甚至三次吊装才能完成,这对观众而言就是一种“穿帮”。
在吴志华看来,改造后的大剧院舞台,换景速度堪比法拉利,再复杂的布景也能像变魔术似地瞬间呈现。
细节篇:油画上釉重现光彩
在“找茬”游戏中,最考眼力的当然是细节部分。走进剧院的二楼大堂,几乎很难一眼看出改变,而实际上最大的改变也是最细微的改变就在剧场入口处的巨幅油画上。
熟悉大剧院历史的观众知道,这幅名为《复兴的气韵》的巨幅油画是当年著名画家朱德群先生赠送给上海大剧院五周岁的生日礼物。这幅油画的特点就在于它瑰丽的色彩,朱德群用大量的色调变化来表现旋律的灵动,充满了艺术想象力。但由于大剧院“水晶宫”的构造,二楼大堂里的阳光反射非常强烈,加之空气的氧化,油画的色彩与十年前相比已明显变淡。为了重现这幅油画的光彩,此次大剧院特别请来了上海油画院的工艺大师,通过上釉、锁色等修复方法,在最大程度地还原油画原先色彩的同时,又给油画覆上了一层看不见的保护膜,减缓它的氧化。细微之处的用心,可见一斑。
而与观众最为亲密接触的座椅,自然也是马虎不得。尽管这些座位用肉眼看上去都是“崭新”的,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座椅都是用原材料进行修补的,大剧院只对少数损坏严重的座位进行了更换。张笑丁表示,一是出于环保角度考虑,二也是为了尽量减小装修对剧场音效的影响。也因为剧场内部采用了这种环保的施工方法,所以几乎闻不出装修的气味,首批前来尝鲜的观众完全不用担心剧院内部的空气质量。
除此之外,一系列人性化的改变,也会让观众感觉到窝心。比如,在大剧场正厅原先24排后的宽敞通道处,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座席;在每个楼层都增加了女性洗手间;为缩短散场时间,增加了三个剧场出口……
此次大剧院大修工程,采用的是边修边开放原则,重新迎客的大剧院目前只开放公共空间和大剧场等区域,中、小剧场还有待改造,预计整个大修工程将于明年7月份正式完工,所以要想真正全面体验到变身归来的大剧院,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